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是用来生气的英语 > 第六章 学会包容你才会更好地生活(第1页)

第六章 学会包容你才会更好地生活(第1页)

第六章学会包容,你才会更好地生活

看开一点,要学会包容。只有拥有包容之心,你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才能拥有快乐的明天。

学会宽容,方为智者

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其实这些都是不知宽容而带来的后果。如果我们懂得宽容,心中自然就少了一分可能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伤害的愤怒。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所以谁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与他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感受到自己遭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要检查一下自己,我们是否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在心里对他人怀有怨愤之情?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当我们真正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我们完全有理由怨恨他人,因为我们的确受了委屈。可是,如果冷静地想一想,当我们在怨恨他人的时候,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对方更深的伤害。

宽容他人,这是一个智者的做法。如果你还没有学会宽容,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要求自己,甚至强迫自己,不要怨恨别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是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于是他把椅子搬到了一边,在这儿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又跳到了“椅子”上,可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而他跳在了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小和尚仓皇离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更没有提及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

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而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后,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过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还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宽容不仅是“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试想,若长老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因此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故事了。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有了这种品质、这种境界,人就会变得豁达,变得大度。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有了这种光芒、这种福分,人就会远离仇恨,避免危难。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有了这种智慧、这种艺术,人在面对人生时就会从容不迫。宽容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了这种力量、这种自信,人就会胸有成竹,获得成功。

看开一点,斤斤计较不可取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凡事斤斤计较、锱铢必争,还有情可原。当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最好。

话说师徒二人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师傅就对徒弟说:“前面有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徒弟领命,到了饭馆,说明来意。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徒弟忙道:“什么要求?”

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则乱棍打出。”徒弟微微一笑:“主人家,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徒弟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五岁就识。”主人微笑着问:“此为何字?”徒弟回答说:“不就是认真的‘真’字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师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徒弟就这样回来见师傅,说了经过。大师微微一笑:“看来他是非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大师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大师来到,请!”就这样,师徒二人吃完喝完没出一分钱走了。徒弟不懂啊,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大师微微一笑:“有时候是认不得‘真’的啊。”

凡事不必太较真,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双方都应当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该和稀泥就和稀泥。对方无意间带给自己的小小伤害或不悦,不要放在心上或挂在嘴边,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适时地宽容对方,可以消除婚姻中的阴影。

婚姻的密码在于“求大同,存小异”。有人比喻夫妻就像两块拼在一起的木板,双方的结合并非天衣无缝,质地和纹路也不尽相同。夫妻不会像两滴水一样,他们在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任何一方都不能用自己的特点去消灭对方的特点,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对方。夫妻双方应允许各自保留一块独具特色的“自留地”。

凡事不必太认真,我们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负”,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时,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谅解,让生活被爱围绕

在日常生活中,爱和怨往往同时存在、形影不离。比如,夫妻间爱得真挚,便恨得痛切;有时,误会突生遂势不两立,误会一释,便和好如初。情人怨所爱的人陡生恶习,慈母恨孩子久不成材,此怨此恨中都包含着深切感人的爱。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从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对于伴侣和亲友的不足之处,他会以爱心劝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遵从。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烦恼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突现在你面前,给你心中留下哪怕是短暂的印象,使你感到不快、厌烦;有时,一些重大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就可能对你的心灵造成重创,甚至威胁你的生活。而造成这些灾难性事件的人,如果正是与你朝夕相处的人,你该如何对待他呢?

有两个男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在一个学校里,而且在同一个班里。两人情同手足,终日相处,形影不离。他俩都是独生子,很得家长的喜爱。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他俩相约到海边游泳。夏日的海滨,细细白沙柔软而蓬松,海水不断地轻轻亲吻着他们的脚背,吸引着他们恨不得一下子投入大海的怀抱。这对年轻好胜的小伙子互相比赛着向深处游去。突然,风云骤变,阳光隐没在厚厚的云层里,那碧绿的海水顿时变得混沌暗黑。不一会儿,暴风雨便如同瀑布似的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狂怒的海水发出呼呼巨响。这两个小伙子在滔天的白浪中与危险苦苦地搏斗着,他们刚刚游在一起,就被一层巨浪分开了。他们高声喊叫着,竭力保持联系,同时,拼命往岸上游去。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了,海浪时而像隆起的小山把他们抛向高空,时而又如凹下去的峡谷使他们掉进无底的深渊。啊,一个小伙子仍在高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怎么也不见回音。他心急如焚,拼命向同伴那里游去。人不见了!他不顾一切地喊叫着,寻找着,直到凶猛的巨浪把他打昏。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他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好友不幸溺水身亡。后来,他伤愈出院了,但他心中的忧伤却日渐加剧。是他主动找好友去游泳的,是他没把好友抢救出来。他失魂落魄地终日在海边徘徊,向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轻轻呼唤着好友的名字,但是只有那阵阵涛声作答。

他来到好友家里,请求伯母的宽恕。可那失去独子的母亲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无暇顾他。因此,他每次都怀着一颗负疚的心悻悻而去。

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他离开校门,走上社会。因亡友而产生的伤感也注满了他的新房,甚至在蜜月中也不时地影响到新婚的热烈气氛,这使新娘惊诧不解、思绪万千。她看到丈夫总爱在海边定睛伫立、魂不守舍,便生气道:“你总来海边,那你就跟大海一块过日子吧!”一气之下,便离家而去了。妻子的离去,使他陷入了更大的苦恼之中。

一天,有人轻轻地敲他的房门。来了两个人,一位站在门外,另一位妇人进来,轻吻了他的额头,亲切地说:“孩子,还认得我吗?”他抬头一看,来的正是亡友的母亲。“伯母,想不到是您来了!”他惊喜地扑上去。妇人亲切地抚摩着他的头发说:“我的孩子,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曾经对你也不够冷静,请你多多原谅!”说着,两行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流淌在她那苍白的面颊上。“伯母!我的好妈妈!”他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尽情地涌了出来。然而,这已不再是难过的泪水,而是互相谅解的热泪。她冷静了一下,说:“我今天来,是想对你说,我从你身上看到我的孩子还活着。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哀思,我从你的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欢乐。让我们互相谅解吧,让我们如同一家人那样互相体恤吧。我从你妻子那里了解了你的感情,我觉得你是可敬的。但是,我与你、她与你之间还缺乏谅解的精神;现在,我把她找来了,愿你们相互体谅,永远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从此,他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小夫妻俩和好如初,相亲相爱。后来,他们还把亡友之母接来同住,一家人和乐融融。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一位新婚不久的妻子突然在丈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情书,阅后,顿时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她感到天昏地暗,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她感到她们的新婚家庭就要完结、消失了。她久久地呆坐在门口椅子上,心中对“背叛了的丈夫”恨得咬牙切齿。他终于出现在她面前了,她立刻如同一枚炸弹似的在他眼前轰然炸开了,她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拍打斥骂他。他显得十分尴尬。他涨红了脸,竭力使她镇静。待她的怒气稍微缓和些了,他请她坐在床边,冷静地对她说:“亲爱的,请你相信我对你的忠贞吧,我发誓,我对你毫无二心!”“那这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正是我要向你解释的。这位姑娘是我大学里的同学,她曾经向我提出结婚,被我拒绝了。现在,她不知怎么知道了我们已结婚了,就气急败坏地给我写了这封信,她怀着一颗嫉恨之心,采取了写情书的方式,企图来搅乱我们平静如水的幸福生活。这是什么情书?只不过是一出恶作剧而已!而你却信以为真了。请原谅我吧,亲爱的,我不该对你隐瞒此事。不过你使我看到了你诚挚的爱,我也希望能看到你的谅解之心。”说完,丈夫拉起了她的手,把一封信塞在她的手里,说:“这是我给她的回信,请看吧。”这封早就写好的短信,字里行间充满了丈夫对自己妻子的深情厚谊和对新婚欢乐的盛情赞颂。妻子明白了一切,她把这封短信贴在心口上,转怒为喜,转喜为嗔,幸福的笑意又回到了她的嘴边。

人生在召唤谅解,还在于它能唤起失望者对人生的向往和留恋,它可以促使犯错误甚至犯罪的人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一个工人由于在生产的关键时刻意志不坚、马虎从事,造成了重大责任事故,因此被捕入狱了。在狱中,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后悔莫及,但没有消沉,反而认清了责任,增强了自信心。快要出狱的前夕,他给厂长写了封信,信中说:“我认清了自己的罪过,很对不起大家。我即将出狱重新开始生活了,我将在后天乘火车路过咱们厂。作为工厂原来的职工,我恳切请求您和大家接受我这颗悔过之心。如能谅解我,敬请您在我路过工厂所在车站时,扬起一面旗子,我将见旗下车;否则,我将去火车载我去的任何地方……”他终于出狱了,带着一颗痛悔的心,张着一双迷惘的眼睛注视着车外。临近车站了,他微微闭上双目,默默地为命运祈祷。他睁开双眼,啊,他看到了什么?莫不是眼花了不成?他使劲揉了揉两眼,看见车站上一些人手里擎着各种彩旗,是他们,是他的工友们在高声呼唤着他的名字。他们那亲切的声音唤起了他强烈的生活欲望和信心。他没等车停稳,便冲下车去泪流满面地投入人群之中了。后来,他变成了一名优秀的工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