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马克斯韦伯理论的核心问题 > 第三节 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同与异(第3页)

第三节 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同与异(第3页)

[53]吴晓明:《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学术月刊》2001年第9期。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7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17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4、56页。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2页。

[59]吴晓明:《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学术月刊》2001年第9期。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3—74页。

[61]〔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88、79页。

[62]〔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383—384页。

[63]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8页。

[64]顾忠华:《韦伯学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4页。

[65]参见余英时为《韦伯作品集》撰写的“总序”,转引自〔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页。

[66]〔匈〕赫勒:《现代性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55页。

[67]〔匈〕赫勒:《现代性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55页。

[68]参见苏国勋为《韦伯作品集》撰写的“序言”,转引自〔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Ⅰ:学术与政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5—6页。

[69]〔英〕麦克雷:《马克斯·韦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88页。

[70]〔美〕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7页。

[71]〔美〕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8页。

[72]〔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106页。

[73]〔德〕玛丽安娜·韦伯:《马克斯·韦伯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134页。

[74]JulienFreund,GermanSotheTimeofMaxWeber,TomBottomore&Robert,eds。,AHistoryofSociologialysis,London&NewYork,1978。转引自〔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Ⅰ:学术与政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69页。

[75]〔德〕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98页。

[76]〔德〕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1页。

[77]〔德〕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32页。

[78]〔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85页。

[79]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91页。

[80]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106—107页。

[81]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38—239页。

[82]〔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41页。

[83]〔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46页。

[84]〔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48页。

[85]〔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51页。

[86]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189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