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沟通电子书免费 > 说话要精准到位(第2页)

说话要精准到位(第2页)

在交际场合,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等。见面一般先问好,如“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顺利吗?”分别时讲“很高兴与你结识,希望今后再见面”,“晚安,请代向朋友(夫人、丈夫等)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说话要言之有物

《周易·家人》有警示后来人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别人做讲座、领导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听众却觉得困顿乏味,嫌内容假大空,虚无缥缈,不知所云。听众最怕听到的演讲就是言之无物,抓不到重点的。

为什么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话,怎么能期待会给听众一个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演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简单地说就是要很充分精心地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在演讲、讲话之前比较透彻地理解问题,才能在演讲时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有一次,美国一个内阁成员对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简短的演讲表示赞赏,并问他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准备。威尔逊告诉他说:“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我讲十分钟的话,那么我要准备一个星期。”

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重要场合说话前的事先准备是何等重要,要避免重要场合说话时出丑,就要事前做充分准备。

说话要会用比喻

在说话的技巧中,比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法。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枯燥乏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我们不妨认真读读下面这两则故事,看看能够品味出什么妙处。

中国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会。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而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是一壶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再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事件。而你们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著名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

陆文夫不失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可见,运用这种似乎与本体事物风马牛不相及的类比物形成的奇妙比喻能使听众有新奇的感觉,也常常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

说话要善于抓人心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年龄小的时候,有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教导,长大一些又有朋友之间的交流,这都是谈心。谈心就是打开双方的心房,通过良好的沟通促进彼此的理解,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谈心呢?不见得。你也许可以高谈阔论三两个小时而面不改色,却不一定会轻声细语地谈心,而后者有时候更适合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些谈心的原则。首先,制造谈话的气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或讲点让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哪怕煽情些也不伤大雅。其次,注意谈话的态度,要亲切自然,消除对方谈话的戒心。如果对立情绪较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延缓谈话,或者“曲线交谈”,从另外的事入手。在亲切之余,要注意诚恳。再次,谈话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不能让对方感到无所适从。最后,注意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奔向主题,也可以迂回进行。

这些原则和方法的核心在于清楚地认识谈话对象,从谈话对象的角度去决定沟通的方式和内容,所谓“谈心要抓心”。

说话要恰到好处

中国是个讲究中庸的国家,一切都力求做到恰到好处,过与不及都不值得提倡。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谈,恰到好处的原则也很重要,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

第一,对话是交际的基础,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谈应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集体接力的一员,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时,要尽心尽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时,不妨为之加油,为之喝彩。如果把交谈变成一个人的独白,尽管你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也没有人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说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

第二,交谈中,由于各人的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一致,观点的分歧、碰撞、交锋不可避免。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一听到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迫地插话或打断他人的话,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样必然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大度宽容,不要盲目排斥,人家观点与你不一致,你可以说服或被说服,可以妥协,也可以求同存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集思广益,才能使我们既长智慧,又得人心。

第三,在交谈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同时也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只热衷于表现自己,而轻视他人的表现,对自己的一切津津乐道,而对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顾,就势必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良印象。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注意恰到好处对交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一言堂”,就会被人称为“话篓子”,甚至会妨碍与他人的继续交往。

说话要动听入耳

交流总是双向的,不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除了说话的自己(说话人)以外,还有说话的对象(听话人)。为此,说话人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说话的目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以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也去了。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把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两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同,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人们在社交生活的实践中,道理也是相同的。如何取悦你的谈话对象是很重要的原则,取悦你的谈话对象并不意味着一味趋附对方,而只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说话要尊重他人

美国有位总统,有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这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喝斥:“怎么搞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只能让对方反感,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毋庸置疑。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艺术,却容易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要明白,大而言在社会中,小而言在团队里,只有收入高低里、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

说话要善于寻找话题

与你刚认识的人在一起谈话或与人谈论你不认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某个话题不行,再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或想过的事情,像计划旅行或其他已经谈过的话题。不要对片刻的沉默感到慌张,让它过去即可。谈话不是竞赛,不用像跑步一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