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格言 > 009(第4页)

009(第4页)

一方面,当然讲人要有骨气。梅颐是士人,陶侃是大臣,王导是丞相。梅颐并非依赖陶侃避免王导的打击,而是不买整个统治阶层的账。

一方面,陶侃知恩报恩,可以大书一笔。

但我要在这里着重讲的,是陶侃敢于冒险的勇气。

先介绍一下王导。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大丞相。王导做丞相,他的哥哥王敦做大将军,二人势力之大当时无人可及,俗谚“王与马,共天下”,指的就是王导。王导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东晋没他不行。王导做事有一套,他说做事要“举大纲而不拘小节”,这句办事名言成就了他,也因此做错了不少事。贤相当然也会犯错误,这很正常。王导执政喜欢频繁地换人,借此抓权,这当然是不对的。比如梅颐做豫章太守犯了事,王导马上就撤他,这对豫章的局面来说,不好。王导撤梅颐是为了换上王敦的人。王敦后来就在豫章、武昌等地坐大。王敦在王导的纵容下,竟至反叛。王导又不得不反过来花大工夫、下大力气灭了王敦,绕了一个大圈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样是丞相,同样要抓权,后来张居正就做得比较好。张居正一不树立亲党,二不频繁换人,而是下一番硬工夫终于把明朝的吏治收拾来像模像样。黎东方先生《细说明朝》一书中对张居正的办事方式有详述。

陶侃也是东晋开国元勋,是个有大功劳的将军,特别在平定王敦的战争中,陶侃作用大。陶侃一直在补救王导的弊端,比如这次救了梅颐。陶侃又懂得维护王导的统治与权威,因此二人无冲突。这是陶侃能做人的地方,也是他会做事的地方。陶侃并非权力大得足以与王导抗衡,而足他做事有一套,因此王导也不得不敬他三分。顺便说一下,陶渊明就是陶侃的后人,陶渊明的修为那么高,自然是家学。

王导要收拾梅颐,陶侃要救梅颐,怎么办?

当时皇帝空置,一切命令从王导出。陶侃不可能与斗,但又不能不斗。他很聪明,选择了“不斗之斗”。

什么是“不斗之斗?”

“不斗之斗”就是通过不争的方式争,通过不斗的方式斗。

陶侃当时是这样做的:他派人截住王导的人,说:“梅颐罪大恶极,在我那里也犯下了大案,请允许我先处治他,再交给丞相治罪。”这样,他通过“配合”王导的方式救了梅颐。他这样说,并出示公文,并且不由分说,行动坚决,事情就成了。

但事情的关键在于陶侃敢冒险。

有勇有谋,“勇”成就了“谋”。

通常我们不是缺办法,而是缺勇气。

记住:有时冒险反而安全了。越不敢冒险越不安全。

做事委委琐琐,必然不成。世上的事没有不冒险就能做成的。事情往往是:你一冒险,就成了!

当然,我说的是“往往”,不是绝对。这其中有技巧。冒险是“硬来”,但这不是“硬而硬”,而是“软而硬”。所谓“软而硬”,就是有技巧、有分寸地硬上,甘冒大险做大事。当同时要留后路。

魔鬼说——

来吧,敢冒险地狱也是天堂。

天使说——

鸟儿一冒险就飞起来了。天堂也要冒险才能到达。魔鬼给你勇气,上帝让你懂得敬畏。你越敬畏,就越有真正的勇气去做成看似冒险的事。鸟儿的后路是巢,你的后路却是出巢觅食。你以前路为后路,就走得远。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以为天下正。

——《老子·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功依然好像有缺陷,但它很管用,是用不坏的。最大的圆满好像在被什么东西冲散,但它是用不完的。最直的好像在弯曲,最巧的好像笨极了,最会说话的人好像傻瓜。使劲猛冲,可以打破僵局。清静无为,又能战胜热火朝天。清静好呵,是人间的正道。

“大成”,最大的成功。

“不弊”,不旧,不坏。

“大盈”,大圆满。

“躁”,不是急躁、浮躁的意思,指猛力前冲。

“天下正”,天下的正道。

老子这段话很有意思,讲清静好,又说躁进管用。那我们究竟该清静无为,还是该冒险躁进?两者都要,不冲那么一下,断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大水不冲成瀑布,成不了高深莫测的深渊。黄帝派恍兮惚兮的人找到宝珠

黄帝在赤水以北游玩,登昆仑山时遗失了玄珠,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寻找,但没找到。

派善于明察的离朱去寻找也没找到。

派善于闻声辩言的瘼诟去找,仍未找到。

于是派恍兮惚兮的象罔去寻找,象罔却把玄珠找回来了。

黄帝说:“奇怪啊,只有象罔才能够找回玄珠吗?”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瘼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阁,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