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社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商务接待中的迎来送往(第4页)

商务接待中的迎来送往(第4页)

赴商务宴请的基本礼仪

应邀参加宴会,要适当地打扮自己,表示对主人以及参加宴会者的尊重。要遵守时间,最好提前到达一会儿,可以和主人以及其他客人应酬。如果有其他事情耽搁,不能参加宴会,应事先向主人说明。如果参加宴会时不小心迟到了,应向主人致歉。

第一,开宴。按照主人安排的座次入席,不能乱坐座位。入座时,要和其他客人礼让,并从椅子左边入座。开宴之前,可与邻座交谈,不要摆弄碗筷、左顾右盼。等主人、同席年长者招呼以后,才能动筷。

第二,饮酒主人向客人敬酒时,客人应起立回敬。当主人给客人斟酒时,有酒量的也要谦谢一下,不要饮酒过量,导致酒后失态;不擅饮酒的可向主人说明,或喝一小口,表示对主人的敬意。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强劝别人喝酒。

饮酒以及喝其他饮料时,要把嘴抹干净,以免食物残渣留在杯沿,十分不雅。饮酒时,倒“八分”满,要慢斟细酌,不要“咕嘟咕嘟”直往下灌。

第三,进餐。总的来说,进餐时吃相要文雅,举止要得体,一般礼仪如下。

(1)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2)不要两眼盯着菜只顾吃,要照顾到别的客人,谦让一下,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3)与邻座交谈时,切忌一边嚼食物,一边与人含含糊糊地说话。

(4)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5)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

(6)汤、菜太热时,不要用嘴去吹,等稍凉后再吃;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7)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是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8)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9)在餐桌上,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更不能用餐具指点别人。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若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若要咳嗽、打喷嚏,将头转向一边,用纸巾捂住口鼻。

(14)不要伸懒腰、打哈欠,毫无控制地打饱嗝。

(15)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6)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第四,应付意外。进餐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如何处理好这些意外才能不失礼仪呢?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事件,供大家参考。

(1)自己的餐具掉在地上,可向服务员再取一副。

(2)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并递上手帕或餐巾。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3)失手打翻了酱碟,应向注意到你的人婉言致歉,不要大声嚷嚷,也不要没完没了地自责。

(4)席间一般关掉手机,或把手机拨到振动档。离席回电时,应向主人或左右的客人致歉,轻轻拉开坐椅离去。

第五,离席。等主人宣布宴会结束时,客人才能离席。客人应向主人道谢、告别,如“谢谢您的款待”“您真是太好客了”“菜肴丰盛极了”,并向其他客人告别。如果客人有事要提前离席,则应向主人及同席的客人致歉。

赴中餐商务宴请的礼仪

中式饭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餐不仅受到国内人士,也受到外国人士的喜爱。宴请中吃中餐是常有的事。

举行中餐宴会,应提前发出请柬。内容包括活动形式、举行的时间及地点、主人的姓名(以单位名义邀请,则用单位名称)。请柬行文不用标点符号,所提到的人名、单位名、节日名称都用全称。请柬格式与行文,中外文本差异较大,注意不能生硬照译。如宴请外宾,则宴会时间的选定应避开外宾的忌讳。例如,对信奉基督教的人士不要选13日,伊斯兰教在斋月内白天禁食,宴请宜在日落后举行。此外,菜肴的选择应兼顾外宾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例如,宴请印度教徒不能用牛肉;伊斯兰教徒不饮酒,用清真席;佛教徒只食素,不吃海鲜和肉食。

上菜应按照下述顺序:先上冷盘,后上熟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再多,各桌也要同时上菜。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招待员托着菜盘逐一往每个人的食盘中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不可强为他人夹菜。

一般在正式宴请时,应先用公筷或汤匙将所需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而不能直接到菜盘中夹菜送入嘴里。正确使用筷子用餐有八忌:

(1)每次一筷夹的菜不宜太多。

(2)夹菜后到自己盘碟途中不能滴水不停。

(3)不能用筷如“拨草寻蛇”似的在菜盘中胡搅一气。

(4)不能在用餐前将筷子放入汤中“洗涮”。

(5)不能用嘴吮筷子的菜卤。

(6)不能用筷代牙签剔齿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