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波,非但没有打垮张钰,反而让《华强北电子商情》在小范围内打响了名气。连市场管理处的人都认可了,这说明他做的事是有价值的。
几天后,一个憨厚的中年人找到张钰的柜台,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小报,神情有些局促。“请……请问,是你们登的信息,说能帮人找货吗?”他说话带着浓重的潮汕口音。
“是的,伯伯您需要什么?”张钰热情地问。
来人叫王大海,在market边缘有个小摊位,主要做些稳压管、二极管之类的小生意。他急需一批特定参数的稳压模块,给一个老客户赶工,但在市场里转了两天都没找到。
张钰翻开他的记录本,快速检索着。很快,他找到了三个可能有货的商户信息。“王伯伯,这三家您都问过了吗?”
王大海摇摇头,面露难色:“有一家……是林老板的摊位,我……我不敢去。”
张钰立刻明白了。王大海说的林老板,就是林振业,华强北最早的一批摊主之一,据说背景复杂,为人强势,王大海这种老实巴交的小商户不敢跟他打交道。
张钰想了想,对父亲说:“阿爸,你帮我看下店。我陪王伯伯去一趟。”
张松柏有些担心:“小钰,那林振业……”
“没事,阿爸,我们是去买货,又不是去打架。”张钰表现得很镇定。他深知,要想把这个信息服务平台做起来,就必须直面市场里最复杂的局面。而且,他潜意识里知道,和林振业的冲突迟早会来,不如主动接触,摸摸底细。
他带着惴惴不安的王大海,来到了林振业那个位置最好、规模也最大的摊位前。林振业正叼着烟,跟几个手下打扑克,看到王大海和一个小孩子过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林老板,”张钰清脆地开口,“请问您这里有LM317T的稳压模块吗?要输出电流能达到1。5A的。”
林振业这才抬起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下张钰,又瞥了一眼缩在后面的王大海,嗤笑一声:“有啊,要多有多少。不过,你们买得起吗?”语气充满了不屑。
张钰面不改色:“价格合适,我们现金结算。”
林振业报了个价,比市场均价高了将近两成。王大海在后面轻轻拉张钰的衣角,示意他太贵了。
张钰却点点头:“可以。不过我们要验货,而且要确保是正品,不能是翻新的。”
林振业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小孩这么懂行。他使了个眼色,一个手下从柜台里拿出一盒模块。张钰拿起一个,仔细看了看封装、引脚和上面的丝印,又借了个万用表简单测了一下。
“林老板,这批货我们要二十个。”张钰验完货,干脆地说。
交易完成,离开林振业的摊位后,王大海才长舒一口气,心疼地说:“小……小老板,这价格太贵了,我们亏了啊。”
张钰看着王大海,认真地说:“王伯伯,有时候第一笔生意,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建立联系,是为了让对方知道我们做事规矩。今天我们把验货的流程走清楚了,下次再找他,他就不敢随便拿次品糊弄我们。而且,”他顿了顿,“您不是急着要货吗?时间也是成本。”
王大海怔怔地看着张钰,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孩子。他没想到,这么小的年纪,竟然能想到这么深。
这件事很快在华强北传开。大家都知道了,市场口那个小孩张钰,不仅信息灵通,而且做事有胆识、有章法,连林振业的面子都敢碰,还能把事情办成。
从此,《华强北电子商情》的小报,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纸张,它开始承载着一种初步建立起来的“信誉”。来找张钰咨询、求助的商户越来越多,他的小本子上,记录的信息也越来越厚,一个连接华强北供需双方的隐形网络,正以他的小柜台为中心,悄然编织开来。而张钰也清楚,他与林振业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虽然看似平静,实则已经为未来的更大冲突,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