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智慧 > 004(第11页)

004(第11页)

“我将要动身去茵梦湖,

在那里建座小屋,用黏土和树篱;

种上九畦豆子,养一窝蜜蜂,

在林中独居,听蜂儿大声嗡嗡。

我将在那里享受宁静,宁静会慢慢降临。

降自晨曦的朦胧,降自蟋蟀的歌吟;

半夜里微光幽幽,中午时紫光熠熠,

黄昏时刻红雀的羽翼四处拍打。

我现在就要动身,因为日日夜夜总听见

那里的湖水轻轻拍打着湖岸。

每当我伫立在路旁,或在灰色的人行道上

那声音总是在我的心灵深处震响。”

叶芝是如此眷恋茵梦湖的湖水,据他的自传所述,叶芝向往湖畔独居的自然主义生活模式。

而水,就不仅是抽象的温柔,而且像实实在在的茵梦湖水时时刻刻呵护着他,萦绕着他。

一颗干渴的心灵在水中得到重生。

叶芝对水的感情之深让人怦然心动,我进而联想到了元稹的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迷路人的三次选择

第一次选择,原地不动。

有人走路起大雾了,一下子什么也看不清。他不敢乱走,只好原地不动,抱着一棵小树,就像猴子望月亮。

第二次选择,随便乱走。

雾终于散了,地面露出横七竖八的路。路太多了,他反而一条也不敢走。但他听说过“两道门”的故事,不再停留,马上任意选了一条路,随便乱走,反而找到了方向。

第三次选择,越发越有理。

这个人越走越觉得不对劲,但他告诉自己:没错!因为这是我自己选的。于是他强行突破重重障碍,越走越有理,重于找到了家园——他当然会找到家园,因为他亲手建造了一个家园。

不居功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二章》

不居功的人以其谦让的胸怀表达出了一种成功境界,在这时,人即事业,事业即人,所以说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无法辞去的。即使他不在其位,其思想仍然指导整个事业的运作。

一旦进入程序,一旦进入规律,想停止都不可能。比如一棵小树一旦成活,如果不夭折,它就会不断地生长。对于它自身来说,是不可能自己停止生长。

这种规律为我们的成功提供了依据,如果进入科学的规律与程序,想不成功都不可能。

走程序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程序能把“他序”(外部规定的顺序)转化成“我序”(自我顺序),能把“无序”转化成“有序”,从而认知并把握事情进展,取得成功。

无为即有序。道都是有序的。

第一次转化:他序—我序

第二次转化:无序—有序

在第一次转化中,自我的潜能被唤醒,把自然融入自我,自我即自然,从而开动即有程序,依附规律的力量获取成功。

在第二次转化中,混乱状态被有效克服与终结,世界从不可知的变为可知的,从不可捉摸的变成可以操作的,这主要归功于目标的凸显。比如远方出现一座山,这样就能把脚下的路变得清晰起来,有了操作性。

一棵小树的目标就是长成参天大树。

同样,人的目标就是成功。每个人的成功的含义不同,可以是财富、地位、权力或其他梦想,但所有的成功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成功使人变成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或“那样”。

成功使人成为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