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因为远嫁分手了 > 分家(第1页)

分家(第1页)

决定既下,公婆的行动力惊人。只要一有空,婆婆就拉着我往那套空置的新房跑。量尺寸、逛家具城、对比家电……公公虽然嘴上嘟囔着不情愿,却也跟在一旁,时不时对家具的款式材质发表一番“高见”,试图彰显他一家之主的权威。

整个过程,我更像一个被挟裹的参谋和劳力。婆婆会问我:“我,你看这个沙发颜色怎么样?”公公则会立刻反驳:“她懂什么?听我的,深色耐脏!”我夹在中间,疲惫又无力,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却又被迫参与这场关于他们新家的建设。

就在我又一次被拉去电器城,站在琳琅满目的冰箱前听着婆婆和销售员讨价还价、公公在一旁挑剔能耗噪音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我拿出来,屏幕上跳出一条微信消息,来自那个几乎只在有事时才会出现的名字:

他:又过去了?

简短的几个字,一个问号。却让我心头莫名一跳。这是他破天荒的第一次,因为这件事主动询问我。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探询?

我正斟酌着如何回复,对话框里又紧跟着跳出一条:

他:跟他们说,自己喜欢什么买什么,拉你去做什么。

语气里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不耐烦,甚至有点冲。但这不耐烦,不是冲我。

就在这时,婆婆举着手机凑过来,屏幕上是一款双开门冰箱的图片:“我,快帮我看看这个,容量大不大?适不适合我们?”

我没来得及回复他的微信,先应付婆婆:“妈,这个看起来不错,容量应该够用了。”

没想到,公公在一旁立刻否定:“太大了!费电!两个人用不着!”

正是这熟悉的、令人窒息的否定循环,让我心里那点因为他微信而泛起的波澜,骤然变成了某种冲动。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却坚定,对着婆婆,也对着公公说:

“爸,妈,家具电器主要还是看你们自己喜欢,用着顺手舒服最重要。我的意见只能参考,你们自己定就好。”

我把他在微信里说的话,用我的方式说了出来。

婆婆愣了一下,公公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正要开口,我的手机又震了一下。

我低头看去。

他:跟他们说清楚。别什么事都拉着你。

看着手机上他那带着维护意味的信息,我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涟漪。但我并没有按照他说的,直接对公婆甩手不管。

内心深处,我其实是期盼他们搬过去的。这种期盼,甚至比他那句“分开住”来得更早,只是我一直压抑着,从未宣之于口。如今有了这个机会,我几乎是带着一种隐秘的急切,希望这一切能顺利推进。

所以,我依然陪着他们奔波。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真的撒手不管,以公婆对现代购物流程的生疏和公公那挑剔又固执的性子,置办齐全一整套家具家电,过程必然会磕磕绊绊,拖延许久。我渴望改变,不希望因为过程中的麻烦而横生枝节。

更何况,平心而论,这么多年同住一个屋檐下,公婆对我,倒也谈不上多么刻薄。婆婆心思主要在跳舞和自己的生活上,除了偶尔唠叨,并未刻意刁难。公公虽然言语挑剔,但也仅限于此。他们对两个孩子,尤其是辉辉,确实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那份疼爱做不得假。

促使我如此坚定地希望分开住的,是那些日积月累、看似微小却不断磨损家庭关系和孩子健康的细节。

是看到公公每天雷打不动抽掉一包烟,家里时常烟雾缭绕,而儿子辉辉那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慢性咽炎。

是每次辉炎咳嗽时,婆婆那句带着埋怨的“肯定是你们没给他穿暖吃好了”,而不是去劝阻身旁吞云吐雾的公公。

是悠悠正值青春期,与观念传统的奶奶之间,因为穿衣、交友、学习方式等不断爆发的争执和顶撞。

是无论孩子是否在做作业、是否需要安静休息,客厅里那台电视总是毫无顾忌地大声播放着各种节目,嘈杂的声音渗透到每个角落,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和学习环境。

这些点点滴滴,像细沙一样堆积,最终构筑了我想要分开住的坚定理由。或许距离真的能产生美。分开住,不再是同一屋檐下的摩擦,而是保持着“一碗汤”的距离。他们可以拥有自己清静自由的晚年,我们则可以重新掌握自己小家庭的生活节奏和教育主导权。这对每个人,或许都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我压下心中因为他那罕见关心而泛起的微妙情绪,继续耐着性子,陪着公婆挑选、比较、权衡。只是,这一次,我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是带着一种清晰的、为实现“分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主动。每一次陪同,每一次建议,都是在为这个家,寻找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未來可能性,铺平道路。

连续几个周末,我都奔波在陪同看家具家电的路上,身体的疲惫是其次,那种精神上的消耗更甚。又是一个周日下午,我刚陪他们从家具城回来,累得几乎不想说话,只想瘫在沙发上缓一口气。公婆却还处在购置新物的兴奋中,拉着我在客厅的沙发上,摊开一堆宣传册和测量数据,又开始争论电视该买多大的,沙发是该选皮质还是布艺……

“子君,你来说说,到底哪个好?”婆婆把难题抛给我。

“她懂什么?听我的,就买皮质的,大气!”公公立刻反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