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好孩子好素质 > 第四章 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赢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第3页)

第四章 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赢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第3页)

参加少儿实验班考试的那天早上,王威在家里吃了鸡蛋喝了牛奶还觉得没吃饱,在去考场的路上又吃了半斤包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来到考场,母亲看到他心理如此放松心里反倒没了底,因为王威对待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很谨慎,没有见到他在考试时还如此地不当一回事儿。当王威在考场上做完那些蹩脚的心理能力考题后,一种兴奋感油然而生,他感到做题过程是那样过瘾,此时,能考上少儿实验班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渴望。经过又一次的筛选,王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以10岁的年龄、小学五年级的学业水平,考取了中学的少儿实验班。

孩子考上了少儿实验班后,母亲又要出国工作了。刚入学时,由于王威不够住校的条件,因此住校的申请没有被批准。在父母都出国工作的情况下,他每天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放学并不急于回家就随意地和他聊天,这时才了解到他的家庭的特殊情况,随后尽快解决了他的住校问题。

住校后,他的学习时间更充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往电更多了。在小学他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没人能比的,到了少儿实验班后,他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就有点不值一提了。在第一次摸底考试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王成都不敢相信拿在手里的卷子是自己答的,他从来没有得过这样差的成绩。当老师给孩子们解释考试的目的是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情况,并要依据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后,他才踏实下来。

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努力,自己在班里的情况是不会差的。父母在出国时给他留下的嘱咐是:你有现在的成绩是你自己努力换来的,你要想达到新的目标就还要继续努力。王威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还很努力,他就更不敢怠慢了。他除了认真利用时间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外,还尽可能地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做好预习,力求走在老师的前头。在自学中他不断地与同学交流,在与同学相互的给予中他的学习水平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他在学习的时候最烦为了比赛而组织的学习。那时,学校常常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班里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不过,为了有所准备,竞赛前,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做些讲解,组织有关知识的学习。每逢这种时候,极有个性的王威只参加学习而不去参加比赛,他认为了解掌握了知识就达到了目的,参加不参加比赛是次要的,尤其参加比赛要用星期目的整天时间,还不如按自己的安排学习新的知识。由于王威对问题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不会轻易地改变,经多次的劝解他还是不参加任何的学科比赛,表现出了极强的个性。不过有一次测试他没有参加,到现在他还在后悔。

那是在1987年的夏天,经多方的努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委托某科研单位在北京进行少年数学天才的测试,少儿实验班的同学得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学校在组织参加这次测试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参加测试,在测试前没有着意地强调测试的意义和测试的性质,口、是要求同学们认真地参加测试。王威以为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般性测试,所以就没有参加,直到测试的结果公布后,班里有相当多的同学得到了美国颁发的数学天才少年称号的证书时他才恍然大悟,他真的后悔了,因为,像这样的测试是很难找机会弥补的。他深知自己未必不是数学天才,只是没有抓住证实自己是天才的时机。从此,他对任何事情不再是简单地有主见了,而是注意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注意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见来弥补自己认识上的不足。

少儿实验班4年的学习时间不算长,但他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同龄人要学习7年的知识。面临少儿实验班毕业,王威开始了对人生的又一次选择。这次母亲有机会为他参加了一次家长会,会后家长很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讲:“孩子考大学的事老师多操心。没有办法,我又要出国工作了。过一段时间,王威的父亲就要从国外回来,遗憾的是我和他的父亲碰不上面,一切由老师做主。”面对报考志愿这样重大的问题,王威参考老师的意见由自己做主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这一年他刚好14岁。接到科技大学的复试通知时他的父亲回国了,父亲陪他一起到合肥参加了大学少年班的复试,结果他如愿地考上了科技大学少年班。

王威上大学后,父母依然各自在国外忙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只是提些参考意见。王威在大学毕业的同时通过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获得了赴美国读研究生的深造机会。读研究生期间,他在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一家著名的公司工作,他工作得十分出色,展示了自己极强的工作能力。当王威要到硅谷发展他的计算机事业的时候,公司老板以高薪挽留他,由于他刚刚在公司附近买了房子,又由于公司真诚的挽留,他暂时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不过,他只想在工作期间增长生活和工作经验。他还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打算。那年他24岁,他有着年龄上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有着很宏伟的生活目标,正为自己的目标继续像过去那样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以充分信任,这等于是传递给孩子“我行!”的意念,这样才能不断促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同时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探索,取得学习的成功。

习惯39

培养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好习惯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会腐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的危害。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

9岁的王倩倩自尊心特别强,以至到了一种自卑的也步。倩倩相貌不够出众,她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她;她的成绩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她;她为体育课成绩自卑;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卑。总之,王倩倩为一切有理由自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房间里,让她的妈妈非常担心。

产生自卑感的人经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知己,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常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这样一个自卑感强的入,造很难做出成绩来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正是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产生自卑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自卑的孩了对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失去了信心,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学习。所以,作为妈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如考试失误等接连遭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包括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群体的消极暗示,等等。

克服自卑感,要根据这些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以便解决问题。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则就不一定能或功。妈妈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妈妈要多鼓励孩子。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感,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提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不扬而非常敏感。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是一个大猩猩一样。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方面都不行。但他终于克服了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们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爱因斯坦在校时被称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爱迪生的绰号叫笨蛋,是学习劣等生;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曾排在第42位;丘吉尔则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用事实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感的孩子经常伴随着灰心与失望,这是影响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大障碍。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家长的重要职责。

习惯40

培养孩子用乐观产生自信的好习惯

乐观远远超出了比较自信的思维,是习惯性的思维。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

根据《乐观儿童》的作者、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称,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他做过高达1000次的研究,研究人数达50万(包括成人和儿童),结果发现,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身体比悲观者更健康。他的最重要的发现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也是能够培养的。

人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遇事抱有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能否使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以乐观的情绪去赢得成功的机遇和希望。长期自卑会使人精神脆弱,总是担心不幸的事情将会来临,整天忧心忡忡。对工作学习失去信心。在漫长的生活中形成对事物的乐观态度,孩子的成长就会更顺利些。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家长的训斥,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朦朦胧胧地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这些足以使一个对生活没有经验、持悲观态度的幼小心灵产生恐惧感,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良的后果。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乐观情绪的鼓舞,成人后更需要持乐观的态度去争取人生的幸福。

乐观的性格是能够培养的。由于孩子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长和老师应注意对孩子乐观性格的引导与塑造。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把你的优缺点一并吸收。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那么你的孩子也会那样思考问题。如果你希望他们养成乐观品性,那么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个乐观的表率,身体力行地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应该提倡快乐教育。其实,孔子很早时就已经有丁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另外,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到:把校园变成乐园。毛泽东更是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