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社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商务接待中的迎来送往(第3页)

商务接待中的迎来送往(第3页)

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工作紧张,预约通常是会见对方的确保手段,想要拜会的一方,应提前将自己的姓名、职务通知对方。接到要求的一方应尽早予以答复,无故拖延、置之不理是欠妥的,是不礼貌的。如不能如期会见,应向对方解释,会谈亦如此。

在接到要求方同意对方要求时,可主动将会见或会谈的时、地、人通知对方。会见与会谈一般都在会客室或办公室里进行。会见中座位的安排是主人坐在左边,主宾坐在右边。双方其他人员各自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坐在左右两侧,主方为左,客方为右。双边会谈时一般使用长方形的桌子,宾主应各自坐在桌子的一边。面向正门的是上座,由客人来坐。背对正门的为下座,由主人坐。主人与主宾坐在正中间,其他人分列两边。主人应在会见或会谈之前到达,以迎候客人,工作人员引领客人时,应走在前边,到楼梯或拐角时,要回头告诉客人。会见或会谈中,可使用扩音器。主客人交谈时,他人不得交头接耳。会见或会谈时,可以准备适当饮料。若安排会见或会谈的双方合影留念,应在宾主见面握手之后,合影完毕,大家入座,主人可请客人首先入座,抑或双方一起就座。会见会谈结束后,主人送客至门口或车前,握手话别,目送车离去之后方可进屋。

送别客人的常用礼仪

送别客人是接待工作最后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客人告辞时,应起身与客人握手道别。对于本地客人,一般应陪同送行至本单位楼下或大门口,待客人远去后再回单位。如果是乘车离去的客人,一般应走至车前,接待人员帮客人拉开车门,待其上车后轻轻关门,挥手道别,目送车远去后再离开。

对于外来的客人,应提前为之预订返程的车票、船票或机票。送别外宾,要按照迎接的规格来确定送别的规格,主要迎候人应参加送别活动。一般情况下送行人员可前往外宾住宿处,陪同外宾一同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也可直接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恭候外宾,必要时可在贵宾室与外宾稍叙友谊,或举行专门的欢送仪式。

在外宾临上飞机、轮船或火车之前,送行人员应按一定顺序同外宾一一握手话别,祝愿客人旅途平安并欢迎再次光临。飞机起飞或轮船、火车开动之后,送行人员应向外宾挥手致意,直至飞机、轮船或火车在视野里消失,送行人员方可离去。不可以在外宾刚登上飞机、轮船或火车时,送行人员就立即离去。

一般情况下的得体道别

当客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地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走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说请留步,就不送了。刚才谈得再热情再友好,你一关门就把对方推出去了,他会从心里感到不自在。所以无论是谁来访,无论对方多客气地不让送,都要送对方一段,并且要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以后才能返回,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同时,送客返身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响声,那种等客人刚出门时,就砰地关上大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则要事前为他买好车票、船票,并送客至车站、码头,等车、船开动并消失在视野以外后再返回。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你催他快快离开。

如果有话想与对方单独说,那你此时更要送一程。如果对方来访时还带着另一个人,那就更要相送了,这会使你的客人很高兴,因为你在他人面前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

为了表达对客人及客人的同事、亲人的友好感情,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扶助,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你向他们问好,可以这样说:“请代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向其他同事问好!”……必要时还应为客人或客人的亲友赠送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笑纳。

公务拜访要注意的礼仪

约好去拜访对方,无论是有求于人还是人求于己,都要从礼节上多多注意,不可失礼于人,而有损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我们要注意的首要规则是准时。让别人无故干等无论如何都是严重失礼的事情。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不得不晚,必须通知你要见的人。如果打不了电话,请别人为你打电话通知一下。如果遇到交通阻塞,应通知对方要晚一点到。如果是对方要晚点到,你将要先到,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例如,坐在汽车里仔细想一想,整理一下文件,或问一问接待员是否可以在接待室里先休息一下。

当你到达时,告诉接待员或助理你的名字和约见的时间,递上你的名片以便助理能通知对方。冬天穿着外套的话,如果助理没有主动帮你脱下外套或告诉你外套可以放在哪里,你就要主动问一下。

在等待时要安静,不要通过谈话来消磨时间,这样会打扰别人工作。尽管你已经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要不耐烦地总看手表,你可以问接待助理约见者什么时候有时间。如果你等不到那个时间,可以向助理解释一下并另约一个时间。不管你对要见的人有多么不满,也一定要对接待助理有礼貌。

当你被引到约见者办公室时,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要先做自我介绍,如果已经认识了,只要互相问候并握手就行了。

一般情况下对方都很忙,所以你要尽可能快地将谈话进入正题,而不要闲扯个没完。清楚直接地表达你要说的事情,不要讲无关紧要的事情。说完后,让对方发表意见,并要认真地听,不要辩解或不停地打断对方讲话。你有其他意见的话,可以在他讲完之后再说。

拜访外商的礼仪

在拜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

第一,要有约在先。拜访外国人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以及其他一切不方便的时间。

第二,要守时践约。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第三,要进行通报。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地之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

第四,要登门有礼。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标准的做法有二:其一,是先尊后卑;其二,是由近而远。在此之后,在主人的引导之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之外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可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入室后的“四除去”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第五,要举止有方。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切勿信口开河、出言无忌。与异**谈时,要讲究分寸。对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冷落对方,置之不理。若遇到其他客人较多,既要以礼相待,也要一视同仁。切勿明显地表现出厚此薄彼,而本末倒置地将主人抛在一旁。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第六,要适可而止。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进行停留的时间长度。从总体上讲,应当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要因为自己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打乱对方既定的其他日程。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严守约定,绝不可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

拜访外商办公室或住所

去外商的住所或办公室,均应事先约定或通知,并按时到达。无人迎接应敲门或按门铃,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若无人应声,可再次敲门或按铃(但敲门声音要轻,按铃时间不宜过长)。无人或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若因事急或未有约定又必须前往,也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万不得已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见面后首先应立即致歉意,再说明打扰的原因。经主人允许或邀请才可进入室内。即使所谈事情需要时间很短,也不要站在门口谈话;若主人未邀请入室,可退至门外,进行室外交谈。室内谈话若时间较短,不必坐下,事毕不宜逗留,若谈话时间较长,可在主人邀请后入座。事先未有约定的,谈话时间不宜过长。应邀到外商家中拜访、做客,应按主人提议的时间准时抵达,过早过晚均不礼貌。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时或下午四时左右。若因故迟到,应致歉意。对主人准备的小吃,不要拒绝,应品尝一下;准备的饮料,尽可能喝掉。无主人的邀请或未经主人的允许,不得随意参观主人的住房和庭院。在主人的带领下参观其住宅,即使是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除书籍、花草以外的室内摆设或个人用品。对主人家的人都应问候(尤其是夫人或丈夫和孩子),对主人家的猫狗不应表示害怕或讨厌,更不要去踢它或打它。离开时,应有礼貌地向主人表示感谢。

商务送礼的礼仪

商务活动中互赠礼品本身就是一笔大生意。礼品的选择传递着权势、世故、知识和兴趣等信息。它既可改善也可损害公司的形象。从赠送给董事会议主席的礼品到广告用礼品,这类商业礼物的选择和赠送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美国的公司每年花在商务往来上送礼的费用高达四十亿美元。不用猜,人们最常买的商务往来礼品是钢笔、台历、袖珍计算器,这类礼品上均有公司的标记。其他一些选择有钟表、酒类、日记本、小刀、玻璃杯、水果、夹克上衣等。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赠送商务礼品的美国公司中47%的回答是“有效果”或“很有效果”,另外39%的公司认为至少“有点效果”,只有2%的公司认为送礼毫无益处。

为什么公司要送商务礼品?根据一项调查,最主要的原因是表示对他人的赞赏(61%),处于第二位的原因是通过良好的祝愿以发展业务关系(54%)。被调查者中有一半在圣诞节送礼,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特殊的场合送礼。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商务活动中送礼不仅是做广告,也是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被人唾弃。求人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商品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

商务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关系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巩固自己的商业地位。

商务送礼的四个规矩

商务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礼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我们应该注意下述原则。

第一,礼物轻重得当。一般讲,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第二,送礼间隔适宜。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第三,了解风俗禁忌。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做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第四,礼品要有意义。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