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好孩子好素质 > 第六章 读万卷书写万里录阅读写作学习惯的培养(第2页)

第六章 读万卷书写万里录阅读写作学习惯的培养(第2页)

其实,一个人并不要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更不苛求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知。但懂得中华乃至世界的文明史发展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多读书,读杂书。书读得越多,你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

记住古人的话:“勤于读书,逸于作文。”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寻找富有**的导师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很年轻,对书的判别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寻找一位富有**的导师,给孩子正确的选择。这会使他们看到,世界那么的大,而属于自身的东西还很少。让他们有着一种对知识强烈渴求的欲望。从而养成读杂书的习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走一道弯路。

2.要有耐心,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孩子往往缺乏的就是耐心,或许在他们养成了读杂书习惯的时候.已经走进了误区。因此,家长要教导孩子,在对自己需要的东西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盲目。读正书也好,杂书也好,有目的地读,收益才大;寻求一时趣味,于身心都没有多大好处。

3.孩子,我们支持你

在孩子的耳边常常会有这样的话:“一天别不务正业,学点有用的。”“别拿起那些不三不四的书不放,学点有用的。”“老是看闲书,有什么用啊?”……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们的更多的是支持,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读杂书的习惯。使孩子能在多方面发展,知识体系的多元化会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习惯58

培养孩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里所引的一段话,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其名著《荀子》里《劝学》篇中的一段名言。荀子告诉我们,善于利用车马当交通工具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腿脚有多利索、快捷,却能致千里之远。善于利用舟船的人,并非他们会游水,却能横越江河或行走于江河之上。这些聪明的人,并不是他们生来跟大家不一样,而是他们善于凭借相关的物质,相关的工具而已。荀子为何在他《劝学》的文章中讲到这些呢?这位古代先哲就是在告诉人们要善于利用工具。

应当说,工具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劳动与创造的结晶。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而高于任何其他动物,正是因为人类在劳动、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思维与知识,创造发明工具。这些人类发明的工具中,除了荀子所举的古代交通工具,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发明制造的生产工具、学习工具。在我们用于学习的工具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接触和使用的,便是工具书——学习中能够当作工具来使用的一种书。

工具书十分多,如语文方面,便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和更丰富、更完善的《汉语成语大词典》等,这些工具书,都是我们学习相关知识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就像我们出门要乘车,上天要乘飞机,过河要乘船一样。每一本工具书,都是这一类相关知识的高度总结和具体阐释,并教导你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如上面所举的几种字典、词典,就集中了语言文字与文学方面的字、词、音、义和相关知识、成语典故、历史、文学等等。在学习中遇到相关疑难,你只要打开它们,便会得到专家、学者、教师们百问不厌地帮助、讲解,让你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解惑释疑,完成作业,增长知识。

最忌一种坏习惯,是对学习中的问题似是而非,一时不懂,又不愿凭借工具书仔细弄懂,结果不是一时不懂,而是一世不懂,以至在学习与生活中话说错了,一字读别了,意会错了还全然不知。例如有的人,对于“恶”、“好”、“为”这些一字两音两意甚至多音多意的字,总是搞不准确,“凶恶”与“可恶”不分,

“很好”与“喜好”不分,

“为了”与“作为”不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打开工具书,就都会让你明明白白,可不少学生就是养不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有学者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就是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查找,如何去运用工具书。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知道你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哪里,这就是知识。专家、学者、科学家能够k人无到有地发明、创造出机器、车辆、飞机、轮船、科学仪器和各种工具书,而我们连使用都不会、都不愿的话,那岂不是辜负了这些人类的宝贵财富。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你便打开了现代汉语的知识宝库。从中学到大学以至今后的工作与长期学习中,它都能够成为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和帮手。只要你养成了查阅它的习惯,有事要查,无事也查,那么,天长日久,积累下来,你的相关知识就会日渐丰富,用之不完。一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是近40名语言学家毕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集大成。它收录列举、阐释了古今所用的17000条常见成语及其变体,并包括古今常用的俗语和谚语。这本词典的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对我们学习、使用汉语词汇进行交流、表达、写作都是极有帮助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使用即查阅它的习惯。

应该说,我们要拥有必需的工具书并不难,难的是是否养成了查阅它、使用它的习惯。

记住,工具必须使用,否则它便会失去价值。不要忘了先哲的教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你善于运用学习的工具,你就一定能比别人聪明、博学而多才,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让孩子自己查阅工具书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难,如果是在家长身边,也许许多家长乐于解答,以为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习。但作为家长,首先要看看孩子遇到的疑难属于哪一类,凡是通过查阅工具书可以解决的,家长一定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有3个好处:其一,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其二,不养成依赖性;其三,形成查阅、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为孩子准备工具书以外的相关学习资料和参考书

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并在独立的自学中扩充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养成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的习惯,就是对孩子一生最好的学习指导。应该明白,一个人仅凭记忆要记住太多的东西实在太难,但查书是不难的,只要知道你所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能够找到,这就可以了。做学问、搞写作、从事科研工作,光凭模糊的记忆是不行的,记忆有时似是而非,并不可靠。只有查阅资料方可准确无误。

3.告诉孩子别轻信记忆

记忆有时会出错,有时会张冠李戴,有时会是假象,没有谁没被记忆欺骗过。因此,别轻信记忆,尤其是生活中久远的东西,知识性的东西,需要准确与精确的东西。

习惯59

培养孩子搜集学习资料的好习惯

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薄至厚,逐步积累和丰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知识——即搜集学习资料乃是其中的至关重要的阶段。

大家都知道《高中化学》是一门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零碎的课程,许多学生为该课成绩的提高大叫头痛,李明在高中时曾亲身碰到这样一件事:

李明的同学张亮,平时除了认真听讲外,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在课下赶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学习,但其成绩尤其化学成绩一直是年级700多人中的拔头筹者,后来其化学成绩为全省第一名900分(实行标准分制考试)。很多同学向其讨教学习经验时,他模仿卖油翁说的一句话:“无他,唯积累也!”大家都跟着笑起来。

他说的“积累”就是学习资料的搜集,李明亲眼见他把《中学生数理化》(报)、《高中化学》等资料上的典型例题剪下,粘到一本专门笔记本上,然后进行对比和总结,及至掌握。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遵循其规律则成,反之则败。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抓主要矛盾,对症下药,便可妙笔生花,“法”到“题”解了。

蜜蜂之所以能酿蜜,是因为它辛勤地采集了许许多多的花。如只采一朵,所得就有限。我们要学习蜜蜂的勤奋精神,广泛地收集古今中外知识之“花”,吸取其营养,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酿造出更多更好的“蜜”。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