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是用来生气的英语 > 第六章 学会包容你才会更好地生活(第2页)

第六章 学会包容你才会更好地生活(第2页)

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歧路人走入正轨,发挥他们的潜力。

宽恕自己,才会爱自己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在我们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也是宽容的。如果你犯了错,而且真诚地希望他人宽恕时,绝大多数人不仅会原谅你,而且也会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使你再次面对他们时一点儿愧疚感也没有。

可贵的是,我们这种亲切的态度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什么人种、地域、民族的分别,但就只对一个人例外。谁?没错,就是我们自己。

也许你会怀疑:“人类不都是自私的吗?怎么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呢?”是的,人总是会很容易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如果不这么自我安慰的话,如何去面对他人?但在深层的思维里,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儿就好了。”或是:“我真该死,这样的错怎能让它发生?”

如果你还不相信,请你再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想得出来的话,那你一定还耿耿于怀,并没有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是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

我们可以对他人这么宽大,难道自己就没有资格获得这种仁慈的对待吗?

没错,我们是犯了错,但这个世界上谁能无过?犯了错只表示我们是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如下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视这种错误的存在,由错误中学习,以确保未来不会发生同样的憾事。接下来就应该获得绝对的宽恕,再下来就得把它给忘了,继续向前进。

人的一生中犯的错误可多了,要是对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责,那么一辈子都会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过活,我们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犯错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心情难免会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就像拳击比赛中失败的选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满心都是失败的感觉。在那时,你会觉得简直不想爬起来了,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可是,你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而且,你还会慢慢恢复体力,平复创伤,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看见光明的前途。你会忘掉观众的嘲笑和失败的耻辱,你会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路——不再去做挨拳头的选手。

玛丽·科莱利说:“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预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时时显露着卑微,每件事情上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这种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造物主给予人巨大的力量,鼓励人去从事伟大的事。这种力量潜伏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每个人都具有宏韬伟略,能够精神不灭、万古流芳。如果一个人不尽到对自己的责任,在最有力量、最可能成功的时候不把自己的力量施展出来,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记住,宽恕,忘怀,前进。宽恕自己,才能把犯错与自责的逆风化为成功的推力。

然而,唯有宽容待己、爱自己的人,才懂得宽恕他人,才会爱他人。

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你今生的唯一;善待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给予他人,让别人喜欢自己。

26岁的公关部经理苏琪失恋后变成了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她说,我是一只折断翅膀的丑小鸭,整个世界都把我抛弃了。可是,她忘了,这个失恋的苏琪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苏琪。如果她学会喜欢自己、爱自己,她就不会这么傻了。

后来,美丽的苏琪终于学会了自省,晚上躺在**对自己说,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这样虐待自己?从前做项目时我是那样地能说服别人,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走出这段伤情呢?仔细想想,我没有什么不对。是他不对,是他玩弄了我的感情。应该难过的是他而不是我。那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经过几夜的反省,苏琪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自尊,狭隘的自尊。原来,从小众星捧月的她从未受过别人的冷漠,她的痛苦归根结底不是为了失去的那个男人而是为了自己狭隘的自尊。于是她对自己说,现在我明白了,那样的自尊不能要,它不过是虚荣的幻影,一个坚实的自尊来自于真正的自爱。我爱自己,还有什么可以自惭形秽的呢?就这样,否定了自己的虚荣,苏琪不再痛苦了,很快就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坦然地接受了成熟的庆典。

其实,人应该这样告诉自己:若没有我,我的自我将变成一纸空文;若没有我,我的生命将戛然而止;若没有我,我的世界将变成一片废墟。尽管在整个宇宙中我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自己,我是我的全部。为此,我首先应该珍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珍重;我必须自爱,才对得起造物主的恩赐。

自爱并非自恋,自爱的人懂得“将心比心”的厚重,自恋的人只想一味索取,不肯给予。自爱的人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为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无限的充实,他会挖掘自身的潜能,并为自己的目标竭尽全力;自爱的人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名誉和尊严,他不会为眼下的利益卑躬屈膝,更不屑于因自己的成功而对他人狂妄自大、蛮横无理;自爱的人在精神上是独立的,他无须掠夺他人,更不会出卖自己;最后,真正自爱的人因为自己的充实而内心平静,他走入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由与和谐的境界中。

其实,心灵的力量是很容易培养的,因为人的心灵是很单纯的,唯一的要求是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是个好人……但是,要人相信自己的最大困难是人永远在与别人比较:我不够好,因为别人比我更好;我不够仁慈,因为有人比我更仁慈;我不够漂亮,因为别人比我更漂亮……

活着,是一种责任,最重要的是要有爱,爱自己、爱他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学会爱自己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而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然后开始作为生活的依据。我们还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不要常常批判自己,对自己多一些宽容。

尝试宽容,远离痛苦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因此难免会发生纠纷。

我们总是会认为别人错、自己对,总是忍不住想问别人:“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的心呢?”

我们总是容易责怪别人,总是认为别人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我们的立场想问题,却很少思及自己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过。

“设身处地”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我们是凡人,本来就容易受到情绪引导。但是,所谓“初念浅,转念深”,有时候,在行动之前,先转念思考一下,或许能让我们对事情有不一样的判断,继而能冷却心中的怒火,以平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据说,英国大文豪约翰逊生前曾在西敏寺选了一块坟地,打算作为死后的最后归宿。

但在当时并没有订立契约,所以,等到他临死前,家人才发现那块墓地早就被人占据了,只剩下两个坟墓中间还有一小块间隙,大概可以立着放进一个人。

家里的人只好无奈地把这个事实告诉了生命垂危的约翰逊,看看他到底希望怎么来处理自己的身后事。

没想到,约翰逊不以为意地说:“既然人可以站着生,那么当然也可以站着死,就让我站着死吧!”

于是,他死后,家人们就把他立着埋进了地下。

这么说来,约翰逊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位死了也“屹立不倒”的人。

从此事中,可以看出约翰逊为人厚道、随遇而安的人生观。

别人占都占了,难道要闹得天翻地覆,非要已经占据墓地的坟即刻迁走不可?无论古今中外,要挖动坟墓可都不是等闲小事,所以这件事处理起来一点儿都不容易。

约翰逊的做法,既化解了家人的难处,也成全了自己一贯的生活态度:生的价值胜过死后躯壳。

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佛经上曾记载,当初释迦牟尼在山里修行时,恰巧遇到国王歌利王率领众人前来狩猎。

歌利王一见到释迦牟尼,就问他山中哪里有野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