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怎么被除掉的 > 十三 征服朝鲜睿亲王智取首功(第1页)

十三 征服朝鲜睿亲王智取首功(第1页)

十三征服朝鲜,睿亲王智取首功

大清立国,中华民族历史朝代序列里出现了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享有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汗国,是清朝的前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边疆政权。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把后金升格为大清,统辖蒙古和朝鲜,从原有的奴隶制政权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带领满、蒙、汉八旗劲旅,入主中原,横扫华夏。后来,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蒙古噶尔丹汗,收复台湾,主宰神州。爱新觉罗家族一代代子孙前赴后继,终于到达了那个时代赋予的权力巅峰。多尔衮在这项大业中,承上启下,是关键的开拓性角色,功不可没。

后金就是建立在与明朝对抗基础上的,因此,他们紧锣密鼓地发动战争,四月,皇太极登基称帝,五月就诏令大军再度进攻虚弱而肥胖的大明朝。皇太极的用人策略,是逐一试验,挨个锻炼。这一次,他点将多罗武英郡王,也就是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让他担任入关攻击明朝的主帅。他们吃惯了绕过宁锦防线、毁长城入中原的甜头,十万清军,人喊马嘶,席卷大明朝京畿腹地,兵锋所向披靡。

屈指计算大军行程,估摸阿济格已达长城脚下,为牵制驻防山海关的明朝驻军,不让他们出兵救援北京,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统领兵马出征宁锦,威胁山海关。多尔衮兵至锦州,下令攻城。这一次出征明朝,主角要看阿济格,多尔衮是配角,皇太极没指望多尔衮拔除最讨厌的楔子宁远城,谁都知道这是目前的清军战斗力无法做得到的。但多尔衮仍然想打大胜仗,期待能够一举踏平锦州、宁远和山海关,怎奈自己统领的兵马不足,只能尽量骚扰掠夺。阿济格在中原作战,和以往同样,取得一连串的胜仗,攻克昌平、顺义等十二个州县城池,俘获人畜十八万余,凯旋归朝。多尔衮很好地完成了牵制任务,遂班师回沈阳。

以往,后金军队抓捕汉人,一律视为苦力奴隶。现在,大清已经设立文馆,开始科举考试,选拔汉人的文官人才。因此,多尔衮这一次出征时特别注重汉人俘虏中的书生,厚待被俘的秀才和举人,让他们从惶恐求生中安下心来,变得感恩涕零,跟随睿亲王来到沈阳,为大清国效力。皇太极特别高兴,对多尔衮善待儒生又是一番大大地表扬,睿亲王时刻心怀国家社稷,好!兄弟君臣,演绎得“珠联璧合”。

大清是应运而生,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一顺百顺,一通百通。因为多尔衮之功,灭蒙古,得传国玉玺,才有这大清元年。一张龙椅,顶天立地。大清元年立国,就进攻明朝,狠狠打击了一下对手。到了年底,腊月里,大年底下,应该好好过年了吧,不,也许是“缺年货”了,刚立国的大清又发动了进攻朝鲜的战争。

为啥呢?

“缺年货”是肯定的。更重要的官方理由是:朝鲜,你太不够意思了!

咱们好好捋一捋:朝鲜这个半岛上的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跟中原华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打断骨头连着筋。《史记》上说,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周灭商后,带着商朝遗民,迁徙至朝鲜半岛北部,在那里建国,称为“箕子朝鲜”。后来,李氏朝鲜时期,以“箕圣”来称呼箕子,称自己的国家为“箕圣国”。

西汉初年,原燕国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推翻箕氏政权,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汉武大帝派兵剿灭卫满朝鲜,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设立四郡:玄菟郡、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大部分在辽东,其他三郡都在半岛上。半岛南部有“三韩”政权:马韩、辰韩和弁韩。

汉朝中叶,大东北出来一个“狠人儿”: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王室斗争,愤而出走东南,在长白山区建立了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是个奇迹般的存在,从两汉到三国,从两晋到南北朝,从隋朝到大唐,屹立七百多年,几番与中原大一统朝代争锋,起落几番,强盛时,疆界西出大辽河,南及朝鲜半岛中部。在半岛南部,“三韩”已经变成了百济和新罗,这样一来,半岛上就形成了新三国时代。三国嘛,分分合合。有时候,隔海相望的邻居日本也来掺和。隋炀帝和唐太宗名声显赫,却都没打倒高句丽,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才把高句丽收拾掉。剿灭高句丽的是薛仁贵,至今辽东好多地方还有薛礼征东的传说。

高句丽这个国家灭亡了,臣民不可能死光。高句丽分散到各地,大部分被唐军俘获,驱赶内迁,融入汉人中,一些流入朝鲜半岛南部,与当地人融合,一些向北退走到黑龙江流域,回归到野蛮生活状态。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唐朝灭亡,各地割据政权纷争不已。十年后,朝鲜半岛上,一个叫王建的人,振臂一呼,建立了高丽政权,其后灭了新罗和百济。

读者诸君可能没有忘记,皇太极刚刚继承汗位的时候,曾派阿敏带领大军征服过朝鲜,朝鲜国王那时候已经投降了,早就服了,怎么后金改称大清后,就又来打人家呢?这是因为朝鲜和明朝是老关系,比和后金的关系铁。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败退回草原,高丽国王想乘乱“捞一笊篱”,派大将军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发动政变,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得到了大明朝的册封,李氏国王就名正言顺了。女真人早期从北方过来,迁徙到朝鲜边境,被朝鲜一顿大棒驱赶走了,之后,明朝收留了这些女真难民,安置在辽东,方酿成日后大祸。对后起之秀的女真人,老资格的朝鲜从心里有点小瞧,而更佩服中原正统王朝大明朝。前些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跨海欺负朝鲜,那时候,大明朝还有力气派出一支大军把倭寇赶下了海。萨尔浒大战中,朝鲜出兵四万帮助明军。努尔哈赤力图拉拢朝鲜脱离明朝,跟自己好,别跟明朝好了,但朝鲜意志坚贞,屡次拒绝引诱,还允许明将毛文龙在朝鲜湾内的皮岛、铁山驻军,袭扰后金。努尔哈赤把心思主要用在蒙古和明朝上,一时顾不过来搭理朝鲜。皇太极即位后,立马替父汗解决遗憾,派出六万大军,后金几乎是倾巢而出,进攻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宁锦前线的明军被女真人吓破胆了,不敢乘虚进攻沈阳。只有镇守皮岛的毛文龙勇敢出战。他虽然三败后金军队,但力量不足,无法在整体上左右战局。朝鲜国王李倧无奈求和,与后金结成“兄弟之盟”。因为得到情报,蒙古兵马想抄后金的家底,后金急于退兵回家,没有时间和朝鲜纠缠,便答应了讲和条件。

朝鲜的生存之道是屈服,虽然与后金讲和了,但心里没有真心归服,仍然同明朝勾勾搭搭,允许明朝继续驻军皮岛,恶心后金。大明朝年老力衰,不争气了,自身难保,自然也不能再罩着小兄弟朝鲜了,但朝鲜还活在与大明朝“哥俩好”的心态里。皇太极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后,朝鲜竟然不予承认。朝鲜作为名义上的附属盟友,没有附和劝君上位,皇太极已经很不高兴了;更有甚者,大清皇帝登基大典上,朝鲜的两位使臣拒不参拜新皇帝。这让皇太极发怒了,不发怒还叫皇帝吗?

朝鲜,你等着!

新大清,新皇帝,先给老大明朝割割皮肉,喝个血饱,养精蓄锐后,就腾出手来收拾朝鲜了。

这一次,皇太极又是御驾亲征。作为马上皇帝,皇太极视出征,如同家常便饭。想想明朝皇帝连皇宫都不出,叫别人“给我上”,而皇太极这边对将士喊的却是“跟我冲”,谁输谁赢,或许已经见分晓了。

十二月初二,清朝八旗和蒙古兵马,从沈阳出发,进军朝鲜,号称十万,实则六万左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