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决定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 拖拉导致一事无成(第1页)

拖拉导致一事无成(第1页)

拖拉导致一事无成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拉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拉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你是一个办事拖拉的人吗?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那么答案肯定为“是”。拖拉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它在生活中不仅强大而且令人讨厌:如果每当你遇到糟糕的情况,你总是说“我应当做它,但应付它现在已经太晚”,那么,你的“拖拉”误区的形成则不能归咎于外在力量的影响,它完全是由你自己的因素造成的。

拖拉是一个将导致许多误区的恶魔。很少有人能够坦率地承认他们是不拖拉的,虽然这种心态从长远来说是不健康的。正如前面已经探讨过的其他误区所表明的后果一样,拖拉这一行为本身也不可能带来健康的后果。它实际上是一种反映了神经官能症的情绪副作用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如果你觉得你拖拉并喜欢这样做而且又没有负疚感、焦虑感或者忐忑不安的感觉,那么,你就继续那样做下去好了: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拖拉实际上总是会让他们期待已久的幸福迟迟不能到来。

我们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着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一切的憧憬、理想与计划,迅速地加以执行,那么我们在事业上的成就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伟大!然而,人们往往有了好的计划后,不去迅速地执行,而是一味的拖拉,以致让一开始充满热情的事情冷淡下去,使幻想渐渐消失,使计划最后破灭。

希腊神话告诉人们,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在某一天突然从丘比特的头脑中一跃而出的,跃出之时雅典娜衣冠整齐,没有凌乱现象。和这一样,某个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宏伟的幻想,也是在某一瞬间从一个人的头脑中跃出的,这些想法刚出现的时候也是很完整的。但有着拖拉恶习的人迟迟不去执行,不去使之实现,而是留待将来再去做。其实,这些人都是缺乏意志力的弱者。而那些有能力并且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趁着热情最高的时候就去把理想付诸实施。

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拉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拖拉的习惯往往会妨碍人们做事,因为拖拉会消灭人的创造力。其实,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热忱的时候去做一件事,与在热忱消失以后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难易苦乐相差很大。趁着热忱最高的时候,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种乐趣,也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热情消灭后,再去做那件事,往往是一种痛苦,也不易办成。

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其实在拖拉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拉到明日去做,实际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当初来做会感到快乐、有趣,如果拖拉了几个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艰辛了。比如写信就是一例,一收到来信就回复,是最为容易的,但如果一落千丈再拖拉。那封信就不容易回复。因此,许多大公司都规定,一切商业信函必须于当天回复,不能让这些信函搁到第二天。

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决断好了的事情拖拉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的品格产生不良的影响。惟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已的品格,才能使其人格受到他人的敬仰。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而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大事者。

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耀在一个作家脑海里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描写在白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这种意念竟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了。

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跃入一个艺术家的思想里,迅速得如同闪电一般,如果在那一刹那间他把幻想画在纸上,必定有意外的收获。但如果他拖拉着,不愿在当时动笔,那么过了许多日子后,即使再想画,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许早巳消失了。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要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更坏的是,拖拉有时会造成悲惨的结局。有的人身体有病却拖拉着不去就诊,不仅身体上要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病情可能恶化,甚至成为不治之症。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拉更为有害。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拉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人应该极力避免养成拖拉的恶习。受到拖拉引诱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去做,决不要去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艰难的,并且坚持做下去。这样,自然就会克服拖拉的恶习。拖拉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它是时间的窃贼,它还会损坏人的品格,败坏好的机会,劫夺人的自由,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要医治拖拉的恶习,惟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自己的工作。要知道,多拖拉一分,工作就难做一分。

“立即行动”,这一个成大事者者的格言,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将人们从拖拉的恶习中拯救出来。

杰出的企业家做事都有立即行动的习惯,因为他们明白拖拉会导致他们现有的事业功败垂成。

立即行动胜于百遍妄想

立即行动胜于百遍妄想,成大事者关键在于行动。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认为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做!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我的上帝,为什么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宏伟肃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你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成大事者了吧?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要想成大事者你必须为自己的理想认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

梦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成大事者的锦标。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意见。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

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实现想法,他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启程去见皇后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