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致社交 > 现代礼仪的距离意识(第4页)

现代礼仪的距离意识(第4页)

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师傅等。也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处长、陈经理、主任、博士等。

在社交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根据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或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明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对教育界、文艺界新相识的人都可敬称为老师。

在非正式场合或向陌生人问讯时,为表示亲近可以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在我国,不论对何种职业、年龄、地位的人都可称作同志。但要注意,港、澳、台地区的朋友见面时一般不用此称呼。

国际交往的称呼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主席先生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夫人”“小姐”。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凡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大使同志”“秘书同志”“上校同志”“司机同志”“服务员同志”等,或姓名加“同志”。有的国家还习惯称呼,如称“公民”等。在日本对妇女一般称“女士、小姐”,对身分高的也称“先生”,如“岛京子先生”。

称呼礼仪的误区

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

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

在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

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称呼的五个禁忌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一是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三是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四是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五是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名片的使用

名片应该放在专用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并且放在西服的口袋里随身携带。有人常把自己的名片放在衣服的口袋里或钱包里,这是不正确的。把自己的和他人的名片都放在专用的名片夹中,既方便查找又显示尊重他人。

人们在交往中普遍地使用名片,主要用于自我介绍和建立联系中。在交际中,经介绍与他人认识以后,应立即取出身上带着的名片,双手捧交给对方。如若你是收取名片的一方,在别人给你名片以后,应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若没有带,则应道歉。不管是收到名片还是送名片都不可随便放在桌子上,由对方自取。

接受他人的名片时,应当恭敬地用双手捧接,并道声感谢,使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接过别人当面递上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看一遍,不懂之处立即请教。或者有意识地重复一下名片上所列的对方的姓名与职务,以示仰慕。绝不可以一只手去接别人递上的名片,也不可以不看一眼就把它放进口袋里。

如果是介绍人出于礼貌只给双方做了简单的介绍,双方又均无深交之意,那么不需要交换名片,相互点头致意或握手为礼即可。倘若一次同许多人交换名片,并且都是初交,那么最好依照座次来交换,记好名字。如果想向别人索要名片,不要直截了当地做出请求而应含蓄地向对方仔细地询问姓名、单位、地址、电话等,别人是会领会你的意思并愿意给你名片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