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著作 > 任务三 构建出版市场监测平台(第1页)

任务三 构建出版市场监测平台(第1页)

任务三构建出版市场监测平台

任务思考

我国要想建立出版市场监测平台,在内容上、形式上等方面对该平台的建立有着怎样的要求?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任务分析

出版市场监测平台的构建一旦付诸实施又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有目标按步骤,遵循一定的规律与原则逐一解决与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求全面了解平台构建的具体要求和过程原则。

按照构建的主体及其提供信息的性质的不同,我国现有的书业信息平台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上游的出版集团为背景建立的书业信息平台。中国出版集团所属的中版通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中国可供书目》月刊为基础搭建的“书业公共数据交换中心”(http:。)即属此类,每年向社会报道超过10万品种的中文新书信息。

二是民营企业的第三方信息中介机构建立的书业信息平台。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的“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其监测的零售终端销售数据和发布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在业界具有较好的声誉和认可度。

三是与传媒力量联手打造的书业信息平台。东方出版交易中心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联合开发的“中国出版物流通监测系统”(http:reports。isbnok。)即属此类。该系统汇集了自2004年以来的图书零售信息,目前监测范围包括23个省、直辖市门市837个采样点,监测图书零售码洋每年约40亿元。这些平台的不足之处是:(1)发布的多是静态的在版书目信息;(2)采集的终端市场数据具有一定时滞性,所以对市场状况的反映不是即时的;(3)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信息系统相互脱节,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对接互联,上游出版社的选题策划、中下游分销商的采购和销售就会大打折扣。

一、监测平台的特点与主要信息内容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决策不能没有供应链中的商品流通信息交换的支持。因此,鉴于目前书业信息平台的现状和书业发展对流通信息的需求,建立一个全新的监测平台非常必要。

(一)监测平台的主要特点

监测平台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它以互联网为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充分利用没有地域限制和没有时间限制的互联网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为信息平台,运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关出版、发行和零售企业可以及时上传、整合、发布和共享图书流通信息。

(2)该平台是基于我国出版物流系统的,以发行集团近年来新建的大中型现代化出版物流中心的信息为基础。之所以选择发行集团的出版物流系统为基点,是因为它居于供应链的中游这一核心枢纽地位,图书在供应链中的流转状态和市场需求状况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物流部门的进库、发货、退货和库存等数据得以及时地反映;同时,居于中游的物流中心具有在供应链中衔接上下游业务的地位优势,有利于向上下游延伸,逐步整合上、中、下游的图书流通数据,不断提高出版业供应链整体的图书流通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与书目信息的相对静态性不同,该平台旨在提供图书市场和流通中的动态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以动态性和及时性为重中之重,通过对图书单品种全流通过程信息的跟踪和反馈,为信息获得的实时性和精确性奠定了基础,进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保障。

(4)平台的构建将着眼于供应链整体,而不是某一个环节。该平台服务的对象是供应链全体;收集的信息首先立足于大中型物流中心的图书商品流转数据,然后逐步整合上下游业务数据;此外,参与平台信息提供的主体也将是涵盖供应链全体的。

(二)监测平台的主要信息内容

从提供的信息内容类型来看,拟构建的信息平台的信息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子系统。

(1)图书在版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于图书进入物流中心仓库的时间、版本信息,另一部分更主要的来源,有赖于将来条件成熟后,更多的出版社加入到该平台进行信息的提供和共享,以服务众多的图书采购商。

(2)图书销售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信息主要是图书从物流中心发出进入销售环节的信息。相对来说,这个子系统目前比较容易操作,现在的大中型出版物流中心基本都已实现与全国绝大多数市场销售终端的信息网络连接,获得大量终端实时销售数据和图书在架数据是可行的。

(3)图书库存信息子系统。这里的库存包括企业安全库存和图书滞销回流形成的库存。该子系统的信息同样要以物流中心现有的图书库存信息为核心,逐步纳入相继加盟的上游出版社和下游零售店的库存信息。当然,将图书在库信息上网,这在实践中可能会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问题,应通过协商分步骤实现。事实上,日本小学馆在2000年对此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图书在途信息子系统。这一子系统的信息是基于物流中心的业务信息,包括物流中心与主要大客户的图书送货在途和图书退货在途信息。这将方便出版社对本版图书流转状况和同类书市场需求情况的及时把握,对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业务结算、出版社的印数预测和重版决定、分销商采购等都有参考价值。鉴于互联网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实时传递信息,这一子系统的另一个拓展目标就是将图书运输信息(如图书运输需求、运输车辆提供)加入其中,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整合业内外运输资源,提高物流发运效率和效益,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