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孤独这张无形的魔网
咽的苦酒,但不管怎样,人人都需时时品尝它。孤独并不单纯是指独自生活,也并非意味着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并不一定会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未必就没有孤独感的产生。事实上,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只要你和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验到孤独的滋味。
孤独像张无形的魔网,使年轻的不甘寂寞的心灵倍受煎熬。孤独是快乐心情的敌人,你不战胜它,就会被它征服,陷入痛苦之中而不可自拔。所以,我们要战胜孤独
现代人的通病
《圣经》中说:“人不应该孤独。”可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多少人没有感受过独?
孤独,这是一个灰色的字眼,好像人人都不愿意沾惹它。然而孤独又是那样的普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而对有些人来讲,孤独好像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孤独与孤单不同。独自一人在山林中、旷野中时的体验,准确的称呼应叫作孤单。孤独是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体会到的一种东西。换言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才能感受到孤独。孤独降低了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当人们说一个人“很孤独”的时候,也就是说他是“不幸”的。
孤独的成因
孤独感往往在由于客观条件造成人际交流阻碍的情况下产生。一位在宇宙飞船上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宇航员曾说过,与孤独相比,太空舱生活的种种困难和不便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见,每一个经历天空生活的人都必须面临孤独的考验。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挚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此外,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情绪易变,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别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还有的人善于算计,凡事总爱斤斤计较,考虑个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但是,孤独并非只在形单影只时出现,在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迎来送往的热闹中,孤独仍然存在。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使人陷入孤独:
(1)由于有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例如,有的人由于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对自己和别人有很高的要求,感到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掺杂了太多利益方面的关系,甚至觉得世上人欲横流,因而变得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他们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辈深恶痛绝,深感人情冷漠、流俗卑污,因此远离是非之地、名利之场,生活中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屈原感叹“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的时候,他一定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2)由于性格特点。一些人由于自卑,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很不自在,担心受到别人的挖苦、嘲笑,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这样做虽然维护了自己脆弱的自尊,保全了“面子”,代价却是使自己陷入了孤独的境地。还有一些人由于过分自傲而成为孤独的人。
当然,人应当自信、自尊,可是如果自信变成自夸,甚至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则埋下落得孤家寡人的祸根。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或许小有才气,因而自视甚高,什么事都不在话下,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整日夸夸其谈,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样时间一久难免令人生厌,大家就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了。
孤独还是对环境的刻意拒绝。
一般来说,孤独是一种人们不愿接受的状态,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失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因此孤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据统计,身体健康但精神孤独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数量要比那些身体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数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死亡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一样高。但是这不表明孤独一定会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自孤独感。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
拥有孤独的美
如果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要想有所建树,那就必须心甘情愿地走孤独之路。古今中外,好些不朽的名著,划时代的发明,往往在孤独中产生。成功者总是在孤独中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忘我地为了事业而燃烧自己的生命。
孤独是一种宁静,孤独的星空有智慧的闪光。你的思想在升华,你的灵魂在洗涤。
拥有孤独,能够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使我们日臻成熟。等到尝过了最苦最甜的滋味时,心中便得到一种难得的超越。
拥有孤独,心绪就有会因喧嚣的尘世而产生的焦灼和浮躁。孤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缺少孤独,那么,人生就不是完美的人生。
拥有孤独,寻找真实的自我。让人格升华,让情感净化,让心田润泽!
拥有孤独是一种感受,善待孤独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在孤独中思考得失,咀嚼成败,展望未来!
勤奋踏平坎坷路,孤独造就凌云志。孤独孕育希望,孤独孕育伟大,孤独孕育成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超越孤独
要超越孤独必须正确地评价自我。人的自我评价与孤独状态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自我评价低的人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他们怕遭到拒绝,从而陷入了孤独。而孤独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低的自我评价,因为在一个重视社会交往的现代社会里,自认为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会贬低自己。所以,孤独者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估计,特别要留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理学家发现,孤独者的一些行为,常常使他们处于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地位。比如他们很少注意谈话的对方。在谈话中只注意自己,同对方谈得很少,常常突然改变话题,不善于及时填补谈话的间隙。但当这些孤独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训练,如学会如何注意与对方谈话后,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大为减少。
要超越孤独,就要多想想别人,多为别人做点什么。要多想一想,你能够给别人什么帮助,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打破你所处的尴尬局面。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要超越孤独,就要学会享受自然,走入社会。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充满了乐趣的活动,而孤独能使你充分领略到它们的美妙之处。
要想彻底地超越孤独,就要确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现在人的心灵仿佛越来越脆弱了,动不动就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总之,这是一种内心的恐慌。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也是不怕孤独的。
驱除你心中的恐惧情绪
使你敞开胸怀拥抱信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驱除你心中的恐惧情绪,根据恐惧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处境恐惧: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
(2)社交恐惧: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
(3)单纯恐惧: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