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汴京城复原图 > 第二章 汴梁泥途与归乡之念(第1页)

第二章 汴梁泥途与归乡之念(第1页)

生存是冰冷的河水,呛得他们喘不过气。

身无分文,言语不通(他们那点基于影视剧的文言储备在真正的宋语面前苍白无力),原本一身笔挺的”奇装异服”在汴京郊外破败的龙王庙里更是引来无数惊疑戒备的目光。尽管这身制服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陈启明和林静仍旧不愿脱下,这曾经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他们与来处的联系,如今却只能用捡来的破麻布勉强遮盖,而饥饿也如同附骨之疽,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们的□□和意志。

他们开始像真正的流民一样挣扎。陈启明试图去码头找活,工头因其口音和“细皮嫩肉”直接挥棒驱赶。林静想帮妇人浆洗,对方却像避瘟疫般抱着木盆躲开。他们只能学着辨认野菜,与野狗争抢一点被丢弃的、散发着馊味的食物残渣。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迫观察这个“大宋”。

他们看到了汴河的繁忙,千帆竞发,漕船如织,显示出惊人的物流活力;也看到了码头上脚夫们被监工鞭打时的麻木,听到他们骨骼因重负发出的咯吱声。

他们混入南薰门外混乱的贫民窟与草市,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汗臭和劣质油脂的味道。这里交易活跃,但秩序混沌。他们亲眼见到一个偷饼的半大孩子被店伙抓住,当街被打得遍体鳞伤,周围人群或冷漠或哄笑,并无官差干涉。法律,在这里似乎止步于城墙之外。

他们也远远望见过东华门外衣冠楚楚的士人,车马粼粼,香风阵阵,与城外泥泞困顿的世界割裂如同两个时空。

一次,为了抢夺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墙角,陈启明与另一个老流民发生冲突。对方干瘦,却有一股不要命的狠劲,抓起半块碎砖就扑上来。陈启明靠着年轻力壮勉强将其推开,自己却也狼狈地跌坐在泥水里,心脏狂跳,冷汗浸透了衬衫。这里的生存法则,赤裸而残酷。

“回不去……我们可能真的回不去了……”夜里,林静望着庙外渐圆的月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白天那个孩子被打的惨状和陈启明与人搏斗的狼狈,不断在她脑中回放。

“必须先解决吃饭和语言问题。”陈启明蜷缩着靠着斑驳掉漆的柱子,揉按着受伤的手腕,那本荒诞的启明计划手稿从裤兜里掉了出来。他脑子里突然一激灵,“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里头学习点什么!”

林静凑了过来,他们借着月光,翻开了手稿。

手稿的上卷,充斥着“资本积累”“政治投机”这样的狂热词汇,如同疯人呓语,显得可笑,不过里面关于边境地理风俗、律法秩序甚至还有城防的零星记载,成了他们理解这个陌生世界的唯一窗口。

但下卷,画风突变,变成了一种冰冷客观,仿佛史书般的记载。虽寥寥数语,清晰的记载却让两人心头一震:

【手稿摘录·下卷】

…需借陈桥之事,立新朝气象,然兵权之解,需刚柔并济,勿使将士寒心……

…烛影斧声,世所疑之,然“金匮之盟”可堵天下悠悠众口,亦埋祸根……

…北伐若成,可定百年基业;若败,则武运衰微。然太宗性急,恐难纳忠言……

…澶渊之盟,虽岁贡绢银,然换得喘息之机,可为善策……

…李元昊狼子野心,其叛必致三川口、好水川之败,需早做筹谋……

…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初衷虽好,然党争一起,事事皆空……

…靖康之耻……不!!!不该如此!究竟何处出了纰漏?!(此处墨迹淋漓,仿佛书写者极度激动愤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