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沟通电子书免费 > 说话要精准到位(第3页)

说话要精准到位(第3页)

当你发现在聚会上坐在你身边的是个陌生人时,在开始“钓鱼”之前最好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始交谈。如果你是个很腼腆的人,在参加聚会之前就可在脑子里先想好话题。如果有人已经告诉你一些关于他的消息,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的球队在上星期的决赛中获胜了,一定很精彩。”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可以说:“您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诸如此类,从他的回答中你可以开始话题。可以问他住在哪、从事什么职业等。非常简单,要注意给他说话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也是立竿见影的)开场白是征求建议。问他任何方面的观点都是稳妥的:政治、体育、股市、时尚和当地新闻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经问过的或将引起争论的话题。

上面介绍的两个与陌生人开始谈话的办法,都是在讲不要避开话题,学会主动引导陌生人。只有一方适度的主动才能让交流继续下去,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腼腆的人,就要勇敢些,或许你开启了一扇大门,迎接你的就是一片好景色,你要做的也仅是开启一扇门而已。

说话要真诚恳切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你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的产品了。

不仅推销员讲话如此,就是日常说话也是同样道理。讲得最顺畅的演讲不一定就是好的演讲,这种演讲虽然流畅优美,但是如果缺少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毫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因此,把你的真诚注入日常交流之中,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说话要自然大方

姿态的表现是你内心的外露。有的人,举手投足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即便从他嘴里说出再确凿的事实,听的人也会给他说的话打折扣。有许多事情,就是由于说话的人不拘小节而影响了沟通的效果。与人交谈最适当的态度就是自然、随和、亲切、真诚。

大多数人站在众多人面前开口说话,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紧张感,虽然稍为口吃会增加听众对你的信赖感,但过度的话,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了。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确不容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产生紧张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说的本身的心理因素外,还包括外界的一些因素。以演讲者为例,会场的气氛、环境、听众的感觉和表现都是影响演讲者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人的羞怯或紧张似乎很难消除,这也是与人交往的最大绊脚石。

面对这种情况,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作为一个演说者,你个人的状态对听众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千万别把自己逼入自己制造的模子当中,使自己看起来紧张不安。一旦你能在人群中随意自如起来,就不可能再退缩,就能以正常的平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许多人,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的紧张心态。改变发声只是消除紧张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要训练相当长的时间。有时候会突然涌上一股紧张情绪,如何消除这种突发的紧张感呢?这就需要你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即能否把你的紧张变成一种幽默。

每个人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清醒面对形势,再加上聪明才智和敢于自嘲,就会圆满达到沟通的目的。

说话要大胆表达

你自认为不善于表达吗?请不要为此烦恼,这是很正常的,你并不比别人迟钝,世界上哪有天生就辩才无碍的人呢?如果真有的话,那他不是天才,就是个爱出风头、思虑不周的人。

所有的人一开始都无法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但是后来,有的人能成为著名的雄辩家、演说家,有的人却还停留在原地毫无进步。那些成功的人,大多能冷静地分析出自己的缺点所在,知道什么该加强,然后,诚心诚意地说出自己准备好的话,这样才能让听者感动并付之会心一笑。

有些肤浅的想法,经常会成为自己表达的绊脚石。真正的秘诀是,在上台说话之前告诉自己:“我就照这个方法说吧!”下定决心之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说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和决断,而不是懦弱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往何处走。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见一群陌生的人,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那何不充满勇气,放手一搏呢?最坏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说话要谦虚谨慎

有些人很自豪于自己的说理能力,很擅长在自己的谈话之中运用三段论法及辩证法,自以为所说的话是井然有序而且没有破绽的。然而,经常把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周围的朋友往往也被批评得避之犹恐不及,这样一来,这种人就很难交到朋友。

世上有太多爱讲大道理的人,这当中自然不乏口才特别优秀的人。清晰的口齿、滔滔雄辩的口才,的确能够让人觉得英气焕发。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具体的事实。对任何事都爱发表评议,是现代人常有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只不过是自己的感想罢了,还称不上是完整的见解与知识。

这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强出风头,不过是“半桶水”的爱表现者。凡是善辩的人大多喜欢卖弄这种伎俩,结果形成了陶醉于自我而固执己见的性格。一心一意地想要扳倒对方,这样只会摧毁彼此的情谊。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谦虚为怀”,并告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以免弄得他人无所适从。

然而,过度谦虚又会形成另一种自我表现,也就是说,过度谦虚所产生的影响和自大夸张一样。在有些情况下,过度谦虚反而会让人感到不真诚。

说话要底气十足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颇有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他可能是个工程师,可能是个法学家,可能是个教师,也可能是个艺术家,还可能是个打石工人。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种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十分钟,他还有兴趣的话,真是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总不能不设法打通这难关,许多人常常因为对于对方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功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大为减少,甚至于成为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但直到现在仍然适用,即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当然不能指望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在与人交谈时能做到应对自如。学问是利器,有了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做精湛的研究,但是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具备了一般的常识,再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和任何人兴致勃勃地谈十分钟都是不难的。你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皆可从每日的报章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诚能如是,并灵活运用,则应付各种人物,都会游刃有余。

会说还要会听

交流固然十分重要,但有时候,做一个聆听者更能够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一个好听众总能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

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我们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注视说话的人。对方如果值得你聆听,便应值得你注视。然后,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让人感觉到你不愿漏掉任何一个字。接着,学会提问,使说话者知道你在认真地听。可以说,提问题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奉承。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吧:上大学的时候,如果教授在上面做完演讲,听众没有一个问题,那是何等的尴尬。还要记住不可打断说话者的话题。无论你多么渴望一个新的话题,也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直到他自己结束为止。最后,做到“忘我”。你始终要明白——你是个“倾听者”,不要使用诸如“我”“我的”等字眼。你这么说了,就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聆听的机会,注意力已经从谈话者那里转移到了你这里,至少,你要开始“交谈”了。

在一项关于友情的调查中,调查结果让所有调查者都感到十分意外。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最多朋友的是那些善于倾听的听众,而不是能言善辩、引人注目的演说家。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聪明的聆听者能够让说话者有充分的表达机会,自然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倾听也许是最简单有效的赢得信任的手段了,所以要学会做个聪明的听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