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智慧 > 001(第10页)

001(第10页)

懂得互动,就懂得人生。掌握互动,就掌握事情。总之,不要互动而动,要互动而不为之所动。也就是说,要从技术上互动、领先,但心里不要互动,要有坚持。

阴阳之道有三:

一是**。如黑暗、弯曲、阻碍、阴柔、笨拙等事物阴性的一面。

二是阳道。如光明、直接、通坦、阳刚、巧妙等事物阳性的一面。

三是阴阳道。阴阳道是**与阳道的中间道,其中有混合、包含、排斥等性质。阴阳道有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半阴半阳、假阴假阳、阴中有阳等情况。

中间道:中与间不同。中是分离,间是中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分开二水,毫不混淆。间是插入,杜甫《滕王亭子》诗云:“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这个“仙家犬吠白云间”的“间”,便是犬与云的融合了。中是分离,间是插入,那么中间就是一边分离,一边插入了。中间道就是以中为表,以间为里。实际上还是在一起,没有分开,只不过倾向时不一样罢了。墙上草,原上花,随风忽左忽右,焉能定之。因此,决定中间道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头上的那阵风。我们看波纹的运动就明白了。

——混合,分混而合,混而不合。大米加小米熬成米粥,这是混而合。米中有沙粒,沙粒熬不成粥,这是混而不合。

——包含,分包而含,包而不含。父母抱婴儿,哺之乳之,这是包含。鸡蛋里蛋清是蛋清,蛋黄是蛋黄,各不一样。从整体来讲,一个鸡蛋是包而含;从蛋清与蛋黄各自看,是包而不含。等我们把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拌匀,那就只能是又包又含了。

——排斥,分排而斥,排而不斥。“斥”是排开,“排斥”本是指意愿上主动排开它,客观上又已排开。落花离开树枝,是树枝排斥它,属排而斥。落花回到地上,是泥土吸收它,又将它的养分输送给树,这是“排而不斥”。说到底,世界是一个大系统,没有完全的排斥,只有不完全的吸收。

阴阳道:阴与阳不同,道与道相同。就“道”而言,阴就是阳。《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阴一阳”,并不是说同时有一个阴与一个阳,“一”在此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指一统、统一。“一阴一阳”就是统阴又统阳,把阴阳对调、统一、合一、为一、成一、独一、存一。

亦阴亦阳是太阳,太阳是纯阳,纯阳才是亦阴亦阳,因为它是已经统一且独一的道。太阳发光、发黑(太阳黑子、日食),又发冷(使地球背面奇寒,太阳不给它光,只给它阴影),又发热。实际上“太阳”就是太古之阳的意思,古人指先天元气。古人并没把太阳看成一个实心蛋糕,而是看成一个空心气球。

假阴假阳是人类,人类完全够不上资格,天人合一是春秋大梦。天绝不会与人合一,只会把人灭掉。人定胜天也好,天人合一也好,都是一厢情愿。人之所为是“伪”。老子说“绝智弃圣”,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做真人,就要有真道。什么是真道?纯阳,做太阳。你说你不会发光,但我说你会发黑,而且又会发冷又会发热。我不是说你感冒了,而是说你本来有更多的“非常道”可以发挥。假阴为阳,假阳为阴,假阴假阳假到底就纯粹了。你假装到底,就成了“真人”。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人”,慢慢长大才知道,这一知道就不可逆转了,于是他永远是人。其实也不是永远是人,而是永远做人。人是做出来的,你强调“我是人”,就很有“人”的感觉。一个傻瓜如果天天想“我是花”,当然他就变成花了。你说他并不是花,但需知:万物本无名,名乃赋之而成物。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是。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在此先说到这儿。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全前后相随。”都是讲一组性质相反事物的变化相随,由曲线第三态推动发展。这条曲线就是阴阳鱼中的那道“s”,是构成阴阳三态的关键。

这条曲线它的功能是补充旧的系统(阴、阳)成为新的系统(阴、阳、中间),以便三选一,以非常道进入更高级状态。

一般人认为事物发展是阴阳两极对冲而形成的,其实关键是由第三极带动的。第三极(中间线)带动了整个世界从小到大,其生长的轨迹清晰可见。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两要素:

一是阴阳两极的对冲势态,

二是第三极的生长势态。

第三极的生长势态决定新事物的产生,当然阴阳两极对冲也可能冲得第三极变化生长,阴阳中间的那条中间线的伸长即可视为是阴阳两边着力挤压的结果。

简明地讲,事物发展的根本在内部,即阴阳两极的运动;形成新事物的关键在外部,即中间态的运动。这内外运动相加,匀速而变力,即可实现诸多构想。

鸿蒙说天人合一

云将去东面游玩,经过神木的枝头遇见鸿蒙,鸿蒙像小雀一样跳跃着玩耍。

云将见此情形,知道遇上了高人,便向鸿蒙请教:“天气不和谐,地气郁结了,四时变化不合节令,我想融合天气的精华来养育万物,应该怎么办?”

鸿蒙不回答。

又过三年,云将又向东游玩,经过宋国的原野,又遇上鸿蒙。

云将高兴极了,叩头行礼,想听鸿蒙的指点。

鸿蒙说:“自在遨游,随心所欲,不扰乱自然常规,不违背事物真情。摒弃思虑,清心静神,顺应自然无为,万物就会自化,把伦理和万物一并忘掉,和混混茫茫的自然之气相合为一。”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滓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故自生。”

《庄子》中这个好玩的故事借鸿蒙之口讲了一个道理——人要“无为而物自化”,意思就是你什么也不用做,外物自然会朝你想的方向变化。

为何天地之道如此神奇?这是因为你无为之后,就回到自然,就加入了自然的变化。这个时候,万物随自然变化,也可以说随你而变化。

这就是你不想改变人了,人却因你而改变。你不想做事了,事情却因你而成。

你千辛万苦想做一件事,又想明白原本不用去做。于是你放弃,就在你放弃之时或稍后,事情自动就成了。

你千辛万苦追一个人,最终放弃。但过不久她却主动来找你。

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没做什么,你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出世品

有用与无用

热门小说推荐

崩坏星河
国王陛下崩坏星河
...
将夜
猫腻将夜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