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点构建第二段的内容
第二段是小说剧本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要重点构思的内容。在上一节中我们讲了:第二段是主人公和敌人多次生死较量的过程。实际上第二段也就是作者借用反面人物的手来“阻止”主人公达到目的。作为作者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主人公狠心,让他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最后再给他凤凰涅槃的蜕变。
第一步:找到主人公的敌人。
我们要大致确定主人公的敌人。前面也讲过主人公的敌人不一定是人,可能是地震、火灾、洪灾、雷电,也可能是猛兽、妖怪……只要是跟主人公对立的、阻止主人公达到目的的就是反派。
《西游记》中主人公的主要敌人是妖怪;《唐山大地震》中主人公的敌人是灾难;《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的敌人也是灾难;《盗墓笔记》中主人公的敌人就是各种各样的机关、暗器等。
第二步:给主人公设计几个生死关卡。
知道了主人公的敌人,那么我们就要给主人公和他的敌人来安排较量了。也就是给主人公设计一次又一次的关卡,让他依次闯过这些险象环生的关卡,当他最终安全达到目的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主人公成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用《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桥段为例讲解。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那里,于是决定辞别曹操,去找刘备。但是我们知道,曹操好不容易得到了关羽这么个人才,怎么会轻易放他离开呢?况且,关羽去的还是曹操的死敌袁绍那里。
所以,关羽要去找刘备,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让曹操放自己走。
关羽去找曹操辞行,曹操假装不在,并不见关羽,于是关羽给曹操留了一封信,就带着刘备的两个老婆离开了。结果出城没走多远,曹操带着十几个人追了出来,关羽以为曹操是来捉他回去的,心下警惕,结果曹操是来送行的。于是,关羽的第一关就过了。
辞别曹操之后,关羽遇到了第二关:东岭关。东岭关守将孔秀带兵堵住了关羽的去路,孔秀被关羽斩了。
过东岭关后,关羽来到了第三关:洛阳。洛阳守将韩福、孟坦两个人已经设好了陷阱等着关羽,结果也被关羽斩掉了。
第四关:汜水关。汜水关的汴喜比前面几个人要有计谋,他把关羽骗到了镇国寺,在那里埋伏了刀斧手。结果寺庙里的和尚救了关羽一命,汴喜也被关羽斩了。
第五关:荥阳关。荥阳关王植比前面汴喜更毒,他把关羽骗到驿站中,半夜派班胡去放火。班胡想看看关羽长什么样子,跑进驿站,结果关羽正好捎来了班胡父亲的信。班胡为报恩,放走了关羽。关羽逃出城不久,王植就带兵追来,经过一番搏斗,王植也被关羽斩杀。
第六关:黄河渡口。关羽来到了黄河渡口,夏侯惇的部将秦琪不给关羽船只。没有船只,关羽就不能渡河,于是他跟秦琪搏斗,最后把秦琪给斩了,乘船过了黄河渡口。
第七关:夏侯惇拦路。关羽过五关斩了六将,遇到了孙乾,告知了刘备的消息,正准备去找刘备,结果夏侯惇带了三百兵马追来。我们知道夏侯惇的实力是比较强悍的,并且他还带了三百兵马。这次关羽的处境是比较危险的,结果曹操派人来给关羽送过路文书来了,到此,关羽的第七关也过了。
我们设计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对照过五关斩六将,给我们的主人公设计五个以上的关卡。让主人公去一关一关地过,过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主人公设计的这些关卡必须是以主人公当下的实力来说根本无法通过的关卡,而且这些个关卡要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难,甚至每一次通过关卡的时候都要以“死亡”作为赌注。
在电视剧《琅琊榜》里,梅长苏要为赤焰军报仇,他的敌人有三个:第一个是太子,第二个是誉王,第三个是皇帝。所以梅长苏复仇的过程其实就是跟这三个人生死智斗的过程。
梅长苏需要一个一个地打败他们,但是打败这些人,要从他们身边的帮手开始。
太子的心腹是谢玉等人,所以要打败太子,就要先把太子身边的人一个个打败。誉王则有秦般弱、夏江等人,那么打败他也得先打败这些人。所以在《琅琊榜》里,主人公遇到的难题其实就是一个个的人。
在电影《流浪地球》当中,作者给主人公设计的第一次关卡是:经过上海地下峡谷的时候遇到地震。第二次关卡是:如何逃离那幢危险的大楼?第三次关卡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苏拉威西!第四次关卡是:如何点燃木星,推开地球?
主人公只需要通过以上四个关卡,胜利的曙光也就可以看见了。所以这个步骤,我们就是要给主人公设计几个关卡。
第三步:帮助主人公找到通过关卡的办法。
人生是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故事里的主人公也是如此。
在上一个小节,我们说要给主人公设计几个关卡,也就是阻碍主人公达到目的的障碍。
在这一节里,我们就给主人公制订一个成功闯过每一个关卡的办法。当我们有了具体闯过每一个关卡的办法时,那么故事大概的雏形、轮廓也就有了。
闯过具体关卡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琅琊榜》里梅长苏打败太子、誉王等人的办法;是《战狼2》里冷锋从医院里救出小女孩的办法;是《花千骨》里花千骨成功通过长留考核的办法。
说得通俗点,就是做某件事情的计划。为了让梅长苏扳倒太子,作者要给梅长苏制订一套计划;为了救出陈博士的女儿,要给冷锋制订一套计划。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公式: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故事情节。
所以设计难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设计故事情节的过程。我们知道,故事情节需要跌宕起伏,那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跌宕起伏的?“跌宕起伏”具体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辆马车行走在凹凸不平的马路上,车轮一会儿陷进泥潭,一会儿拉出来,这就会使得马车“跌宕起伏”。
同理,在我们的小说剧本里面,主人公一会儿遇到一个麻烦,一会儿又从这个麻烦里面脱身,这就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所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就是主人公遇到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