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怎么说 > 第十一章 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第3页)

第十一章 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第3页)

有人说,强烈的愿望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尽力而为即是自我超越,那比做得好还重要。胜利与失败之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仅仅一念而已。

正如荀子所说:“人,生而有欲。”这欲望包括色欲、贪欲、报复欲、自私欲、好利欲、好权欲、征服欲……欲望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度,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不论是参加考试,作工作报告还是参加运动竞赛,都应当如此。当我们尽力施展一切时,生活就很踏实。

欲望是人的本性,是理想的源泉,是人生活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千万别忘了,欲望是把双刃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是划分善恶的起点。

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每天累死累活,收入却只是勉强可以糊口。

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想帮他的忙,于是天使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他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

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于是,他不停地跑,竭尽所能……

可是,他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发人深省,正如《伊索寓言》里告诉我们的“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那些因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可是我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在前进的同时,也要知道量力而为、适可而止。不然,欲望发展至贪婪成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甚至走向绝境。

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另一些欲望则是无益的;在自然的欲望之中,有些是必需的,而另一些纯属自然而已;在必需的欲望之中,有些是幸福之所需,有些是身体安康之所需,有些是维持生命之所需……

苦恼往往或源于恐惧,或源于无益的毫无节制的欲望。然而,倘若一个人能克制欲望,他便为自己赢得了彻悟人生的幸福……在种种欲望之中,所有那些即使无法满足也不导致痛苦者,均属不必需之列。而当其所求之目标难以实现或似乎有可能带来危害时,此类欲望应随即烟消云散……有些自然的欲望即使无法实现也不带来痛苦之感,人们却求之不舍。

其实,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却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不可悖逆天性,而应顺性而为。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才能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才能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

世上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感到满足,感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长生久视。

清心与静心

老子强调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所谓清心,就是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寡欲,就是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的私欲要节制。道家认为,一个人私欲、杂念太多,精神就要受到煎熬,就不能长生久视。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

蒙克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经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了海拔6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

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8611米的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蒙克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

蒙克夫认为,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

因为,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蒙克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越少,你的需氧量就越少;你的欲念越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越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与此类似的是佛门中的高僧大师,虽然常年吃素,饮食简单,过午不食——每天只吃两餐甚至一餐,但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寿命高于常人。奥秘何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正在于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自然的东西,有的可以改变,有的却不能改变。比如,如果请你举起你的手,你很容易做到,可如果要你改变你的心跳,你能做到吗?回答是否定的。是的,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心跳,同样,我们也不能轻易消除掉这些“杂念”,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的行为。面对“杂念”,我们不能像对待敌人一样,想千方百计地将它消除掉,而应该将它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学会去接纳它,理解它,学会与它共处。

生活中最难做到的,不是寻找最后的结果,而是在寻找的路途上能不受**,并奋力不懈地直达目标。

因为,任何停滞与迟疑的念头,都会让人忘记前进,甚至失去起步时勇往直前的冲劲。

我们绚丽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花园,我们不可能没有欲望和杂念,就像花园里不可能没有杂草一样。如果我们任杂草生长而不去理会,那么再美的花园也会因此而荒芜。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懂得去除人生的各种杂念,那么我们就会慢慢地偏离我们最初的人生目标,甚至可能越走越远。

宁静与淡泊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鲜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是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