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也要顾及对方的面子
有一位做事认真、年轻有为的男职员,由于曾在某次交易中,留给对方科长极佳的印象,这位科长十分欣赏他而热心地帮他牵红线,他则非常有技巧地拒绝了他:
“这件事情(有关做媒一事),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实在很抱歉!因为,虽然我也认为,一个男人是非结婚不可的,但在事前,我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论何人说亲、对象是谁,在自己还没奠定经济基础之前,我是绝不轻易结婚的。’
“现今的我,实在还谈不上结婚的条件,因为我的事业尚未有所成就;我想,总要等到有经济基础了,再来谈结婚之事比较妥当。这完全出于我自身的考虑,问题绝非关系介绍对象的好坏,希望你能够谅解。我这番话,绝对不是只说给你一个人听的。”
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为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真正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其实,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不得不拒绝是常有的事,因此搞坏交情的并不多;倒是有些人说话语意暧昧、模棱两可,反而容易引起对方误会,甚至导致彼此关系破裂。
在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附带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想法,尽量明快而率直地说明实情,这才是最根本的拒绝法。
留给对方一个退路
有些人喜欢自以为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总以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高明的。当你遇到这种人,想要拒绝时,一定要先好好考虑一番。
首先,你必须自始至终、很有耐心地把对方的话仔细听一遍。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一定也留有一个空间来容纳对方所讲的话,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应该有了打算:该怎样说服对方、拒绝对方,才是最巧妙,而又不给对方难堪?
举例来说:自己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的高尔夫球场,正想前往报名参加时,另有一位朋友,很热心地向你推荐另一个,并极力邀请你一同前往报名,此时,你可能会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感到非常苦恼。
你可以说:“我想另外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尔夫球场,你尽管高高兴兴地去报名吧!我还是很感谢你,那么热心地把你认为最好的高尔夫球场推荐给我。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它的访客的。”
在此你必须注意的是,即使自己已经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尔夫球场的成员,也不可任意批评其他球场的不好。
你只能客观地建议他说:“我们两人都各自参加了风格不同的高尔夫球场,哪天我们也来交换享受一下不同的乐趣,如何?”
这样客观而含蓄的推荐,对方一定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且也有助于建立彼此更深厚的友谊,以后你再打高夫尔球,心情一定是格外愉快,说不定由于你的“不否定”对方看法,能够进而让对方“肯定”你的主张;这是因为你替对方预留了一个退路,而对方也能欣然地利用它。
说“不”的几个技巧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面:一个品行不端的熟人向你借钱,但你心里明白,把钱借给他后便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熟悉的推销商向你推销一种你并不太需要的商品,或者照他的价格买下来还会吃亏。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可能影响交情,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要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就需要运用理智,巧妙地加以回绝。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某大型跨国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拿出一个为该公司的新产品而设计的形象标志征求大家意见。该标志的主题是旭日。董事长说:“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日本人见了一定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这个设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我不同意这个设想。这个设计与日本国旗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是中国广大的消费者,他们也会联想到日本的国旗,就不会产生好感,就会不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与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营业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
“天呐,你的话高明极了!”董事长叫了起来。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
以下几点建议,或许会使你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
尽可能以最为友好、最热情的方式加以拒绝。比如,别人邀请你参加一项活动,而你实在没空,抽不开身去,就可以先恭维一番,如“对你的邀请我感到万分荣幸”,然后讲出不能趋身前往的理由,别人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快了。而你若不加解释就回绝,别人会对你产生“架子大”的印象,对今后的往来不利。
不要只针对对方一个人。假设你是供销科长,面对其他厂的推销员上门推销原料,而你厂已不需要,你若直接回绝就会对今后往来带来不利。你可以这样对别人说:“我们厂已与××厂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厂里规定暂不用其他厂的原料。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你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对方一个人了,他也不会埋怨你。
让对方明白你是赞同的。某民航售票员面对大批的订票常常要回绝不少人的请求。她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乘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能乘坐我们的飞机。”这一番话说完,叫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了。
从容面对指责
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因一项人事调动而遭到许多议员政客的强烈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粗气地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麦金莱却若无其事地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说罢,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只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的确,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的事常可碰到。遭人指责抱怨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指责,更是不堪忍受。但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的角度讲,无论你遇到哪种情况的指责,都应该从容不迫,对者有则改之,错者加以耐心解释,泰然处之。为摆脱指责的尴尬局面,不妨采纳心理学家提出的以下建议。
保持冷静。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要保持冷静,最好暂时能忍耐住,并做出乐于倾听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赞同,都要待听完后再做分辩。因对方的一两句刺耳的话就按捺不住,激动起来硬碰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易将问题搞僵,将主动变为被动。
让对方亮明观点。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词,结果使人不知所云。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讲清问题的要求,态度要和气,如“你说我蠢,我究竟蠢在哪里?”或者“我到底干了什么傻事?”,以便搞清对方究竟指责和抱怨你什么,让对方及时亮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制止指责者对你的攻击,并能将原来的攻防关系转变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使双方把注意力转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消除对方的怒气。受到指责,特别是在你确实有责任时,你不妨认真倾听或表示同意对方对你的看法,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好坏,这样,指责完毕,气也消了一半。即使当你确信对方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时,也要对其表示赞同,或者暂时认为对方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这会使对方无力再对你进行攻击,相反,你却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解释,从而消释对方的怒气,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坚冰得以化解。
平静地给恶意中伤者以回击。也许,大多数指责者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指责别人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极少数人为了其个人目的而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对于这样的寻衅挑战者,应该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能迁就忍耐,更不能宽容而不予回击,但应注意态度,以柔克刚。这样,会使你显得更有气魄、更有力量。
真诚地道歉
道歉,即向对方致以歉意的一种礼仪。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打扰、影响了别人,或者给别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或物质上的损害时,都应主动向对方道歉,挽回影响,以便继续维持相互间的来往和友好关系。
那么,怎样向别人道歉呢?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第一,注意道歉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都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1)同学、亲友和老师托付自己办的事情未能办好时;
(2)自己失礼、失手时;
(3)无意中碰撞了别人时;
(4)在拥挤的街道、公共车辆上挤了或踩了别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