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辈分 > 十五 松锦大战鏖战三年(第4页)

十五 松锦大战鏖战三年(第4页)

皇太极顿时惊慌,慌忙站起,对左右说:“朕即刻回京。”

多尔衮陪同皇太极返程,既是护驾,也是皇太极心疼多尔衮,叫他回去休整。

兄弟君臣,一路无话,皇太极只是策马狂奔,多尔衮紧紧跟随,身边人劝皇太极保重龙体,慢一点,歇一歇。皇太极不理,多尔衮悄悄阻止旁人,不要再劝,免得皇上动怒,只是跟随皇上就好了。

多尔衮深知皇太极此时的心情,因为他知道皇太极最爱的就是宸妃。

后金天聪八年(1634)秋,后金大汗皇太极新纳了一位福晋,乃蒙古科尔沁部公主海兰珠。她乃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的十九世孙女。这新娘海兰珠也不是外人,是亲上加亲。皇太极的中宫大福晋是这新娘的姑姑哲哲,侧福晋是这新娘的妹妹布木布泰。一姑,二侄女,共事一夫。

大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后金政权还未正式建立,为了加强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的联盟关系,十五岁的哲哲远嫁给二十二岁的皇太极。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出发,奔驰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杀牛宰羊,举行了隆重的迎亲仪式。

后金天聪八年(1634),大福晋哲哲的另一个侄女、侧福晋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又是被乌克善送到盛京,送给了皇太极。

海兰珠来到皇太极身边时,已经二十五岁,不是小姑娘了。在此之前,海兰珠是否婚配,无可考证。

海兰珠虽然已过怀春妙龄,但韵味动人,比少女更懂得爱惜男人。皇太极共有十五位妃子,却最喜爱海兰珠。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海兰珠比布木布泰大四岁,比布木布泰晚嫁皇太极九年,却后来居上,超越了先嫁过来的亲妹妹,宠冠后宫。

后金天聪十年(1636)五月,天聪汗皇太极登基,改称大清皇帝,册封五大福晋,先是封哲哲为正宫皇后,然后是封海兰珠为宸妃,居四妃之首。她妹妹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一姑二侄女,科尔沁的女子把持了大清开国之际的后宫。

宸妃海兰珠所居东宫,赐名为“关雎宫”,取名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宸妃之“宸”字,乃北极星所在,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王位和帝王的代称;也指代天宫,天帝所居。从海兰珠的封号和宫室的名称,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偏爱,他把最好的名和字都给她了。

三年后,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第八子。爱屋及乌,皇太极为此子大举庆贺,大赦天下。但乐极生悲,这个孩子半岁多就病死了。

松锦大战正在紧要的收尾阶段,皇太极放下战事,为了宸妃,匆忙起驾回宫。

十七日夜,皇太极刚刚驻跸,盛京使节又到,呈报:“宸妃病笃。”皇太极一听爱妃病情加重,便无心休息,即刻拔营,以疲惫之身再上战马,恨不得插上双翼飞回自己的爱妃身边。十八日凌晨,还在途中的皇太极接到第三次奏报:“宸妃已薨。”犹如五雷轰顶,皇太极在马鞍上差点栽下来。他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三十二岁的海兰珠,香消玉殒,皇太极抚尸恸哭。

美人气绝,英雄心碎。皇太极既爱江山,也爱美人。因悲痛过度,皇太极几度昏迷过去,令皇后宫妃和诸王大臣惶惶不安。多尔衮劝告:“皇上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自责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隆重的葬礼过后,为了寄托哀思,初祭之日,皇太极亲率文武百官及嫔妃们到宸妃墓前,奠酒行礼,宣读祭文。此后,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一一举行。过年正月,皇太极传谕:“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他不许朝廷、官宦和民间举办喜庆典礼。群臣怕皇太极总是在宫中睹物思人,过度伤心,就请他出城,去蒲河射猎消遣。皇太极每次都要特意经过宸妃墓地,哭祭一番。一次次隆重肃穆的祭礼,其实都是让皇太极自己更伤心,难以自拔,在悲痛思念中越陷越深。两年后,皇太极追随爱妃而去。

皇太极宠爱活着的海兰珠,还好理解,而如此思念死去的宸妃,她的姑姑、正宫皇后哲哲和妹妹永福宫庄妃会怎么想?

庄妃就是后来享誉天下的孝庄文皇后。

传说,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是神仙情侣。笔者推论: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即便有情,也不是文艺作品所演绎的所谓青梅竹马,而是他们联手结成政治同盟之后,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随着利益关系,频繁接触后,日久生情。虽然,女真人的婚姻习俗是父终子继、兄终弟及,但是,大清此时已开始封建化,逐渐接受了汉人的礼数,因此,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即便真做了夫妻之事,也不便宣明。再者,孝庄皇太后也没有搬出皇宫,到摄政王府上生活居住。

孝庄皇太后晚年留下遗嘱,身后不回沈阳与太宗皇太极合葬。是不是她对皇太极独宠姐姐海兰珠仍然心怀嫉妒?是不是因为与多尔衮有男女之实,而不想去归附前夫?

再说松锦前线,洪承畴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松山城被围困已达半年之久,明崇祯十五年(1642)一月,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六千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欲退回城内。但洪承畴见后有追兵,竟吓得狠心命令关闭城门,舍弃了城外将士,任其被歼。“转饷路绝,阖城食尽”,又熬到二月底,松山城副将夏承德实在不忍心自己和众将士活活饿死,秘密派人,联系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以为内应,献城投降。二十八日,清军应邀夜攻,豪格率人由南城登梯而入,杀进城来。夏承德率部生擒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杀,总兵曹变蛟等将领被杀。

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城内,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三月初八,祖大寿跪拜于庭,哭告天地,遥致北京:“臣有忠心,奈何无力回天,为了军民活命,只得再度降清。”锦州城门大开,总兵祖大寿形销骨立,率领一众饿得皮包骨,半死半活,如同活鬼的队伍,摇摇晃晃,走出城来。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热情地迎接安抚。

四月初九至二十一日,清军攻下塔山和杏山两城,持续三年的“松锦大战”至此结束。明朝的精锐之师损失殆尽,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宁锦防线,已经崩溃。清军士气更加高昂,此番大捷,为清军问鼎中原奠定了基础。

多尔衮将洪承畴迅疾押往沈阳,献给皇太极。

洪承畴绝食数日,不肯降清。皇太极数次派人劝降,均被洪承畴拒绝。皇太极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士范文程再来看望,以决定对洪承畴是杀是留。洪承畴发疯般大肆咆哮,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悄悄地察言观色。梁上落下一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亲自去慰问洪承畴,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裳单薄,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洪承畴在英名与生死之间难以选择之际,皇太极以一国之尊,关照礼遇,对比崇祯皇帝,洪承畴感恩跪伏尘埃。第二天,五月端阳,洪承畴偕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对洪承畴和祖大寿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祖大寿虽然无奈降清,但不肯为清廷出力,一直默默顺从,消极抵触,直到病死于北京。洪承畴为清朝建立了大功勋,清军入关后,他以自己的影响力,劝降各地明朝官兵放弃抵抗,以此来回报大清不杀之恩,同时也尽了一己之力,竭力保护汉人官民。

传说,是庄妃见夫君皇太极为洪承畴不屈服而为难,食不甘味,遂毛遂自荐,前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洪承畴灌下人参汁。洪承畴听狱卒说这华服丽人是皇太极的宠妃后,感动而降。这个故事,和庄妃以太后身份下嫁多尔衮一样,流传甚广,但清代史料中遗迹皆无。

皇太极赐宴,为洪承畴和祖大寿等人庆贺。但在这盛会上,皇太极却没有亲临,传谕说:“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因为海兰珠的丧期未满,皇帝不参加喜庆欢宴。在海兰珠丧期内,有王公大臣私下宴乐,遭受惩罚者达数十人,削冠夺职,罚没家产,受鞭笞、贯耳、割鼻等刑。

后来,皇太极在皇宫赐大宴,表贺松锦之战有功之臣,多尔衮与豪格等曾因“移营休假”被降级的人等,重新恢复爵位官职。

多尔衮作为松锦之战主帅之一,为大清国再建卓著功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