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比尔·盖茨的财产2020 > 第二条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哪怕因此付出代价(第1页)

第二条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哪怕因此付出代价(第1页)

第二条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哪怕因此付出代价

很多富人虽然家财万贯,却还是过着简单朴素甚至枯燥无聊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他们眼中.只有事业没有别的。这在外人看来太傻太苦,可他们却是乐此不疲。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爱,对自己事业的强烈热爱。

当你把事业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时,事业就不仅仅是赚钱的手段,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舞台,是**的释放点,即便是一文不名,也能聚集财富。

1.辍学哈佛,只为电脑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总是需要放弃点什么。在哈佛深造,可能使世界多了一位数学家或是律师,但却可能少了一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当初考虑得或许没有这么多,他只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这却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比尔·盖茨认为,谁都不可能让自己所有的愿望成真,所以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最想达到的目标和定位,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盖茨曾经玩笑地说:“我一直没能够花10年的工夫思考经济学;我一直没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家;我一直没能够在高尔夫球局里打出72杆的好成绩,虽然这些都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选择了并一直坚持在电脑世界里不停地探索,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没有热爱,就没有投入,没有忘我的工作态度,便没有杰出的工作成绩,就聚集不了财富。

众所周知,哈佛是世界著名学府之一。三百多年来,哈佛以其严谨的校风和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7位美国总统、12位副总统、33位普利策奖获得者、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总裁、十几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众多的国会议员……在这方崇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圣地,在这块精英云集的校园,盖茨第一次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在大学期间,他如痴如狂地学习着数学、物理等课程,而且把主要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早在进人大学之前,盖茨就对计算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几个华盛顿大学的毕业生在湖滨中学附近建立了一家叫做“电脑中心”的公司,他们的业务主要是将自己手中的电脑的“机器时间”租给其他企业。由于这家公司无法付清购买电脑的货款,于是与卖家公司签了一个协议。协议书规定,只要电脑中心能够持续帮助找出电脑程序中的错误(行话称为“臭虫”),货款可以延期偿还。

比尔·盖茨和艾伦早已听说电脑中心,自信自己也有能力“捉虫”。于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那家公司上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电脑中心的办公室里依然灯光明亮,几个少年默默无声地埋头在电脑控制台上,尽情操纵着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通宵达旦沉迷于程序字符穿成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从此,电脑在他们的身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盖茨迷于电脑和程序,从12岁那年第一次接触电脑那一刻起,电脑就成了他的终身伴侣。他的大脑细胞与电脑里的线路和元件几乎是相通的,电脑运作给他带来的喜悦在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一日不见那闪闪发光的控制盘便感到不舒服。盖茨喜欢电脑,还因为这可以让自己得到超越他人的心理满足。他13岁就开始编写程序,有此能力的少年,当时确实是凤毛麟角。

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让盖茨一半欢喜一半忧。他在这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打击,他发现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聪明。盖茨的竞争天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就读于法律预科班的第一年,盖茨就选修了哈佛大学最难的数学课——“数学55”。他也曾想过要当一名数学教授,但最终他还是把主要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他一边在哈佛大学读书,一边想着计算机领域的开发。到了学期末,虽然盖茨的数学得了无可非议的800分,可他的总平均分只是一个B。这似乎也成为他最终决定离开哈佛的原因之一。他几次想退学去干计算机开发的事业,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对和未找到合适的项目,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哈佛。

这时,他和朋友艾伦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两人被华盛顿州电力网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TRW项目组雇用。仅仅18岁,还在上学期间,盖茨一年就挣了3万美元。

盖茨的电脑技巧与商业敏锐相结合,加上希望赢的强烈愿望,使很多人相信他在哈佛也会出人头地。就这样,盖茨迫不及待而又带着些许遗憾地进入了电脑软件业,从一开始创业时,他就敏锐地发现,电脑行业将会引领这个世纪的潮流,未来绝对是电脑的时代。他希望未来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他认为,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不顺应甚至领导这一场电脑革命就会落后。为此,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定下目标:让每一个办公桌上以及每一个家庭中都拥有电脑。

这样的目标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天方夜谭,毕竟那时候的电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科研工具而非家用产品,也只有企业和政府才足够支付电脑的费用。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久远。从不可能到有可能,其间只是短短的20多年。我们在感慨科技发展迅速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比尔-盖茨敏锐的商业眼光。

尽管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比尔·盖茨的辍学之举颇有非议。一般人对比尔·盖茨从人人所向往的哈佛大学中途辍学的行为很是疑惑,甚至怀疑盖茨的脑袋有问题。当然盖茨的巨大财富则证明了他的能力。而比尔·盖茨在回答关于这样的提问时显得十分从容。他说:“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成立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个理想不能再耽搁,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就会失去历史机遇,我将遗憾终生。”

为此,比尔·盖茨进一步补充说道:

“我离开哈佛大学而开设微软公司从未后悔过。但我还是很留恋大学生活的乐趣,很希望当年有更多时间允许我完成学业,然而时间不允许我。当你听到或看到不少退学人士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可能会以为创业应优先于学业。但是,我却不这样看,除非那人有一个非做不可的构思,而且认定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更美妙的机会,否则还是应先完成大学学业较为划算。20岁的小伙子有机会募集资金和聘用优秀人才,毕竟是万中无一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所有的聚财者都要中途辍学,都不必完成学业,而是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才可能取得成就。

2.愿意付出青春换取成就

如今,比尔·盖茨已经不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虽然他贵为世界首富,但盖茨却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盖茨所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其实就是他个人的青春。

人最宝贵的是青春。从出生到成年,年轻的时间和岁月,其实只有十多年。由二十多岁开始,一个人成熟了,到他四十岁之时,这十多年,其实很容易就过去了。青春岁月最容易消逝。

有人因为青春容易消逝,就提出一个论点,就是工作并不是人生的整个部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趁着青春的时候,及时行乐,莫负青春,人生得意须尽欢。如果一生只懂得工作,其他什么享乐都不去尝试,到自己年老之时就会后悔莫及,感叹青春为何这样快就离自己而去。这一种观念,在现今年轻人身上很容易发觉。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工作,终日流连网吧,晚上就到夜总会、会所,和不同的朋友,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在人背后说是是非非,整日游手好闲。他们很少会考虑将来,只顾眼前的享受,要趁青春之时及时享乐。

这些人虽然有了一个享乐的青春岁月,却也是荒诞不经的。如果在年轻时,不努力工作,也不努力学习,可能到年纪渐大时,发觉完全没有竞争力,在社会上没有一样工作自己能够胜任。到了年老,才会感到生命的衰微。

盖茨与这些享乐主义者截然不同。盖茨在童年时也有他的朋友,他们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长大之后,盖茨也一样参加群体活动。但即使如此,在盖茨的人生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却是在他的办公室,在计算机前度过的。如果以时间分配来计算,有人说,一日之内的二十四小时,应该八个小时用来睡眠,八个小时用来工作,另外八个小时用来社交、运动、办私人事务、吃饭等。这种分配是最好的。但如果盖茨接受这样分配的话,我们就不会看到今日这样一个有大成就的人。如果一日二十四小时,我们平常人工作八小时,盖茨就可能工作十四小时至十六小时,比平常人高出一倍。

在创立了微软公司之后,盖茨花在公司里的时间差不多是他全部的时间。直至今日为止,盖茨仍然是在微软公司内最勤奋工作的人,即使是年纪比他较轻的同事,也自叹不如。

比尔·盖茨天生就是一个工作狂。在微软负责为IBM公司“西洋棋方案”开发软件时,由于必须在1981年3月交货。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逼得盖茨不得不全力以赴。

通常,盖茨总是回家和父母一道共进晚餐。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信守传统的价值观念,重视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但在和IBM签订合同的当晚,在餐桌上,盖茨告诉他母亲:“妈妈,可能有近半年的时间你见不到我的面。”

盖茨整天足不出户,像发了狂一般拼命地工作。饿了,抓起桌上的汉堡包,渴了喝几口可口可乐,塞饱了肚子又接着干。困了,倒在地板上,顺手抓块毯子,蒙头就睡。为的是使自己的工作处于满负荷状态,从不愿意多浪费一分钟的时间。

公司最初的办公地点双园中央大厦,离亚帕克基飞机场只有几分钟的车程。每次乘飞机出差,盖茨总要在办公室里忙到最后一刻,才匆匆忙忙驾车赶往机场。超车、闯红灯的事常常发生。冲进机场,把车停好,等他跑到飞机下,地勤人员都在开始收拾登机扶梯了。出于对盖茨的关心,身边人不止一次地向盖茨建议:“你还是提前15分钟动身好些。”“我的工作实际上是一场竞赛,我喜欢在事情到了紧要关头的时候全力以赴。在这种时刻,人往往有超水平的表现。”盖茨说。

疯狂地工作,使得盖茨很少关心自己的外表。“当你看到比尔,你总会忍不住产生疑惑,他昨天晚上睡在哪里?办公室还是过道?你总想上前问他,嗨,比尔,我不清楚你是不是每天淋浴,如果是的话,你可不可以同时洗洗头?”微软的一位女雇员这样说。最让人吃惊的是,在纽约的展示会上,比尔竟然穿着皱巴巴的套头衫,脏兮兮的牛仔裤,镜片上满是尘迹和油渍走上演示台,当着全世界的电脑巨头和行家,演示“Excel”软件。结果,“Excel”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说过,盖茨是一个工作狂,不知道辛苦为何物,从来没有人听过盖茨说自己感到疲倦,从来没有人见过盖茨没精打采。不论是下属、同事、顾客、其他社交圈子中的政要、大商家,见到盖茨之时,都只是见到他神采奕奕。每一日对着工作时,盖茨总是如临大敌一样,抖擞精神,全力以赴。

一个人能够将自己年轻之时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事业之上,愿意付出个人的青春去换取成就,这种成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尤其是对时下青年中的享乐主义者,只知道眼前享乐,从来不考虑将来的生活怎样,将来的前途怎样,得过且过,有今天没有明天的人,盖茨就是他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付出的青春,是一种极大代价,但换来的成就,却是无与伦比,世人景仰,确实是值得的。

如果你还年轻.你愿意学习盖茨,付出自己的青春去换取成就吗?毕竟,成就是得来不易的,如果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又怎可能会得到成就?

3.对工作的投入源于热爱

一个有工作热忱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有工作热忱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么艰苦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都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

比尔·盖茨在电视访问中,被问到如何才能使事业成功,他回答:“我深切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实力半斤八两的话,对工作较富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个不具实力而富热忱,和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也多半会胜过后者。”

爱默生也说过同样的话:“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标。

因此,对工作热忱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像创造杰作的艺术家、卖肥皂的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当然,它也是聚积财富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热忱这个字眼,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受了神的启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