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三国之貂蝉 > 第一卷金丝雀之笼第29章 三日既满开箱问政(第1页)

第一卷金丝雀之笼第29章 三日既满开箱问政(第1页)

貂蝉把簪脚在案上一点,清脆的一声像把今天钉在纸上:“三日已满,按约开箱。”

内廷稽核司的小屋里,三件东西并排:证据保全箱、凤羽册、迟到记录板。阿绣把门帘挑起半寸,让早晨的风只进不乱。两名女官把昨日夜里抄清的“回执汇总”摊在桌面,三栏齐整:问礼、问兵、问账。每一条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已阅”框,像一枚稳住人心的铆钉。

她低头复核一次,抬手示意:“走礼台。”

南郊礼台前,三司印位已候。太常、御史、廷尉,各一角。百花楼借来的“讲法牌”立在正中,正面是三行白字:“贴公示、开答疑、设回执。”背面写:“不匿名、不造谣、可追责。”人群不躁,像等一场不精彩却重要的会。

“开箱。”貂蝉道。

御史小吏先验红绳——两道,一内一外;再对水印簿号——每一纸的水纹不同;再请礼监三人签名作见证,最后请围观者当场画勾。流程走得干净利落,连里正都挑不出刺——前日他尝过“流程不绕人”的苦头,今日乖顺得像被系了绳。

第一封“匿名告发”抽出来。纸薄,墨新,字漂亮,却没有水纹号。阿绣把纸举高,侧光照出空白。貂蝉只说一句:“此纸不入证。”把它封回袋,盖上“无号退回”小印,旁边写上“投递人可三日内补证”。

第二封是“二掌柜”的补充事实:谁、何时、何地、何物,连血袋的缝扎法都画了图。廷尉抄录手当场交叉对照拆梁记录,礼监签字,御史盖印。纸在阳光下不漂亮,却沉。

第三封,有人写“礼监拿钱说话”。秦素站在讲法牌边,声音温凉:“透明账在案,津贴二两,值日三次,检查项十条。若你看见谁拿了脏钱,投名,写谁、何时、何地、何物。你若怕,匿名也行,但要留回执号。”她把“透明账”一举,人群近处“噗”地笑了一声——不是嘲讽,是松快。这城正在学分“事实”和“情绪”。

开箱毕,贵在“收”。貂蝉示意太常宣读“礼台用途说明”与“净礼四步”,又转向御史:“贴今日‘答疑进度’。”她把“问礼手册”的“回执号”逐一写在板上,后面留空位:“三日内答。答不出,写原因。”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喊:“写原因有用幺?”

“有用。”貂蝉答,“原因写出来,就是问题的‘边界’。边界一明白,挑衅就没处落。”

午前,第二场开在“回音斋”——今天第一次联合贴出“市民问礼日(试行三月)”。落款并列三印:太常、御史、稽核司。牌下两行白话:“讲者署名,三日答复;拒答须书理由。”她把“会务”的旗立在流程上,让“问政”从此不是谁的恩赐,而是城市的常态。

太学生举扇长句:“礼者廉也;今礼台修于郊,禅意遂兴——”

秦素抬手:“长句请写‘来源’。”太学生怔了怔,忍不住笑,“姑娘何必苛?”秦素把“事实卡”往他面前一推:“不苛。只是请你别让‘风骨’挡了‘来源’。”有人在底下笑,笑声轻,却把“风骨”的面子压回半寸。

书童拿着“迟到记录”,把昨天三处“迟到”贴在右侧:社学“登记未全”、颂墨斋“夜送不记”、太学小讲堂“讲本来源不明”。每一条后面都有“整改中”的小字。有人问“这算不算繁文?”貂蝉答:“不是繁文,是‘可解释性’。你看到了‘走到哪一步卡住’,就知道该催谁了。”

“催谁”,这是今日人群里听见频率最高的两字——以前只会骂,现在知道“催”。骂让人出气,催让事动。这就是她想要的“反客为主”:不把人按在地上,让人站到秤上。

午后,“饵”开始见效。

百花楼门口的香主椅一亮,座下的“针码布”悄悄把“座号”烫在风雅人的外袍下摆。杜霜锦把温水在帕角一点,一缕淡黄就显了出来。香囊的线后来被礼监带去社学门口,和那张“讲堂借用登记”对照——一个“有”,两个“缺”。社学贴出“自查回执”:登记有误、讲本来源不明、供墨台账不全。人群在牌前排队画勾,一笔一笔把“催”变成“参与”。

与此同时,文房那张“补刻待补”的简表又回来了。尚书部这次没躲,先贴“自披露”:柳七失检,停笔一月,另立“三印联署复核”——任何脚注加刻须太常、御史、尚书三印并列。貂蝉在凤羽册·讲下写两个字:“进一”。

有人从人堆里轻声笑:“柳七这回是真学会‘先自查’了。”另一人答:“自查,省被查。”这两句悄悄飞到她耳里,她知道“系统的肌肉”在长出来。

傍晚前,鹰犬按时出现。两名衣衫素净的“好心人”到回音斋主动“帮忙整理事实卡”,手稳话轻,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书童差点把“补刻待补”的简表递出去,阿绣眼疾手快,把“响应时间纪律”一拍:“一刻钟只登记,不优化。”两名“好心人”失了节奏,转身要走,秦素把“拒答理由”牌翻过来:“不答,也要写理由。”两人顿住,脸上那点“替你做主”的九分好看一下子皱成皱纹。

草木堂那边也来了两人,男人靴钉扎法仍旧不合并州匠手,女人咳得厉害。阿绣照“先救后取”流程,粥、药、榻一条龙。男人的肩慢慢垮下:“我……我只是拿钱干活。”貂蝉递他一枚最小的“凤羽牌”:“你先去回音斋登记,写‘谁、何时、何地、何物’。别骂谁,也别美化谁。给你回执号,三日内有人来问你饭票、药钱。我只认流程,不认‘忠心’。”

他点头,眼里第一次有了“抓得住”的安。这就是“静巢”的分量——救助不是温情,是把人从“被利用的轨道”里拽下来,放回“可追责的路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