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比尔·盖茨的财产有多少亿人民币 > 第三条 乘势借力用别人的智慧赚自己的钱(第1页)

第三条 乘势借力用别人的智慧赚自己的钱(第1页)

第三条 乘势借力,用别人的智慧赚自己的钱

比尔·盖茨起家的时候,他甚至还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他通过购买别人的技术,如法炮制,然后再转让出去,很快攫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后来,他又搭乘蓝色巨人IBM的顺风车,比别人起跑早了一步,然后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高峰。比尔·盖茨在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

一个人,再有知识才华,能力总是有限的。巨大的成功,都是乘势借力的结果。比尔·盖茨借乘万物势力并巧妙利用的能力为人们所感佩。

1.花钱买技术,“剽窃”不是“盗窃”

比尔·盖茨不仅是一位技术人才,更是一位思考者。他总是能大胆设想,运用别人想不到或不敢想的机会来赚取财富。盖茨与IBM合作的故事就很具代表性。

当时,盖茨连IBM的机器都没有见过,就声称马上可以开发出IBM想要的操作系统。

但是,IBM只能给他15000美元的转让费。这个对于当时的软件市场来说,显然是太廉价了。但盖茨却不这么看,他知道打响了这一炮,也就为他,为微软进军计算机市场开辟了通路。但如果自己去编写程序,未开发这样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限内那是不可能的任务,可这一切对于盖茨来说并不是问题。

为了让操作系统顺利如期完成,盖茨进行了一系列的“剽窃”计划。

第一步,盖茨叫合作伙伴艾伦给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的老交情布洛克写了封信,告诉他微软想得到86—DOS的完全转让:权,以便完整直接地对付基尔代尔的数据研究公司,而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也可以使用微软开发的语言软件,进行资源共享。

布洛克开始认为这是一个互利的交换,他可以允许微软成为唯一的使用者86—DOS,而微软也可以给他语言软件。当然,86—DOS仍然归西雅图计算机制造公司。

但当微软的律师将协议文本送到布洛克桌上后,布洛克才发现事情远不如艾伦在信中所说的那么简单。这已不是转让专利,而是出售给了微软整个操作系统的专利权。这是盖茨在文本草稿上做出了改动才使事情变成这样的。盖茨显然不仅想要DOS的唯一使用权,而是想要DOS的所有权。

微软为这项买卖出价5万美元,布洛克显然没有领会到整个事件的核心所在。微软在谈判中许诺,西雅图计算机制造公司不仅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DOS,更可以免费运用DOS的升级版本。表面看来,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将一无所失而净赚5万美元,这种放在眼前不用费力赚钱的机会,布洛克当然不愿放过,但他可能并不知道盖茨的真实想法。盖茨已看到了这种为IBM所使用并推广的操作系统变为行业标准的可能性,但他必须首先成为这个东西的主人,只有这种美好前景才有意义。因此他为布洛克订下了看似诱人的条件。只要布洛克不明了微软与IBM的关系,他就极可能上钩。

盖茨是商场上的一只老狐狸,而且是把狐狸尾巴隐藏在最深处的人。

第二步,为了安全起见,盖茨派出了大将鲍尔默亲自前往劝说,催促布洛克签约。鲍尔默常与盖茨一搭一档,自然心领神会。他向布洛克大谈这是如何好的一笔交易,西雅图公司又是如何一无所失而净赚一笔收入,并且无论是谁拥有DOS的专利权也无损于两个公司现有的关系……诸如此类。

布洛克在鲍尔默天花乱坠口才的引诱下,有所心动了。

最后,出场演戏的是艾伦,他采取急火攻心战术,催促布洛克早做决定,布洛克很是兴奋地和他的老部下帕特森决定前往微软所在地贝尔雅尤去签订这份合约。

艾伦迎接了他们。艾伦让他俩再研究一下协议有无不妥之处。可怜的是这两个DOS的当然拥有者都被蒙在鼓里,对微软和IBM之间的勾当一无所知。

帕特森与布洛克因此认为,这个操作系统的未来成败还属未定之数,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份协议值得签,况且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并未失去使用权。这下,比尔·盖茨与他的两个哥们艾伦、鲍尔默欣喜若狂,从此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从西雅图买到86一DOS之后,盖茨将它改装成自己的MS—DOS,用于应付IBM的要求。若当时盖茨不引进86一DOS,那样他是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IBM的要求,那么盖茨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中聚集到那么多的财富。盖茨依靠此次的成功“盗版”让他掌握市场先机和技术,独占操作系统市场,使微软公司初期开发的操作系统占尽风光,也使盖茨的财富极度飙升。

盖茨能顺利的得到西雅图公司86一DOS的独家使用权,以及顺利地研发出自己的:MS—DOS的成功,除了他的智慧与眼光之外,还有就是舍得花钱,为了进入关键市场,他能出5万美元,而IBM总共只能给予他1.5万美元,这种亏本的生意一般人是不会做的。但盖茨做了,并且做得非常成功,他看中的是往后MS—DOS更大的市场。

除了创业之初盖茨剽窃他人技术是一场精彩的大手笔外,创业后他也是一贯如此,只要是微软需要,他从来就不会对收购其他公司的开发专长迟疑,例如:当年因为需要有微软的数据库产品,以便和博兰德竞争,他马上花了1.7亿美元买下另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FoXPro程序。

其实,盖茨不仅仅只抢夺软件,他还善于抢人。他数次买下别人的公司,为的只是要得到人家公司里出色的程序员,这样的人才常常是小公司生存的支柱。这时,盖茨常常会提供数百万美元给该公司,以引诱其关键人才投效微软。通过这种方式,微软得以快速揽到道行特别高深的技术人才到其麾下共事。

“我们买下了许多小公司,我敢说这对我们很关键。有些公司凭.己之力不可能成功,但是他们的能力和我们的一结合,两方做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比自己闭门造车干出来的要出色。”

这就是盖茨说的话,这就是微软的成功之道。

2.搭上威功者的“顺风车”

盖茨不仅是聪明的,还是英明的,自从与“蓝色巨人”签约了“不平等条约”后,微软开始显露王者之气。随后,微软频频与IBM、苹果等大公司合作。因为,比尔·盖茨深知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合作其实是借别人的力量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合作”是聚积财富的重要手段,除非你不想做大,做出品牌。盖茨愿意跟任何有助于自身成长的个人及公司合作。盖茨最有眼光、最具,战略决策的莫过于搭乘蓝色巨人IBM的顺风车,借助成功者为自己扬名,在促使微软公司从一个幼小的软件作坊成为举世闻名的软件帝国中起了关键作用。

这次成功的合作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0年8月的一天,IBM公司有人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比尔·盖茨不以为意,以为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生意洽谈,因为此前IBM公司曾与他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他这天刚好有个约会,便告诉来电话的人,说见面是可以的,但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他的话,只是说,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两个小时后就将飞到西雅图。

比尔·盖茨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来的约会,打起精神准备迎接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即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20世纪20年代,它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成功研制出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到20世纪70年代,它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由于这家公司数以千计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出没于世界各地,所以被人称为“蓝色巨人”。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