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征服汉人心
山海关大战,多尔衮是胜利者,李自成是失败者,那么吴三桂呢?
吴三桂也是失败者!
吴三桂背上了汉奸的千古骂名,还赔进去全家族数十口人的性命。李自成逃回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怒杀吴三桂全家三十八人,将首级悬挂在城楼上示众。
吴三桂率领兵马追击李自成,来到北京城下,看到一长排自家人血淋淋的脑袋,心痛得要昏死,差点从马上栽下去。吴三桂指着北京城楼哭骂:“闯贼,我与你不共戴天,必要杀你,报仇雪恨!”
吴三桂挟胜者之威风,悲壮地叫嚣:“攻城!”
一百多天前,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政,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易西安之名,恢复为古名长安,又称西京。李自成自立为皇帝,追尊其曾祖以下皆为皇帝,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
二月初二,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东渡黄河,进攻山西。每天攻破一座城池,连克三城,初五便攻克太原。一路向东进攻,势如破竹,目标是大明朝首都北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二十二日,李自成下令礼葬崇祯皇帝。二十七日,葬崇祯皇帝于田贵妃墓中。
大顺军进入北京之初,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大顺政权宣称“三年免征”赋税,那就只能通过没收明朝官员财产,以追赃助饷的办法解决财政问题。这使得士绅阶层人人遭殃抱怨,造成树敌过多的局面,直接导致吴三桂投靠清军。
李自成忌惮山海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准备在招抚吴三桂后,再正式登基称帝。招抚吴三桂不成后,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犹犹豫豫地决定东征,既想铲除吴三桂的势力,又幻想着不战而胜,拖拖延延、磨磨蹭蹭,直到等来了多尔衮的虎狼之师。
大顺,从此不顺!
此时,追杀李自成来到京城外的吴三桂,又升官了,从前明的平西伯晋升为大清的平西王了。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逃离山海关。吴三桂带领残余兵马回到山海关城内,多尔衮欢喜迎接。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军功最大,多尔衮封赏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跪拜谢恩,但他心里在滴血。多尔衮划拨一万马步兵,隶属吴三桂,命令他追击李自成。吴三桂原本握有四万兵马,但现在只给他一万,仍然让他当先锋官,在清军前面去打击“闯贼”。吴三桂因为家父和妻妾仍在北京城内,忧心如焚,于是坚决执行多尔衮的命令,充当了为大清朝剿杀大顺的一柄嗜血战刀。
二十三日,吴三桂率部先行。出师之前,多尔衮明确谕示:“此次出师,旨在除暴安民,消灭农民军,以安定天下民心,将士入关西征时,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房舍,违令者军法从事。”
多尔衮同时下令:“山海关城内军民,皆剃发以示归清;不剃者,斩!”
吴三桂恨不得肋生双翅,**的战马差点累死。他心焦急切,只想追上李自成,不杀他不解恨:“自己落到如此境地,全怪李自成。”
吴三桂前脚刚走,多尔衮立刻率多铎与阿济格领兵随后跟进,一起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
多尔衮对吴三桂还加了一道谕令,以他的名义出示榜文,晓谕官民。此前,吴三桂以大明朝平西伯的口气,张贴过一张告示:“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总兵官平西伯吴示:为复大仇、歼大寇,以奠神京,以安黎庶事,切痛先皇被弑,亘古奇殃,剧寇x猖,往代未有。凡属臣僚士庶,能不碎首殒心?今义兵不日来京,尔绅衿百姓,须各穿缟素,协力会剿。所过地方,俱要应接粮草。务期罄捣巢穴,纤介无遗。庶使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特示。”
如今,他立马以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的身份,发布新告示:“平西亲王吴,为安抚残黎以救民生事:照得逆闯李自成戕主贼民,窥窃神器,滔天罪恶,罄竹难书。荷蒙大清朝垂念历世旧好,特命摄政王殿下大兴问罪之师,怀绥万邦,用跻和平之域。仁声所播,义无拂命,第虑遐远之区,讹传舛错。不特有辜大清戢暴安民之意,致黎庶反受执迷殒身之祸。今摄政王简选虎贲数十万,拥戴西洋大炮数百位,络绎南下,相应榜谕,以醒蒙愚。为此示仰一带地方官生军民人等,务期仰体大清朝安民德意,速速投诚皈命,各安职业,共保身家,毋得执拗迷谬,自罹玉石俱焚之惨,未便。特谕。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榜。”
二十四日,清军连续轻松占领昌黎、滦州等县城,沿途张贴安民告示,配合吴三桂的告示,收拢民心,宣称让百姓各安其业,命令清军不许入城,而是在离城十里远的野外驻营。各地官民纷纷觉得清军变好了,成为仁义之师了,对清军不那么排斥了,再和逼死皇上的李自成大顺军一对比,觉得清军更好。平民百姓的态度事小,关键是士绅地主阶层的心态,他们跟清军产生了相互吸引力。官绅们集体靠拢清军,望风而降,分别扼守城池,反抗李自成的大顺军,多尔衮对归降的知府州县加官晋级,这些地方官对清军感恩戴德,帮着清军向老百姓说大清的好。本来反感清军的平民百姓,看到清军秋毫无犯,一时不适应,再看清军的告示,再听县太爷都说大清好,那就好呗。
二十六日,李自成败回北京,吴三桂穷追不舍,攻城叫阵。
李自成派刘宗敏和李过等十八营联兵与吴三桂再战,想一举擒获吴三桂。这一回,没有清军帮忙,吴三桂却打赢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再次失利,刘宗敏再次负重伤。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浮动,谣言四起,许多人争相外逃。李自成连遭挫败,军心涣散,想到野蛮的清军大队到来后,北京可能难以守住,因而决定回师晋、陕,回老家去,以图休养生息后,东山再起。李自成一步错,步步错,他轻视了北京的战略重要性,总觉得自己是陕北人,没有把经营京城当作大事,没有意识到占据京城的战略高度。他把自己当作过客,因此决定放弃北京,也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就不那么珍惜了。
但是,来北京一回,不能白来啊,北京是元朝和明朝皇帝待的地方,李自成虽然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国了,但仍然觉得只有在北京登基称帝,才是真的。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又一次称帝仪式,再次立妻高氏为皇后。形势急迫,李自成没有心思去祭告天地了,于是派宰相牛金星代替皇上行郊天礼。李自成命令在大街上出牌,谕告百姓,速速出城躲避清兵,这让京城更加恐慌与混乱。入夜,李自成命令大顺军火烧皇宫,又烧京城九门城楼。北京顿时火光冲天。李自成的失败,源自他的短视,鼠目寸光,没有博大的胸襟气度。你纵火焚烧京城干什么?烧掉帝王家宅,那便是把自己烧“死”了。
后半夜,三十日凌晨,皇宫烈火熊熊燃烧,李自成率大队兵马仓促出逃,离开北京,向西撤退。李自成自三月十九日雄纠纠气昂昂地进驻北京,到狼狈而去,掐指一算,只有四十一天。吴三桂葬送了李自成,却引来了多尔衮。
这一天,清军到达蓟县界,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多尔衮没有扰民,在县城南二十里的罗公店宿营。探马来报:“大顺军逃走了。”多尔衮顾不上休息,急令大军连夜追击,争取歼灭李自成,以绝后患。
五月初一,多尔衮来到了通州。这里是北京的门户,此前,多尔衮和清军劫掠中原时,一次次经过这里,他此时感觉自己已经是北京的老熟人、老朋友。
吴三桂求见,请求护送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进入北京,拥立为新皇上。多尔衮瞪起狠毒的双眼,坚决不许。吴三桂据理力争,甚至与多尔衮发生了争吵。吴三桂的理由是我虽然归降大清了,但我打跑李自成,拥立新皇上,也算我报答朱氏皇恩了。其实,吴三桂是想通过匡扶大明来为自己冲淡投降清军的耻辱,挽回声誉。多尔衮怀疑吴三桂不是真心投降,便决心给这夹生饭加把火,给吴三桂罩上锅盖,做成熟饭。再说了,多尔衮带领清朝大军过山海关,来到北京,可不是为了立明朝皇上,把北京变成明朝的北京,我们大清就有皇上,从此以后,这北京就是大清的北京了。
崇祯皇帝临死前,吩咐把虚岁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送出皇宫,藏起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有人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命太子跪下。太子怒曰:“吾岂为若屈耶?”李自成复曰:“汝家何以失天下?”太子曰:“我何知?百官当知之。”太子复曰:“何不杀我?”李自成曰:“汝无罪。”太子曰:“若是,则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李自成命太子同坐饮食,太子不食。李自成于是把太子送到刘宗敏军营看护监视。李自成礼葬崇祯皇帝,太子泣,至昏夜不去。李自成东征山海关,人们见到太子骑马跟随而去。李自成战败而还,失太子。朱慈烺再也没有回到北京。
吴三桂又一次在多尔衮面前低下头来,遵从多尔衮的命令,去追击大顺军。吴三桂觉得自己已经为大明皇室尽心尽力了,一切无成,这是天意,大明朝气数已尽。
李自成仓皇逃离,北京重新成为明朝遗老遗少的地盘,有人准备恭迎吴三桂及大清军,以为他们是来奉还太子朱慈烺,中兴大明王朝的。
多尔衮蛮横强硬,没有让吴三桂进入北京城,而是驱赶他继续为大清卖命,去追击李自成。吴三桂虽然让步了,多尔衮仍然非常生气,还没有任何一个大清臣子敢对自己闹脾气,发火争吵,吴三桂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多铎和阿济格拔出佩刀,想立马斩了吴三桂这个猖狂小儿。多尔衮摆手制止了胞兄胞弟,念在吴三桂刚入伙,不懂规矩,又看在他在为前明故主争利益的份上,也算是忠臣,勇气可嘉。多尔衮容忍吴三桂,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吴三桂为大清当打手,吴三桂的名字和关宁铁骑绑在了一起,在中原汉人族群中非常有影响力,吴三桂和数万关宁铁骑都投降大清了,别人谁还敢反抗,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乖乖归顺一条路可走。另外,如果把吴三桂杀了,那再也没有人敢投降了,会认为归顺就是死路一条,他们为什么投降,就是苟且偷生求活命嘛。多尔衮看着吴三桂大军西去的烟尘,冷笑一声,对吴三桂必须时刻提防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