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这就是人类应有的智慧。
老子非常道就是老子自然道,它都强调了一个转换的问题。这种转换不是凭空的,而是像第欧根尼一样实实在在地做好分内之事。
所谓分内之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分外划进分内。所有的工作都是找来的,人类不断地学习与工作,会发现道在长大,手中的分内之事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成就这一切的当然是学习,向自然学习。
通过“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基础当然是“师法自然”。
另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常常坐在石阶上观赏蚂蚁和牧羊犬。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自然之物有那么大的兴趣?德谟克利特说:“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我们从蜘蛛身上学会了纺织,从燕子身上学会了建筑,从百灵鸟身上学会了歌唱。”
那么,我们当好了自然的学生,将来可以当自然的老师吗?回答也是肯定的。当然,我们当不了大自然的老师,可以当小自然的老师,“小自然”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师法自然,可以成道”就是这个意思。
空的好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十一章》
如果车轮是个实心的菜板,必不如空心加轴转动灵活。
为什么菜板不能当车轮?因为菜板是实心的。我们如果把两个菜板穿起来当车轮使,必会相当别扭。
车轮要想转得快,就必须是空心的,还得有轴。这是因为,车轮要依靠圆心传力,如果轮体实心,就会传力受阻;如果空心而有轴,就会传力通畅。
老子说车轮“三十辐,共一毂”,是说三十根辐条插在车轴的圆木上。这样的结构模仿太阳,可以旋动前进。
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周朝的史官是“管天”的,负责天象观测。老子长期观天象,从太阳的散光散热原理悟出了车轮——乃至一切球体(当然包括地球)的运动方式,在自然科学与哲学上都取得了罕见的巨大成就。
老子还发现,太阳并不是如地球、月亮一样是实心的,而是一个空心的气球,所以能传热相当畅通。如果是实心,必不通畅。
太阳散热快,是因为空心。车轮要想传力快,也必须空心。
老子说:“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说车轮是空的,所以能转动起来。如果实心如菜板,也能转,但必不快不畅。
四川人有句俗谚:“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是讲在灶膛烧火时要把柴火拔空,这样有空气流通火才燃得好。“人要实心”,则指要踏实。
其实人也要“空心”才好,如果人心像石头,就会什么也想不到。空的妙处不在于什么都没有,真正什么都没有只会让人疯掉,空的妙处在于方便流通。佛门称空门,是不滞的。万法皆空,意即万法不滞。这样,三千世界才可自由出入,不为之所阻。
苏格拉底在与朋友聚会时常常会凝视空酒瓶。有一回柏拉图忍不住问他:“老师,你为什么看着空酒瓶?”
苏格拉底说:“因为空酒瓶能装酒。”
柏拉图没明白过来。
苏格拉底说:“酒瓶满了就不能装酒。”
柏拉图大悟。
恋世品
庄子梦蝶
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然翻飞的一只蝴蝶,四处遨游,悠闲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子。突然觉醒,发现自已分明就是庄子,不知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
庄子这个梦大有来头,我先从蝴蝶说起。
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漆园吏的工作就是管理漆树林。庄子天天在树林里转,对林中的花草树木很熟悉,当然也熟悉林中的昆虫,比如蝴蝶。
开始时,蝴蝶就是蝴蝶,不具有象征意义。
慢慢地,具体的蝴蝶变成了抽象的蝴蝶。
最后当庄子身上发生了某件事,他再注目蝴蝶,蝴蝶就升华了意义,对他有引领作用。
对于困守园中的庄子来说,蝴蝶就是自由的象征。
自由的蝴蝶,永远生活在春天。
蝴蝶即自由,梦蝶即追求自由,这就是“庄子梦蝶”的寓意。
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