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做事的思维方法 > 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第2页)

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第2页)

与小人协调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驭将有恩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其实曹彬对付小人也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这一请求弄得部下们莫名其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

曹彬事后曾对心腹言明个中道理: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要很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自己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这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可能是这样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这样一说,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付小人一味躲避不是上策,曹彬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只有这样,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小人钻了空子、拉了后腿。

寻找心理的平衡

他那样做占了便宜还没事,我做一下有何不可?

考试时有人做弊,就有人会想:这家伙不用功还能考个好成绩,下次我也试试。

堵车时有人加塞、走便道,就有司机从后边跟上去:他能这么走,我就不能?

上班时有人迟到早退,就有同事想:他能多睡会儿、早走会儿,我也可以嘛!

有人顺手牵羊占了公家便宜,没事;有人偷税漏税,没事;有人弄虚作假,没事;有人收受贿赂,没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实中有好的榜样,也有坏的榜样,同样都有示范作用。尤其是那些越了格出了线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比守规矩的人得到实惠时,就会有不少人心动,乃至行动起来。他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行?他没事,我也不会有事。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用别人的错误来做榜样”。

这些错误的出发点无非都是少付出多得利、事半功倍、有**力的,要不干吗有人去尝试,以身试险呢?你只要一动心,跟着学,这下子就会身不由己地行驶在“错误路线”上了。

刚开始还有点提心吊胆,不好意思,良知未泯,到后来你就习惯了,成了一种惯性,要不把某些家伙称为“惯犯”呢!物理学上的名词用到这儿挺合适:惯性。你想停都停不下来。

因为心里不平衡,也要做做,许多聪明人都能干出这样的糊涂事。

见面三分情

“见面三分情”是人人都能上口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而流传千百年后,这句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人人能讲,可见这句话相当程度地说中了中国人的心理,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认同这句话的道理。

这句话简而言之是:人不管彼此关系如何,一旦面对面,总会带有一些“情分”,而不致做得太绝。

了解了中国人的“见面三分情”,有很多事情你可以舍弃电话或函件,改用面对面处理,不但可以充分沟通意见,也可提高事情的成功率,甚至改变整个局面!例如:

——推销。

——请托。

——晋见。

——解释误会。

——请求原谅。

很多年轻人因为世面不广,时有畏人之心,不敢交新朋友,不敢见陌生人,遇到问题则逃避,其实如果能善用中国人的“见面三分情”,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动去了解别人

办事情不是自己玩过家家,我们需要根据对象的意图、宗旨来做。因此我们要好好理解。一旦没有处理好,很可能就南辕北辙,更不用谈到位了。我们希望对对象的意图达到某种心领神会。这里所说的心领神会并不是说要达到那种心灵相通,而是对其意图领会得对就行。

如何做到心领神会呢?就是要对交流之中的惯例暗示有所了解。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主动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许多人看似很积极,很愿意下功夫去把事情做好,做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是他们很多人却没有积极性或这个意识去向别人了解到底需要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仅凭主观意识做事情。这样没有很好的沟通,做事就很孤立、很狭隘,会出现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

要培养这种主动的意识首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圈子里。然后再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如多和顾客交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朋友交流自己哪些事情没有考虑到,使朋友的事情没做好,等等。

认识文化差异

一位外交大使讲到这么几则故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