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应变,巧妙谏言
布“局”有“鬼”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鬼”局今释
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楗”就是进楗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沿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决策。以道术来进言当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以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而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
“鬼”局今用
随机应变是一种相当微妙的品质,很难精确地对其进行定义。但是毫无疑问,对那些渴望迅捷地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这种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开口托人办事毕竟是件难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随机应变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1.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在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介石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紧,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口,他说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还有这样的一个事例: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又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用虚话套实话。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炮筒子未必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是不是要说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张某托好友王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张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张某开口道:“老王怎么没在家呀?”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又犯了,昨天送进医院了……”
原来如此!如果,张某实话询问王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张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王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3.用轻松幽默的玩笑话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