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工夫,魔术师的锅子里已经装满了佳肴。
这盘菜才刚端上桌,就已经被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吃得盘底朝天,村民们发现,这果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看穿了魔术师的秘密。
其实,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这颗魔法石,而是村民不计前嫌,愿意互相帮助的态度。你出一点盐,我出一点肉,大家团结合作,所炒出来的菜当然是天底下最美味的。
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相互敬重、相互帮助;唯有肯救助别人危困的人,在面临危困时才能获得别人救助。
浮生若梦,世事无常,这一刻你我围炉同欢,也许下一刻就要各分东西,计较多不意味着你就能得到更多,相反的,若能敞开心胸,珍惜与人相处的每一刻,你就会明白,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不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人情的滋味。
口舌之快不可逞
朋友之间,因为感情太好,难免会口无遮拦、百无禁忌,总认为开开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有时候玩笑开过头了,我们真的能敞开胸襟一笑置之吗?
面对敌人的挑衅,往往因为心里做足了防备,真正的伤害反而不大,但遭到自己亲昵信任的人,不经意地刺中自己的弱点,即使脸上撑着笑,恐怕心里还是会颇为伤痛吧!
一个人是否成熟完美,不单单在于他是否“知道”自己,还要能够“知道”别人。所谓“知道”,是指明了对方的感受与思想。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都喜欢彼此嘲讽对方,每次碰着了,不互相较劲一番总不肯罢休。尽管这样激烈的唇枪舌剑常常上演,却似乎没有减损他们的友谊。
据说,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两人一起坐着打禅。
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苏东坡听了暗自窃喜。
没多久,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
苏东坡打定主意故意要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没想到,佛印居然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出言反驳,苏东坡这下子更加沾沾自喜了。
一回到家中,苏东坡就迫不及待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
但是,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苏东坡好奇地问:“有什么好笑的?”
苏小妹目光狡黠地说:“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人是你呀!”
哲学家说:“从批评的话中,不一定能了解‘被批评者’的问题,但却能从那些话中看出‘说出批评的人’的眼界与识见。”
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常常为了小事争输赢,没了面子就抢里子。
佛印不争口头之利,反而让苏东坡吃了大亏,还赔上了自赞毁人的肤浅恶名。所以,这对朋友毕竟还是佛印棋高一着,将禅机参了透彻,如果心思纯正空灵,那么佛与粪又有什么差别呢?佛印简单的应对,就透露出他的过人之处。
人的心里怎么想,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待人处世的风范正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眼中所见的是牛粪还是仙佛,就全在你的一念之间了。
佛印和苏东坡,他们两人真正知心、相互了解,明白对方的尺度在何处,懂得点到为止,也就不至于失了分寸,坏了友谊。苏东坡仕途不顺,心中必定有着许多苦闷,也恰巧他有这么些知心好友,与他玩笑竞争,能让他暂时跳脱俗事纷乱,练就豁达的人生观。
但是,我们能自信自己有佛印和苏东坡这样开得起玩笑的雅量吗?反过来讲,嘲讽和口头上占便宜,真的是朋友相交相处之道吗?
佛家说:“天下最毒的东西,是咒骂他人的说话。在恶毒的话仍未说出口时,毒素已把说话人的心灵荼毒。”
逞一时口舌之快,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的效益。你损人家,别人自然会损你,如果没有自信自己能承受得了,还是在出口之前多多三思吧。
尊重别人,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对于我们亲爱的家人与朋友,更是要牢牢守住彼此的这层分际,毕竟,我们最不想伤害的就是我们深爱的人嘛!
说话有时不能太直接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曲里拐弯地云山雾海一番,但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之时,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事情搞砸的也快。
可见,与他人沟通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