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汴京指的哪 > 第七章 神秘来信(第1页)

第七章 神秘来信(第1页)

晨雾未散,寒意刺骨。陈启明并未走向任何一位达官显贵的府邸,而是来到了御史台外,那间王屹常去的、专卖羊白肠的脚店。他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只要了一碗热汤,静静等待。

他知道,直接登门拜谒已无可能,唯有在这位铁面御史或许会出现的半公共场合,才有一丝“偶遇”的机会。他赌的是王屹心中尚存的那点公义,以及对“人才”的最后一丝怜惜。

天色渐明,官员们开始上朝、入衙。终于,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王屹显然也看见了他,目光微微一凝,却未停留,径直走向自己常坐的位置。

陈启明没有上前纠缠。他等到王屹的早饭快要用完,才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步履平稳地走过去,在王屹桌前三步处站定,深深一揖,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

“卑职度支司程启明,冒昧惊扰御史大人。舍妹程林静蒙冤入狱,罪在卑职,与他人无涉。卑职人微言轻,求助无门,唯剩此残躯,愿代妹受过,任凭开封府处置。只求王御史……念在舍妹曾于医药一道略有微末贡献,他日若有机会,能为她……说一句公道话。”

他没有哭诉冤屈,没有指责权贵,而是将一切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并提出“代妹受过”。此举,一则以退为进,表明自己并非来求他硬扛孙侍郎,只是求一个日后可能的“公道”;二则,是在提醒王屹,林静的价值(玉容皂、质控要略)和她可能遭受的不白之冤。

王屹握着汤匙的手顿了顿,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程司吏,国有国法,开封府自有公断。你若无辜,朝廷不会冤枉你;你若有过,求谁也无用。”语气依旧冰冷,但并未驱赶。

陈启明心中却是一动。王屹没有完全封死门路!他再次躬身:“谢御史教诲。卑职告退。”他不再多言,果断转身离开。他知道,种子已经埋下,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王屹需要时间去权衡,也需要一个不落人口实的介入方式。

离开脚店,陈启明并未回家,而是直奔开封府大牢。他当然见不到林静,但他将身上几乎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层层打点,只求狱卒能对林静稍加照拂,至少保证饮食干净,不受皮肉之苦。钱能通神,在底层尤其如此。一番打点下来,他得到一个模糊的承诺,以及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此案由开封府一位推官主理,而这位推官,似乎与孙侍郎门下往来甚密。

希望愈发渺茫。陈启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冷清的小院,一种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他还能做什么?难道真要向孙允成摇尾乞怜?

就在这时,院门被轻轻叩响。

陈启明警惕地开门,门外站着一个陌生的小厮,递上一封没有落款的信函,低声道:“我家主人请程司吏过目。”说罢,迅速离去。

陈启明心中惊疑,关好门,拆开信件。信上只有寥寥数语,笔迹陌生:

“药材入库,必有勘合、号簿。核对太医局与御药院存档,或见分晓。宫中之疾,真假难辨,然施针太医,姓楚。”

陈启明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这封信,指向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1。文书漏洞:药材从入库太医局到送入宫中,各个环节都应有文书记录。陷害者仓促行事,未必能天衣无缝地篡改所有环节的档案,尤其是不同衙门持有的副本。核对太医局与御药院的记录,很可能发现矛盾之处!

2。关键人证:那位指出药材有异、施针救人的“楚太医”!他既然是救治者,必然清楚那位娘娘的真实病情,以及药材是否真是导致病情的元凶!他是整个事件中,可能唯一了解部分真相、且未必与陷害者同流合污的局内人!

这封信,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为他指明了方向!是谁送的信?是王屹的暗中指点?是张茂不忍袖手旁观?还是……赵相的人,想借此机会,将保守派的丑事掀开一角?抑或是借此事探查他兄妹二人的底细?

无论如何,他必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接下来的几天,陈启明如同换了一个人。他不再四处哭诉,而是恢复了正常前往度支司点卯,甚至对钱有财的刁难也逆来顺受。他利用一切机会,小心翼翼地查阅、核对与太医局、御药院有往来账目或文书移送的记录,试图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寻找那批川黄连流转的官方文书痕迹。

同时,他开始不动声色地打听那位“楚太医”的消息。这并非易事,太医局人员复杂,且涉及宫闱,但他凭借司吏的身份和之前积累的一点人脉,终于得知,这位楚太医性情孤直,医术高超,常在太医局值宿。

三天后的夜晚,陈启明换了一身深色便服,守在太医局外一条楚太医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月光清冷,街道空旷。当那个提着药箱、身形清瘦的老者独自走来时,陈启明深吸一口气,从暗处走出,拦在道中,对着惊愕的老者,推金山倒玉柱般,深深拜了下去:

“晚生程启明,冒死拦驾,求楚太医救我妹妹程林静性命!”

楚太医先是警惕,待听到“程林静”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看着拜伏在地、姿态卑微却语气坚定的陈启明,又看了看寂静无人的街道,最终,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起来吧,”他的声音带着疲惫,“此处不是说话之地。你妹妹……可惜了。”

这一声“可惜”,让陈启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却也看到了一丝微光。

楚太医没有承诺什么,甚至没有让他跟随,只是低声快速说了一句:“娘娘之疾,乃饮食相克所致,与药材无关。老夫当日之言,已被曲解。”说罢,便绕过他,快步离去。

够了!这已经足够了!

楚太医的话,证实了林静的清白!所谓的“服药中毒”,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就是最大的破绽!

陈启明站在原地,任由夜风吹拂。他手中没有实据,但他知道了真相。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这真相,递到能主持公道的人面前。

他想起了那封匿名信,想起了信中所指的“文书核对”。陈启明很快意识到了这封神秘来信的试探意味。这不再是为妹妹伸冤,更是他必须通过的一场“科举”。他需要交出一份能让幕后之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而与此同时,开封府大牢内,林静靠着之前打点的关系,并未受到苛待。她在冰冷的监房中,借着高窗透入的微光,用指甲在墙上反复刻画着药材的分子式和检验流程。绝望并未将她击垮,反而让她的眼神愈发沉静坚韧。她知道,老陈一定在外面,为她奔走。

兄妹二人,一在明,一在暗,各自在这汴京的棋局中,为生存与清白,落下自己的棋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