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怎么说 > 第四章 生气不如争气(第2页)

第四章 生气不如争气(第2页)

为什么和自己过不去

太多的人悲叹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艰辛,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一个人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什么呢?主要取决于一种心态,特别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种心态。

生活中苦恼总是有的,有时人生的苦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因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时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所以我们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我们就自己折磨自己,说自己“太笨”、“不争气”等,就这样经常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与自己较劲。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切实际。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具有做种种事情的才能,当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强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事实上,世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时常肯定自己,尽力发展我们能够发展的东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给老天。只要尽心尽力,只要积极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的心中就会保存一份悠然自得。从而,也不会再跟自己过不去,责备、怨恨自己了,因为,我们尽力了。即便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你真正的此生无憾了!

所以,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或这或那的缺陷,世界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著追求。

别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

真的,假如我们不痛快,要学会原谅自己,这样心里就会少一点阴影。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护,又是对生命的珍惜。

不如轻松一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悲叹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艰辛,只有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平时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呢?

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经站在了快乐的一方,看到鲜花时,你就会咧嘴微笑;看到流水,就会心旷神怡;看到青草,就会感到自己回归了大自然。人生在世,要为快乐而活,就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快乐是一种思想。不论贫穷与富有,只要思想快乐,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只要有快乐的心,就有快乐的容貌。生活是一种享受,快乐是生活的主题,生活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快乐是幸福的内涵。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找些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地炫耀说:“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感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怎么可能?”富商摇着头说道。

那个清洁工笑着答道:“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觉如何。只要用心去感受,快乐无处不在。生活的乐趣是对生命的热情,丧失这种热情,即使能像故事中的富商一样拥有很多的财富,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要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在困难中,依然精神抖擞,向着目标前进。在苦难中,不忘仰望苍穹,轻轻哼唱,感激阳光雨水,赞美它的神奇与无私。快乐和痛苦是一体两面,经受不住痛苦的考验,也就难以体会真正的快乐。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但不可自私。快乐是无私的,为别人带来一份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同样的快乐,而带给别人烦恼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一样的烦恼。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应顺其自然,不能乐昏了头,快乐就像春风,可以让人感到舒适,过了头则会乐极生悲,拂面的微风就会变成极具破坏力的狂风。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是一种洒脱,是一种境界,是最为成功的人生。

让自己的心灵澄净一些

有个长发公主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天天念叨雷凡莎长得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中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不就像这个长发公主吗?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长发公主,把老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自己认为自己长得很丑,因此把自己囚禁起来。

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凡事都要考虑别人怎么想,别人的想法深深套在自己的心头,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独特的创意被自己抹杀,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告诉自己,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然后,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于开始认命、怨天尤人。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就犹如一只游动的鱼,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珊瑚礁,然后自己就不愿再动弹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这,想想不可笑吗?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的监狱,然后钻进去,坐以待毙。

人的一生的确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的监狱所监禁。而心狱,是残害我们心灵的极大杀手,它在使心灵凋零的同时又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既然心狱是自己营造的,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狱的本能,那么,还是让我们自己动手,拆除心灵的监狱,挣脱心灵的枷锁,还自己一份亮丽的心灵吧!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垃圾,这些有形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确不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