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就是要做到“亲密有间”,一天到晚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交朋友,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感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万一对方是居心不良、怀有歹意的人而你又没有识破,情况就会变得很复杂。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是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从而引起他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则很有可能使自己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7.学会处理朋友间的分歧
朋友之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麻烦”和别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向;如果处理得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而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与朋友发生争论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时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而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通过反复、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无论怎样都不要正面冲突,而是要以缓和的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朋友间出现争论,必须要做到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在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与朋友发生分歧时,朋友之间有时见解殊离,甚至对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
不要因为双方存在分歧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要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
尽量使双方的分歧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从而,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
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的确错了,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时间越久,分歧的副作用越大。如果不让分歧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那么就要积极地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与朋友关系闹僵时,也是两人友情的考验。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让自己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就要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贸然行事。
(2)主动自我反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纵。
(3)不翻旧账。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不翻旧账,不揭人短,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度。
(4)积极修补关系。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是双方的,自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成见的消除,继而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你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朋友之间的那些不快和误解是微不足道的,你也会为当初的斤斤计较而惭愧。
8.不要“透支”友情
朋友之间是要互相帮助的,但要是事事都求朋友,最后难免会把那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友情“透支”光,从而最终失去这个朋友。
在与朋友交往中,我们都要互相帮助,今日他来求你,明日你还会去求他,友谊就是在这一来一去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友谊里我们需要舍得,舍是一种帮助,而得是一种求助。在这中间你要把握好尺度,才能让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如果不小心得的太多而“透支”了,那可就不像信用卡那样还了利息就好了,搞不好还会赔上珍贵的友谊。
小李和小张一直是好朋友。但过了10年后,小张成了一个有钱人。而小李却仍然两袖清风。小李是好吃懒做的类型,大钱赚不来,小钱又懒得去赚,还经常喝酒赌博,日子拮据也不奇怪。
一次小李管小张借钱,小张二话没说就借给他一笔。
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复杂,小李打麻将总是输得一干二净,还会欠下一屁股债,他就去找小张“帮”他,小张就总给他钱。情况越演越烈,因为有“靠山”,小李在赚钱上更加“不屑一顾”,在赌博上也越加变本加厉,在小张那借的钱也越来越多,他的日子也越过越差劲,老婆孩子都走了。
这一来二去的,小张的老婆不高兴了,她算了算这两年多来的账,小李在这拿的钱可以买一个房子了,小张心里也开始不舒服。后来小李再来借钱小张就找理由拒绝了,小李心里也不是滋味,认为小张嫌他穷,觉得小张真是不够朋友。
后来,这十几年的友谊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有人说这都是钱惹的祸,但你仔细想一想这跟钱并没有多大关系,根源就在于这两个人在友情里没有处理好舍与得的分寸。一个人得的太多,方式又太过分,另一个人舍也舍的有问题。人们常说得好,帮朋友,帮急不帮穷,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总结的经验,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朋友交往中,最好要用情来帮人,用钱来救急,而不是一味地用钱来“施舍”。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用钱来“施舍”很容易让朋友误会正有人在贬踏他的尊严,难免会产生不服、忌妒、自卑的心理,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很可能将好朋友的身份变成了仇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会需要别人的帮忙。一则是要明白,需要别人帮忙是难免的,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一个会办事的人是不会每件事都求朋友帮忙的。
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朋友其实就像“消防队员”,只有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你才可求助他们,而自己能办到的还是要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只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只可用来“救急”不可“救穷”。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聪明的人应当明白,朋友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救急不救穷,不只限于金钱方面,而是指帮朋友时,应该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小时候,小孩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他们,而是在他们要摔倒时,赶紧上来扶一把,做朋友也应如此。
即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事事都想在朋友那里“得”一点。朋友间步不了舍得,但这舍与得,你都要把握好分寸,该舍的时候舍,该得的时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