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哲学及其异同刘珊珊 > 002(第3页)

002(第3页)

孟子问孔子:什么是天?

孔子说:天就是一切满溢,不能再多了。

孔子问老子:什么是天?

老子说:天就是添,不断地添加垃圾。地就是递,不断地递垃圾上去。

孔子大笑着走了,老子一个人悄悄问天:天,你究竟是什么?

天说:我就是你所有的问题,所有的谜。我本身不负责提供谜底,谜底由你说了算。女偶传南伯子葵长寿秘诀

南伯子葵问女偶:“你这么大年龄,面容却像孩童,是何缘故?”

女偶答道:“我得道了。”

子葵:“道可以学得到吗?”

女偶:“不可以,以圣人之道传给圣人之才,才容易领悟。我用三天忘了天下,再七天而忘万物,再九天而无虑生死,心境才明彻,明彻才能感受‘道’,得道才能超越古今,而后才能无所谓生死。道之为物,无迎无送,无毁无成。”

子葵说:“那么你从哪儿得来的道?”

女偶说:“从文字那得到的,文字通过背诵得到,背诵通过解读得到,解读通过耳授得到,耳授通过实行得到,实行通过吟咏领会,吟咏通过静默得到,静默通过空虚,空虚通过迷茫之始得到。”

本篇不但讲了“传道”的关键,而且讲了“得道”的奥秘所在。

庄子有言:“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讲大家都是圣人,两相对应,自然就成了。这就是传道的关键。打个比方,美女看见美女,大家欣赏。美男看见美男,虽不交流,但彼此会心一笑。至于美男与美女在一起,还会有什么问题吗?只苦了那些丑女追美男者,自然是无望。但为什么丑男可以配美女?因为他丑得大方,丑得有内涵。

与其说传道,不如说证道。

道可证,不可传。

不同人之间悟道有先后,证道却一。圣道不远人,圣才不远道,二者水乳交融。谁是圣才?人人都是圣才。何以见得?因为你心向善,爱美。

2005年初夏,我在书商贺雄飞处与两博士辩论。一博士说性本善,一博士说性本恶,我说无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承认有所本。有所本即承认有个创造者。这个创造者即道、即造化、即神、即上帝。上帝爱世人,使心有所属。你如以身证道,道也成就你。

证道之后,并非得道,而是忘道。

忘掉一切,得到一。

忘掉一,得到一切。

女偶说他用三天忘了天下,七天忘了万物,九天忘了自己,就是这个意思。

忘道的同时,你就得道了。你若念念不忘,必会有失。

庄子借女偶之口,具体讲了得道的九个科学程序,即:

文字→背诵→解读→耳授→实行→吟咏→静默→空虚→迷茫之始。

文字是大道之始。禅家一面说“不立文字”,一面又说有什么“文字禅”。据我说,文字还是要的。

文字的意义有二:

一、它是人说的话,

二、它是最初的命名。

老子说“道可道,名可名”,这个名可名就是指文字。

老子当初也不能道传天下,只得借《道德经》五千字。孔子就更有自知之明了,一面整理五经,一面作《春秋》,一面又对弟子传下诸多语录。老、孔二圣尚不能离文字,我们安敢“文外谈道”?

断不能离开《圣经》讲上帝,更不能妄立文字。

背诵是大道之人。文字有形,读之有声。有声则入耳,进而进入脑海深处。大脑如海绵,过滤各种声音。

圣音如乐,魔音如诉,取圣音。

柔音属雌,杂音属雄,取柔音。

柔而不和,还需再揉。柔而且和,就成了。

解读是大道之生。即证道。

耳授是大道之隐。总有些道理你需独享,我当私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