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不能把自己当导师,圣人不能把自己当圣人,才能做好自己的角色。
支离疏不把自己当圣人,只把自己当常人,因此才敢大摇大摆的。我把这叫做“反着做人”。虽说是反着,却是正道。
还有的事更怪,你发现没有,大凡一件好事来了,其他的好事也跟着来。一件坏事来了,其他的坏事也跟着来。
我把这叫做“同聚原理”,指世上的事情相邀相约,一有机会就一哄而上。明白了这个,你在好事坏事面前都能对付,不至于乱了阵脚。
人不但要战胜坏事,更要战胜好事。
好事让人乱性,危害甚大,因此我们不可以一心想着好事,实际上却是坏事给我们的益处较大。当然我们不会傻到盼望坏事,我只是想说人被好事坏事轮番折腾,应看淡之!
人毁于事,而成于人。
严格地说,我们要做“人”,不能做“事”。
我们做人成功靠的不是进取,而是坚守固有之道,发扬一颗本心。所谓固有之道,就是本来就好,而非因你而好。如果你想真的好,就要回到最初的状态。
雾中行走,越走越远。
雾里看花,目迷五色。
你不如退回去,重见旧日光明胜似赶赴未来黑暗。雾中前进,恐有深渊。你退你让,才是平原。
有一个人,从上帝那里来,名叫耶稣,他的心装着世人,甘愿为他们上十字架。但直到如今,世人依然迷惑。
如不能明心悟道,每天的生活就够你受的,更不要妄谈拯救了。
我们的本能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它是上帝放在我们心中的灵光。一次次,我们从死亡中走出,靠的难道是什么外在的东西?
本能即固有之道。
但本能本身不能成为本能,需要经验激发。
经验激发本能。
就像自由本身不能成为自由,需要枷锁激发。
我问庄子:“支离疏为什么能得自由?”
庄子说:“因为他敢作出重大牺牲,并且丝毫不怕这个世界。”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卫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说人会因祸得福,而是说会因祸得祸,因福得福,世上的事全是伴生,好事一连串,坏事也一连串,无有不爽!
人得福,绝非自己有什么美德,而是有一颗顺服自然的心。
“弱者”制强人
柔弱胜刚强。
——《老子·三十六章》
勉强做不了强者。有时,甘做“弱者”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不与强者较劲,可以保存自身。强者不会太久,他有衰败日,而我无强盛时,因此我以我之弱胜他之强。柔者有韧性,生长之势无穷;刚者嘎嘣脆,当然容易折断。
西晋司马师东征,聘请了上党人李喜为从事中。
司马师就取笑李喜说:“我听说原先我父亲(指司马懿)聘请你你不肯俯就,如今我聘请你你却来了,这是为什么呀?”
李喜说:“你父亲对我以礼,我就以礼却之。如今你对我下了命令,我是一介草民,焉敢不从!”
李喜的话十分耐人寻味。表现上是服从,实际上是以完全的不抵抗表示完全的不服从。甘地的“不抵抗”、“非暴力运动”也即此也。
司马氏不仁,杀人无数,比如我心仪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是见杀于司马昭、司马师兄弟。如果李喜以死相抗,那么就真的只有死了。
龙性难驯,这是嵇康的死因。
但天底下的人有几个是龙?哪怕是龙也要做一条潜龙。或者,你索性不做龙,就做一条狗又何妨?世上哪有狗?最终你还是一条狼!
龙性难驯,狼性也难驯。龙与狼实无高下之分,有的只是相同的野性!
但野狼也知道躲避猎人,暂时还做不了野狼的你因此暂时委屈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忍辱负重,是为大丈夫也。
魔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