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大家都知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些典故。每位谈判者的语言本色固然受到其身份、地位、文化素养、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但是谈判言语要与谈判的目的相一致,谈判言语要根据特定环境而有所不同。有的时候,为了取得谈判的成功,必须改变一下自己平常说话的特点,要增添特定环境下的新色调,运用有的放矢的技巧。这并不是“虚伪”和“演戏”,而是为了有效地进行成功的谈判。如一味地坚持自己说话的本色,我行我素,不顾特定谈判环境下的特定制约,往往会丧失谈判的控制权,使谈判受挫。人们通常说“猛张飞粗中有细”,也正是称赞粗猛的张飞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有的放矢的“细”。
探测虚实
在谈判中,一般人们都是采用发问的方式来探测对方的态度与实力背景。当然,发问也有一定的技巧,有的时候可以直截了当地问,而有的时候就必须间接地发问。比如涉及自己实力和最后立场的关键信息,在对方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轻易透露,否则就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
间接发问的类型有多种,如:为探测对方动机与意向——“承蒙您的厚爱,您为什么千里迢迢地来我们这谈生意?”为探测对方态度——“您对我们公司的印象如何?”为探测对方实力——“我们再扩大些合作领域怎么样?”而直接性的发问,一般用意也很直观,比如:为鼓动对方参与——“对此您还有什么意见?”为测定对方态度——“我们的让步与您的期望差不多吧?”
运用发问的方法,要求发问者逻辑严密,并且对涉及最终实情的相关信息有较充分的掌握,最后以对方认可的事实和充分的说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巧妙暗示
谈判过程瞬息万变,有时,谈判者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在许多情况下不便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又需要对方对此有所响应,促进谈判继续进展。在这些情况下,就要用暗示的方法。除去使用体态暗示或媒介暗示,还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来暗示,一般人们习惯使用借代、比喻的手法,通过相关的典故、事故、故事的表述来进行。运用这种暗示方法,需要运用者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积淀和机敏的智慧。另外还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对象。如时机成熟,则一点就通,反之则不起作用。
妙语回避
谈判中两军相遇,为争得更多的利益和谈判的主动权,常常会提出一些尖锐的、复杂的和令人一时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守势的一方既要保护自己的谈判利益,不使对方获利,又要摆脱窘境,从容地控制谈判局面,就可巧妙地运用回避的方式实行反击,以使对方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般而言,应用巧语回避对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偷换概念。即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注意转换的概念要与原概念有联系,但又不是原概念;②转移话题。对于棘手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避而不答,转移到别的问题上,以避免因为直接回答而带来的不利局面;③无效回答。所谓无效回答,就是表面上仍以口头语言进行答复,但是在答复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内容,什么答案都没有,信息等于零。这样做既维系了双方的感情,又巧妙地避开了难题。
头脑冷静,运用“黑白脸”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激烈的言辞会使双方形成感情对立,对打破僵局十分不利。双方经过激烈的磋商后,很有可能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时,千万不能为了速胜而说一些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话。比如,片面夸大对方产品质量的低劣,令对方感到十分懊恼;或者对对方的谈判人员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或者取笑,让对方“失了面子”;再或者对对方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进行攻击,都有可能使对方对你产生反感,即使你做出某些让步,对方在心理上还是会蒙上一层阴影,谈判极有可能不欢而散。
在谈判技巧中,有一种很常见的谈判策略就是“好人”和“坏人”的策略,或者叫作“黑脸”和“白脸”的策略。在谈判组成员中,一个人扮演“好人”的角色,也就是对对方来说的相对的好人,他表面上总是从双方的利益考虑,不偏不倚,为了促使谈判的顺利进行,不过分要求对方做出某些让步,对对方态度诚恳。而“坏人”则是处处不肯让步,逼着对方做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当然希望和“好人”谈判,而事实上,“坏人”一般都是在谈判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了僵局,暂时让“坏人”退出,以缓解气氛,是必要的退却。暂时的退却可能换来更大的胜利。
随机应变转换话题
在谈判中也可以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问题。提出新的理由、新的信息以探讨更广泛的问题,找一个桥梁,使双方达成某些方面的共识。
当自己的观点令对方难以接受时,就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自己的方式说服不了对方,就试着用对方考虑问题的方式来说服对方。有经验的谈判者往往会在谈判之前考虑几套对付对方的方法,一套不行,就换另一套,还可以根据谈判进展的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选择。
而有时,转换话题也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
转换话题也就是不谈和谈判议题有关的事,谈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一些娱乐新闻,或者一些幽默故事,以使双方紧崩的神经得到暂时的缓解。当然聪明的谈判者还可以通过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和共鸣以作为下一步双方谈判的主旋律,并且逐渐将话题引到正题上,使对手在不知不觉中,就上了自己的当,从而为打破僵局、抢占谈判主动权赢得先机。
用幽默和冷静打破僵局
在谈判中,幽默是不可缺少的技巧。当谈判陷入僵局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使用幽默,有利于打破僵局,使冷场的窘境在笑声中得到缓解。
此外,还可以采取暂时休会的方式,让双方冷静头脑,整理思路。
对己方来说,最好在休会前将自己的方案再做一次详尽的解释,提请对方在休会时做进一步的考虑。休会是让双方冷静的最好方法,由于双方都在火头上,此时稍有不慎,随时可能有“着火”的危险。富有经验的谈判者一般都会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暂停。暂停的时间可以依据各个谈判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一顿饭的时间,也可以是一个晚上,甚至可以更长一些,以给对方充足的时间考虑自己的谈判策略,并重新做出部署。
逐步打开谈判僵局
谈判的内容通常牵连甚广,不只是单纯的一项或两项。在有些大型的谈判中,议题能多达70项。当谈判内容包含多项主题时,可能某些项目已谈出结果,某些项目却始终无法达成协议。这时候,你可以这么“鼓励”对方,“看,许多问题都已解决,现在就剩这些了。如果不一并解决的话,那不就太可惜了吗?”
这就是一种用来打开谈判僵局的说法,它虽看来稀松平常,实则却能发挥莫大的效用,所以值得作为谈判的利器,广泛地使用。
牵涉多项讨论主题的谈判,更要特别留意议题的重要性及优先顺序。比如,在一场包含6项议题的谈判中,有4项为重要议题,另2项则不甚重要。而假设4项重要议题中已有3项获得协议,只剩下1项重要议题和2项小问题,那么,为了能一举使这些议题也获得解决,你可以这么告诉对方:“4个难题已解决了3个,剩下的一个如果也能一并解决的话,其他的小问题就好办了。让我们再继续努力,好好讨论讨论唯一的难题吧!如果就这么放弃,大家都会觉得遗憾呀!”听你这么一说,对方多半会点头,同意继续谈判。当第四个重要议题也获得了解决时,你不妨再重复一遍上述的说法,使谈判得以圆满地结束。打开谈判僵局,除了上述“只剩下一小部分,放弃了多可惜!”“已经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再继续努力吧!”等说话的技巧外,尚有其他多种方法。不过,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最重要的,是要设法借着已获一致协议的事项作为跳板,以达到最后的目的。
脱离现场的策略
谈判人员特别是谈判小组领导人对于谈判桌上的进展不满意,常常使用“脱离现场”这种策略。它经常是谈判陷入僵局或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使用的一种策略。当谈判小组长认为,双方需要在某种新环境中非正式地见面,以便为谈判建立一种信任和坦率的气氛的时候,也要采用这种策略。这种策略对于双方重新建立合作精神是十分有帮助的,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和新的建议,它能使大家意见合一。这个策略的价值在于避开正式的谈判场所,把谈判转到轻松的环境中。
谈判是一种双赢、互惠互利的行为,正因为双方在利益上有共同点,也有分歧才会坐到谈判桌前,千万不要抱着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想法,更不能因为迫切地想获得谈判胜利而紧紧压制对方。态度强硬,没有丝毫的缓冲余地,这样做反而会使自己输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