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比尔·盖茨的财产有多少亿人民币 > 第四条 在稳健中求发展风险中求利益(第1页)

第四条 在稳健中求发展风险中求利益(第1页)

第四条在稳健中求发展,风险中求利益

生意场是个气象万千、险象环生、波涛汹涌的大海,在这里面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有风险才会有回报,盖茨就是一个从来不惧怕风险的人,甚至他还喜欢冒险。因为风险就意味着机遇,这是盖茨喜欢的理由。

1.微软公司冒险上市,走对关键一步棋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风险与利润成比是企业财务学的基本原理,如何规避风险,寻求利润最大化,是盖茨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大多数冒风险的百万富翁总是千方百计地增大赢的可能性。许多人在做出决定前,对不同生意是否有利可图进行的研究是非冒险者的近两倍。从根本上说,冒险者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他们在投资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1982年,盖茨创立微软不久后,决定将公司上市,卖股票融资,以期获得更大的发展。但股票风云变幻,很难抓摸,一旦踏人此浑水,前途难料。但对盖茨来说,是福是祸都要走一遭。

既然决定要在风云变幻的股票市场中走一遭,寻求利益,自然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实行,以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盖茨带着微软的工作部门也就不可逆转地开始推动股票进程。

第一,必须和金融界建立关系。微软和华尔街打交道的关键人物是弗兰克·盖德特。将近50岁、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盖德特,曾经策划过三个软件公司的公开上市,但这些公司并没有微软这么大的影响。盖德特不指望与那些老于世故的承销商们的谈判会一帆风顺,这些人一听说盖茨决定公司股票上市,便忙不迭地打电话到微软约请面谈,并企图和盖莎套近乎,从而赢得合作的合同。但盖茨决定,首先得经过盖德特与中立银行家的挑选,承销商方有见到盖茨的可能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第二,盖德特建议微软公司选择两个承销商共同办理上市销售。其中一个将主持华尔街方面的交易机构,具体担当主要承销商,组建一个承销商辛迪加,并在他们当中分派股票。第二个承销商负责集团投资事务,要选一个对集团购买股票在行的人。挑选这种专家或者说“珍稀品种”的事情较为简单,因为只有4家公司具有微软所寻找的那种实务经验。而寻找华尔街的合作者,则要困难得多。事实上,盖德特将范围缩小到8家公司,并分别告诉他们将有半天的时间供他们推荐自己。最后他特别看重金人(Goldman)沙奇(sachs)公司。他向盖茨推荐后,微软便邀请金人沙奇公司在11月11日前往西雅图的“雷尼尔”俱乐部,公司人员将与他们共进晚餐。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股票交易监督委员会将确定出售给一般股民们的微软股票价位,这就是所谓的正式上市价格。股民们普遍认为每股在17~20美元之间,如果以每股20美元上市的话,微软的市场价值将超过50亿美元。但盖茨并没有这样做,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盖茨将正式上市价格最终定在了16美元。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价格定得太高或太低都会对自己的股票形成潜在的冲击压力,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盖茨的这一决定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在众多软件和硬件公司,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价位了。可是盖茨已经没有退路了,成败就在此一搏了。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盖茨更是没有放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股票推销活动中,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这对于盖茨来说是有点疲于奔命,但是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一个盛大的聚餐会在阿纳比举行,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盖茨整个晚上都乐此不疲。

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上午,微软股票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开盘价为25.17美元(开盘价与上市价是不同的,上市价是指企业正式上市价格,所得利润全部归企业所有,而开盘价的其中一部分利润属于承销商,剩下的才是企业自己的),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如果谁以每股21美元的价位吃进,而在最高值时抛出,耶么一天之内每股将增值40%以上。以前还从未有哪一只股票在上市头一天就有这么大的交易量,这么快的升幅。交易盛况甚至震惊了老于此道的股票承销商们。第一天收盘时,共成交360万股,收盘价为29.25美元。这可谓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而盖茨的身价也在一天之内上升了40%,由30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并且还在继续增长下去。

盖茨的这次冒险绝对是非常正确的,他根本不用担心股票卖不出去。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迹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的财富,恐怕只有盖茨一人。

2.蚂蚁与大象共舞

俗话说,与什么样的人合作,你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盖茨对选择伙伴,甚至是选择对手都是非常认真的。与人合作讲究的是发展共赢,即使对方是一只吃人的老虎,他也不怕,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微软与IBM在1980年11月6日正式签订合作合同。在当时来讲,IBM是电脑界的巨头,而微软才刚开始起步,他们俩的合作就好像大象与蚂蚁的交流,相对大象来说,踩死一只蚂蚁是易如反掌,而对微软这只小蚂蚁来说,它要利用这只大象来扬帆出海,正所谓要想得虎子怎能不进虎穴呢?

按照合同规定,这些软件的开发必须在1981年3月底完成。能不能完成,盖茨自己心里并非完全有把握,但是为了那点可能,他必须在“虎穴”里走一道。他们雇请了蒂姆·帕特森来协助设计操作系统,比尔·盖茨则负责原来为阿尔塔计算机设计的BASIC,使它能用于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他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按IBM的要求,将QDOS使用的8英寸磁盘改为使用5.25英寸磁盘,这牵涉到了记录状态的变更。开发工作的困难有的可以预计,有的难以预料。

微软公司在感恩节的周术才收到IBM送来的一台样机。鲍勃·奥里尔负责对原QDOS加工,将它转变成IBM个人计算机要求的专业软件。但最初IBM计算机的规格只有_一个雏形,并没有规定全部细节,为了在IBM要求的期限完成这个软件的开发,鲍勃只好冒险一试。收到样机以后,他就同迈兜‘科特尼开始在那间闷热难熬的小屋子里紧张工作。他们使用了两种计算机,这些机器持续不断发出的热量不仅使屋子里的温度又上升了好几度,叫人受不了,而且更严重的是引起了计算机本身工作的不稳定。研发工作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他们花好几个小时在软件上寻找原因,结果才知道原因是在计算机上。

1981年1月5目,鲍勃·奥里尔终于决定给IBM的卢·弗拉申斯基写信,说明这个问题,他写道:“几个星期以来,微软公司的人勤奋工作,在你们送来的个人计算机样机上安装QDOS。刚开始时,硬件运行是正常的。令人满意。但是不久之后就不稳定了。IBM公司的工程师认为问题出在样机上。可能是由于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热量,使一些地方发生了接触不良的现象。……为了在计算机上安装合适的操作系统,我们有时不得不花好多天时间来查明问题是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我们就这样浪费了许多时日。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可能在1月12日前完成预定的DOS和BASIC的开发。不过,我们再也不能浪费时间了。”

后来,微软公司的程序编制员尼尔·孔森也参加了鲍勃他们的工作,小小的房间里又增加了一台计算机,气温有时几乎达到40%,计算机的工作可靠性进一步下降,他们只好违背保密禁令,终日房门大开。但他们仍然害怕IBM公司的视察员前来检查,就建立了一个“警报系统”,IBM的人一来,就会有雇员立刻向他们报警。不过,这个“系统”也有失灵的时候。有一次,IBM的一个视察人员悄悄来到公司,没有被人发现。他直接闯入鲍勃他们的工作室,见大门敞开,一些计算机零件甚至放在室外,就马上要求公司对此做出解释。微软公司受到很大的压力,从此以后,保密规定执行得更加严厉,IBM也加强了检查系统。微软公司雇员们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喘气的机会。

到了1981年2月,微软公司的MS—DOS终于能在样机上正常运行了,但鲍勃发现计算机运行的速度比预期的要慢,“并不比苹果Ⅱ机快”。他又给IBM的帕特·哈灵顿写信说:“我们不能肯定,这台样机的速度是否是最快的最后版本。我们担忧的是《个人电脑》杂志对样机首次评价,可能就会根据目前这一台样机做出。如果我们没有超过8位处理器的速度,我们的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会是好的。”鲍勃不久之后就得到了IBM公司的回信。信中称:“……你信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解决。……你对计算机样机运行情况的担忧,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赞赏。IBM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告诉我,最后推出的产品将对所有的缺点进行改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硬件问题也使开发工作不能如期完成。IBM佯机的基本输入和输出系统(BIOS)不能把数据输入64k以上的位置,否则就死机。直到4月,鲍勃才发现这个问题,IBM马上派工程师去西雅图解决,但这样已经使微软公司损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另外,IBM应当提供的游戏杆控制卡直到2月才送到,BASIC的开发进度也受到影响。3月初。IBM的代表同微软公司会谈,讨论如何提前软件的交货日期。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日程表,微软公司同意了这个日程安排,但强调如果lBM公司提供的硬件不可靠,他们也难以按日程安排交货。

微软公司其他人员的任务便是对PASCAL、COBOL、FORTRAN等语言进行转换。整个来说,这是一项浩繁无比的工作,而要求完成的时间又实在有限。在签订合同之前,比尔·盖茨他们就怀疑能否在规定的期限里完成这项工作,但三思之后,仍然决定冒险一试。他和公司的全体人员自始至终承受着IBM公司的强大压力。比尔·盖茨一伙多年以来已经不止一次抢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而这一次他们面临的是一项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挑战,不能不慎重对待。这伙人似乎在世界上消失了,不仅冬天去滑雪的传统爱好自然取消,就连去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参观史无前例的航天飞机发射这样诱人的事情也差点成为泡影。

在同IBM公司的合作中,盖茨学到了很多东西。IBM的工作方法也对微软公司采用的标准产生了重大影响。微软公司的软件要经受IBM用非常先进的方法进行严格测试,比尔·盖茨甚至认为这种测试近于残酷。为了考验软件的质量,他们把软件送给许多特定的用户使用,以便能找出隐藏得很深的错误。这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微软公司注意到了这个要求,便逐渐改善了公司产品质量检测、计划编制及安全措施等系统的一系列做法。

结果,微软公司的任务如期完成这令比尔·盖茨大大松了一口气。IBM公司的“西洋棋计划”也获得成功。1981年7月,微软公司得到正式通知,IBM公司不久将发布新一代个人计算机诞生的消息。

根据比尔·盖茨的建议,IBM设计组设计制造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使用16位微处理芯片8088,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跃进,它使个人计算机从玩具水平提高到了作为商业工具的应用水平。IBM公司还采用了比尔·盖茨提出的另一种明智构思——采用开放式设计,让其他公司可以仿制,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个人计算机标准。他曾说,假如人们知道一个操作系统的技术细节,就很容易为这个系统设计软件。

但这次,比尔·盖茨为什么一反过去严加保密的态度,而主张公开软件的秘密呢?比尔·盖茨对.MS—DOS采用开放政策,这无疑又是一个风险,因为他看到要阻止盗版极其困难;打击盗版的费用高得出奇,不如将这笔资金转入研究,与其让自己的软件被别人无偿复制,最终成为一种事实,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先行公开自己的软件。这样,一般就再不会有人去设计另外的操作系统了,而微软则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开发新软件,这样微软就成了行业中一切软件使用的标准。这虽然是冒险了点,但舍弃更小的,换取更大的品牌这无疑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别人就能无偿使用你的软件而不用付任何的费用,这直接损害了微软的利益,这里就体现出盖茨非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当我们回过头来分析,盖茨是多么具有预见性。

虽然这一次与IBM的合作,微软公司承受了IBM给它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且让比尔·盖茨意识到,这也是一次蚂蚁与大象共舞的较量。但盖茨利用IBM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力量使得他们自己开发的DOS操作系统成为电脑界的一个标准,这为后面盖茨脱离IBM,在DOS基础上开发视窗系统掀起新一轮的电脑革命成为可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