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活着读后感 > 林娜 被训练的微笑(第1页)

林娜 被训练的微笑(第1页)

一·白衣之外(2005–2008)

兰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外科走廊,永远弥漫着一种混合气味——碘酒、消毒水、血和汗。

林娜最熟悉这种味道。她在这里当护士已经第三个年头。白班、夜班、急诊、值守,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她二十二岁,从卫校毕业就被分配到这里,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那时的她仍满怀希望。她喜欢穿白大褂的自己,那象征着“干净”的颜色,让她相信——只要努力,总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可现实很快把她磨平。没有编制意味着没有保障。每月工资一千八百元,扣完五险一金后只剩下不到一千五。她租在医院后巷的一间老平房里,屋子潮湿,墙皮脱落。冬天冻得水管结冰,夏天蚊子比空气还多。

她常跟自己说:“这只是过渡期。”

但“过渡期”一过就是三年。她还是合同工,工资没涨,夜班没少,脸上多了几条细纹。

有时候,深夜换药时,她会看着病人手臂上那根静脉,忽然想:人活着,是不是也像挂水瓶,一滴一滴耗尽?

她不敢往深处想。早上交完班,她会去食堂买一碗稀饭,蹲在角落里喝。稀饭温热,她的心却是凉的。

2007年的一天,科里来了一个新护士,小林,比她小两岁,却已经拿到编制。领导对她客气,医生对她笑。林娜心里有点酸,却又不敢表露。那天下班后,她骑车回家,风刮得她泪眼朦胧。

后来,她在公交站牌下遇见了一个旧同学,王莹。

王莹打扮时髦,穿着高跟鞋,提着皮包。她热情地喊:“哎呀,林娜,好久不见!听说你还在医院上班?”

林娜点头。王莹笑:“我现在做保险,收入挺不错。我们公司正缺有服务经验的人,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林娜摇头:“我不太会说话。”

王莹笑得像在看小孩:“谁一开始会啊?我们有培训,教你怎么沟通、怎么笑、怎么让客户信你。你这形象条件好,一定能成。”

“怎么笑也能教?”林娜问。

王莹点头:“当然。笑容是职业技能啊。”

那天晚上,林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窗外的路灯照在墙上,影子像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她想起自己每月的账单、母亲的药费,还有租金。最后,她在枕头下叹了口气:“不如试试。”

第二周,她去王莹的公司报了名。那是一家号称“国内前十”的理财保险公司。大厅里放着激昂的音乐,墙上贴着标语——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能量改变世界!”

“微笑,是你最好的资本!”

她被这些口号弄得有点发懵,却也被一种久违的热气吸引。那种氛围让她产生一种幻觉:也许自己真的能改变命运。

培训的第一天,讲师是个穿着西装、满脸笑容的男人。他教大家“成交的秘密”。他说:“卖保险不是卖产品,是卖希望。客户买的不是保单,是安全感。”

他又说:“你要相信——只要你真诚、努力、微笑,世界就会奖励你。”

林娜被台上的激情打动,眼眶有点热。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一个能被“看见”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周,她学会了如何用“故事营销”——

“你知道吗?我一个客户去年病重,多亏了我们的保险才没垮。”

她知道那故事是假的,可每次讲完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的动摇。那种感觉让她既羞愧又兴奋。

一个月后,她签下了第一单。客户是邻居阿姨,为了支持她,买了一份一年一万的理财型保险。她高兴得整夜没睡,买了一条红围巾给母亲,说:“妈,我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母亲笑着说:“闺女,别累坏了,挣钱也要注意身体。”

她点头:“我现在是销售员,不一样了。”

不久,她的朋友圈开始被各种“成功语录”刷满——

“人不拼命,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今天流的汗,明天会发光。”

她每天早起对着镜子练笑,嘴角弯到45度,眼神要“真诚”。公司规定:不许愁眉,不许抱怨,不许消极。哪怕客户骂你,也要微笑回应。

她的笑越来越标准,也越来越僵。

有一次,顾行之偶然在一场社会心理学讲座上遇到她。那时她刚被评为“金牌讲师”,穿着笔挺的西装,在台上讲述“希望的力量”。她说:“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梦想。”

台下掌声热烈。顾却皱起了眉——那笑容太完美了,像被训练过的幻觉。

讲座结束后,顾上前打招呼:“你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