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做事为主题的高中素材 >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第1页)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第1页)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序,就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讲程序。

对于程序及其重要性,长期以来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程序属于形式,没有内容那么重要;有人觉得程序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有人甚至把程序当作繁文缛节,不但不重视,而且很反感。由此而来,现实生活中不讲程序、违反程序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既影响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为什么办事要讲程序呢?我们不妨从程序的客观性来做一些分析。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展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从空间方面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从时间方面看,各个部分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次序。比如“种植”这一行为,就可以分解为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部分,这些部分均需占用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相应的先后次序。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那么种植行为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顺时而动,不违农时,是务农必须遵守的程序。尊重程序,实质上是尊重规律。这就是办事情需要讲程序的道理所在。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人或许存在这样的疑虑:讲程序会不会影响效率?其实,讲程序与讲效率是一致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程序,缺乏制度、机制、法规、纪律的规范和约束,无章可循,各行其是,不但许多事情办不下去,而且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之中,根本谈不上效率。譬如,一部功能强大的电脑,如果失去与之匹配的程序设计,其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从社会角度看,科学、严格、切实的程序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违反规定程序的行为则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损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购物、乘车、参观等,都要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遵守规矩,各得其所。很显然,这样做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富有效率的。而一旦有人不守规矩,就不仅使公平受到破坏,而且效率也无从保证。

做好第一步

接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没弄明白整件事情就开始东奔西走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走的方向往往决定了接下去事情的进程。人做事都是有惯性的,此刻的决定和表现就决定了下一刻的状况。因此,做事要纵观全局,无论大事小事,都应有头有尾,有棱有角,把事做完整。

在思考第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对事情做全面筹划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去办什么证件,出门前就要想好该带上什么办证需要的证明和其他东西,这需要对整个过程都了解才能做出判断。出去旅游或做其他事,在我们不知将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第一步应该尽可能做得完善。

有些人第一步没做好,就只想破罐子破摔了。这种心态显然是十分有害的,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做后面的事还不如不做,或交给别人去做呢。另一方面,做好第一步不仅使下面的事有个好的开始,而且使自己充满信心。

向周围的同事学习

我们要坚信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换一个角度欣赏别人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自己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处理方式会有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思考事情的角度不同。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

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虚心的态度,多多询问有经验的同事,养成随处留心的习惯。这样不经意之间我们就获得了很多需要额外的时间精力才能获取的经验。这是间接经验。

比如要办一件盖章的事,有好几个部门要去。我们应该事前就了解哪些人是负责盖章的人,哪些人是可以填写的人,要去哪些地方和路线,规定几时可以盖章,有多个人时是否可以分头行动,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办过此事的同事那里学习,也可以听听同事的意见使自己更加方便地去弄清楚程序。

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上级分派给我们一件事情往往是要一个结果,或一种效果。我们不可能向上级一一问清楚该怎么办。否则,那无异于让上级自己去办这事。

《致加西亚的信》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取得他的合作,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而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等任何问题,只是静静地把信拿去,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责任心。做事的人应该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按照一个目标去努力,其实存在很多路径,关键在于我们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走别人铺好的路,否则也不需要你去做了。我们要认识到寻找这些道路是我们的责任,应该积极而勇敢地担起来。

如果事事都要向别人或上司请教好了再去做,他要么是一个懦夫,要么是一个懒虫。能独立完成任务的人必然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开拓能力和处理能力。

坚持两个做事的黄金法则

有两个做事的黄金法则是这么说的:

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在做比较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把自己做事的原则、方式、理念注入行为。

做事是一种智慧的运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做事的思维和方法应该是从简切入,以简驭繁,化繁为简,避免陷入繁中添乱、漫无头绪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奥秘就在于越简单越好。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如果,四两拨千斤是中国功夫最高境界的话,那么,化繁为简就是实践的最高境界。

一旦拥有化繁为简的智慧,你自然会进入一个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广阔天地。

白沙集团的“简单管理”经受住了企业实践的检验并得到了中国理论界的认同。白沙集团长沙卷烟厂2003年实现双“100”突破,即卷烟产销总量突破100万大箱,“白沙”单品牌销量突破100万大箱,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简单管理”的成果获得了全国十大管理成果奖。

简单管理是一种力求使复杂管理变得简约、集约和高效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倡导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彭剑锋说:“简单管理解决的是‘知行合一’的问题,本质上它是一种执行文化,解决的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知行不合一’‘理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的矛盾。”在中国企业做不到“知行合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企业太多了,但白沙集团做到了。白沙集团总裁卢平是简单管理的提倡者和忠实贯彻者,她通过实际行动,把理念化为了行动,把愿景化为了现实。

化难为易

易和难都是相对的,同一种理论,从一个老师嘴里说出来生涩难懂,从另一个老师嘴里出来也许就显而易见了。讲课的深入浅出能让一件看似复杂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做事也是一样,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会让事情变简单,也能让其像套连环扣一样越来越复杂。

把事情化难为易首先需要的是战胜自己对事情的预期,敢于尝试。古人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也难怪有哲人说,事情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事情做下去了,才有成功的希望。把事情想得太难而不敢伸展手脚只是作茧自缚。

化难为易与化繁为简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一旦被拆分得很明晰,一步步来做,就会简单很多。简易的做事方式就是找到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步骤。

一次只做一件事

同时想做很多事的习惯会使人们产生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一面看电视,一面做功课;职员不将注意力放在他正在口述的一件事情上,却惦记着今天该完成的另外一件事,心里巴不得能马上同时解决。

这些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我们同时想着好多件未完成的事,极其容易感到神经过敏、忧虑、焦虑不安。我们紧张是因为我们想做不可能的事情,这样无可避免地带来徒劳和挫折。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使自己有成就感,然后信心百倍地去做下一件事。

做事就是人和制度的博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