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
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一切准备既妥,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了几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2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
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
哥伦布果然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可以想象,如果哥伦布再等下去,必然会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可能改换他人了,成大事者的桂冠永远不会属于他哥伦布了。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并得到了国王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名垂千古,这一切都是行动的结果。
你要想拥有争抢时效的方法———绝不拖拉,立即开始行动。杰出的企业家都具有不做白日梦而注重实际行动的习惯,因为想而不做那只是愚蠢而懒惰的人的空想而已。
想了就做或边做边想
可以想好了再做,也可以边做边想。
想好了再做,表面上看是行之有法,但有些事只能够边做边思考,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
许多人平庸一生,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100%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吉恩快40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那就是说,在犯下可怕的错误之前还来得及补救)。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2年前吉恩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上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等等。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在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比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碟,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向卡耐基诉说这段经历时,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我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吉恩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吉恩先生处理婚姻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待工作、积蓄、朋友等等事情的态度都很相像。成大事者的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为避免“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所引起的重大损失,下面2条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发生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绝对不能畏缩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并不是行动前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而是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不管从事工商业还是解决婚姻问题或任何人生问题,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像遇到桥梁时就要跨过去一样自然。
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所以当你制定一项计划时,不要瞻前顾后,而要下定决心去实行你的计划。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
(2)要预料种种困难因为每一个冒险都会带来许多风险、困难与变化。假设你从芝加哥开车到旧金山一定要等到“没有交通堵塞、汽车性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恶劣天气、没有喝醉酒的司机、没有任何类似的意外”之后才出发?那么你什么时候才出发呢?你永远走不了的。当你计划到旧金山时,先在地图上选好行车路线,检查一下车况以及其他需要尽量排除的意外。这些都是出发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但是从理论上说,你仍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意外。但你还是要动身,必须如此。
杰出的企业家都具有想好就做或边想边做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如果一系列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一事无成。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的人总是想等待好的时机,才去做事;实际上这些人缺乏的就是立即开始的决心,因为“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常令许多人遗憾终生,如果你想成大事,千万不能这样。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很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有好多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立刻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能够办到。”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如果有,马上就去实行。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