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于物质享受的人,势必要放弃许多精神上的自由和心安理得的快乐。花掉所得的钱,换来维持自己生命所需的商品,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快乐,这才是做金钱的主宰。
只相信金钱力量的人,最后会败给金钱。相反,金钱买不动的人,别人永远无法将他征服。
放得下,你才会幸福
有一位老太太生病了,她没事总唠叨着“完了,完了”,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原来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相反,另一位老人已然得了癌症,但她想得开,反正都活了快80岁了,死了也值了,管它呢。越是这样想,老人越精神振奋,每天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玩、去转,一年多下来,病情并未恶化。
从健康的角度讲,得病是很正常的,人吃五谷杂粮,不得病怎么可能呢?但是也很奇怪,有些身体极差的人群,反倒活得很健康,而有些条件很好的人,反倒得了病。原因何在呢?答案是:凡事放不下的人,最容易染病,而凡事放得下的人也最心宽体胖。难道不是吗?
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奥运会上,有许多运动员患得患失放不下,本来挺有能力夺冠,结果反倒丧失了机遇。而有些人一切都放得下,原本没有能力夺冠,反倒发挥超常,一举夺冠。
生活中,有些人总想什么都得到,凡事都非常放不下,结果越是放不下,越得不到。而有些人凡事都随遇而安,不但可以绝处逢生,而且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还有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职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而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
“文革”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他因不服“四人帮”横行,而被打成“老右派”。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在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定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下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
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思绪繁杂,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吧。
看开,所以快乐
第一个故事: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第二个故事:
一位70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古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宝物鉴定团的专家做鉴定。据老先生去世的父亲生前说,这幅画是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老先生自己不懂,因而想请专家加以鉴定。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赝品,连一万日元都不值……主持人问老先生:“您一定很难过吧?”这位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变得无比柔和与憨厚,微笑着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是啊,失去有时反而让我们得到了轻松!
的确,一切看开了,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第三个故事:
小李的钱包被盗了,不光是钱不见了,里面还有他的身份证,这让他愁眉不展,要知道他的户口在邢台,而他在北京打工,办身份证还要来回跑,挺麻烦的,以致这几天他心情都不好。
不过,这样的心情没有持续很久,一位朋友的话让他顿悟,心情也随之好转。朋友对他说:“钱包已经不见了,你再怎么想,也不可能重新出现在你的面前。钱丢了事小,如果好心情没了,影响你的情绪,让你忧伤,让你不安,这会影响你的食欲,影响你的健康,就太不值得了。身份证办起来是很麻烦,却能让你多回家几次,增加了与家人的沟通,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呀!”朋友的话让他反思了很久。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生活中又有什么让你感到烦恼的事情呢?
世事难以预料,倒霉和不幸的事谁也不想发生,但如果已经发生了,你应怎样去面对呢?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来临时,我们应以一颗乐观、豁达、健康的平常心面对,这样生活会美好得多。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有时我们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对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
人世间就是有许许多多自己制造的烦恼。烦恼是很不讨人喜欢的词,因为它令我们感到无助、劳累。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失去和拥有。拥有快乐,失去烦恼;捡到幸福,丢掉悲伤。不管将来你要怎样选择,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开心地面对。
生活中,我们难免失去,如果失去一些东西之后,我们再失去快乐的心情,岂不是失去更多了?
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失去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幸福邂逅。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这夫妇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院子里打开收录机旋转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是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我们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因为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荣启期在泰山,悠哉游哉,鼓琴而歌,孔子路过,就问他为何这样快乐?
荣启期回答道:“天生万物,惟人为贵,我得为人,何不乐也?”
正如荣启期所说,生而为人即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豁达的胸怀去面对人生,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就能快乐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