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出版社物流 > 任务四 恰当运用图书配送模式(第3页)

任务四 恰当运用图书配送模式(第3页)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物流配送的效率,日通应纪伊国屋的要求,扩大了对图书配送的营运时间,实行多种配送,提高了有效空间利用率。这些措施都保证了纪伊国屋在接受读者订单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商品配送到客户手中。

纪伊国屋的这种配送方式能够使连锁店实现较好的存货控制、较快的商品订货,提高了商品的快速周转和毛利水平,这也不失为一种能够效仿的、比较成熟的配送模式。

(二)美国巴诺书店的物流体系

巴诺图书连锁店是美国最大的书店,它同时拥有实体与网络两种图书销售模式,其运作也是图书连锁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巴诺书店的物流中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实体物流中心,二是作为各地区网络书店的配送单体。

1。实体物流中心

巴诺的实体物流中心,为巴诺旗下的所有的需求体供应图书及其他产品。巴诺根据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对于物流中心的配置采取东西两侧向中部辐射的方式。美国的东西海岸相距较远,为使全美各地区都能够较快地得到配送,巴诺选择在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都建设物流中心:如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新开张的巴诺配送中心就是按照这个构想而建设的。

巴诺的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比较重视。这主要通过一些高新物流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来实现。巴诺的物流中心仓库里有可拆卸式货架、移动式商品条码扫描设备等,技术先进、方便实用。在配送管理中采用了商品条码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商品入库、验收、分拣、出库等物流作业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管理。同时,由于需要满足一些网络书店的配货要求,巴诺物流中心还比较注重对商品的增值加工服务。如按照消费者、客户或当地网络商店的需要,对商品进行分拣、包装、拼装,使图书或其他类商品更能适合客户和消费者的要求。这些中间加工作业一般都是在配送过程中的物流中心的仓库中进行。

2。网络书店的物流配送功能

巴诺将实体书店与虚拟书店相结合,使每个连锁店为读者提供上网设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书店购买社区或街区书店受店面有限无法上架的图书,同时使这些实体连锁店成为其网络书店的供货配送终端。

巴诺覆盖全美的近2000家书店正在开始测试网络购书24小时送达服务。目前这种服务仅限于纽约曼哈顿地区,送书员以骑自行车、徒步、搭地铁或开小货车等多种方式在24小时内送书。这种服务也对亚马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没有巴诺实体书店覆盖的地区,巴诺网络书店通过与其合作的UPS进行配送,读者也可以自主选择巴诺提供的其他合作商APO或FPO进行配送。目前,巴诺承诺所有美国读者网上购买的物品都能够在三个工作日之内收到,海外读者可以在两周内收到。

(三)上海新华传媒的出版物流配送中心

2005年初,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建设新的出版物流配送中心,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上海新华传媒物流中心自2006年8月正式动工,到2007年10月建成并成功上线运行,仅用了14个月,成为国内建设周期最短的图书配送中心项目。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位于上海市闸北区沪太路和汉水路交汇处,紧邻中环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物流中心30000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其中物流系统及设备投资4000万元。系统设计能力年配送40亿元码洋,其中,一般图书26亿元码洋,一般图书退货4亿元码洋,教材4亿元码洋,音像制品3亿元码洋,文教用品3亿元码洋。物流系统采用高度信息化和适度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集成化的图书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集成;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拣选、输送和分拣系统,使物流中心的各个作业环节和作业过程井然有序、高效流畅。由于该项目设计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建成后的上海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创造了我国图书配送中心建设的多项新纪录,因此备受业界瞩目。

1。系统构成与设计创新

上海新华传媒物流中心物流系统共由5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教材处理系统,负责处理教材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一般图书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的接收、翻理、直配、储存、拣选、配送业务;一般图书销退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销退过程中的接收、分类、退社、上架各环节的业务;音像处理系统,负责处理音像制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文教用品处理系统,负责处理文教用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通过广泛应用电子标签和无线技术,结合自动分拣与自动输送系统,实现了无纸化作业与部分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准确率。同时,物流中心特别强调了信息化建设,采用了世界著名的仓储管理系统INFORSSA40000,实现统一的库存管理,该系统与企业ERP系统共同构成了新华传媒的信息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新华传媒还进行了商流系统的建设。尽管难度很大,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上海新华传媒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位于物流中心的主机房拥有4台高端小型机服务器和大容量磁盘柜组成双机热备份系统,负责商流和物流业务,目前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由于采用了多项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集成一体化成为该中心物流系统的突出特点,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图书、教材、音像、文教用品退货一体化,图书到货、翻理、编目、入库一体化,图书添配、直配拣选和打包复核一体化,以及图书入库、直配、拣选、称重、分拣自动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新华传媒物流中心的建设始终以创新为主题,创新体现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

(1)教材采用全直配模式,采用优先分配终端算法,推行面向学校发货的一站式服务,全面解决教材配送中由于季节明显、中间环节多,导致占地大、浪费大的问题。

(2)图书收货、翻理,新书注册实现流水线作业,在节约到货翻理空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翻理时间。

(3)图书直配采用电子标签系统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直配品种和直配能力没有限制,解决了图书直配难题。

(4)创造性地提出二段式上架策略,大大提高了系统能力,并使系统处理能力摆脱了过去与品种密切相关的约束。

(5)图书储存按照班组设计,高效率地实现了配送按班组进行货架设计的集成化设计思想,结合图书自身特点和图书存储特点,高效率地解决了储存和ABC移库问题。

(6)并包计算采用模糊成件算法,既考虑路线优化问题,又考虑拣选效率和最长路线问题,并从根本上消除了零包现象。此外,拣选与直配实现了自动并包。

(7)图书销退运用二次分类算法和电子标签辅助技术,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新华书店的退货难题。

(8)图书拣选复核采用重量复核技术,在对数以万计的图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图书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图书重量复核精度的关键因素,即图书重量的系统误差。提炼出重量复核的计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重量复核的关键问题。复核精度在判断正确拣选时保持在90%以上,在判断错误拣选时保持在99。9%以上,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9)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实现一体化,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采购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此举将深刻影响目前新华书店的采购模式,大幅度节约了物流成本和国家资源,并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与满意度。

基于以上诸多创新,建成后的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将创造我国出版物流建设的多项纪录:在不到38亩土地的基础上,完成每年高达40亿元码洋的图书配送,土地占用仅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出版物流中心的20%~30%;整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一次上线运行,仅用了14个月时间,刷新了我国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最短周期的记录;年图书流转次数将达到10~12次,比目前全国平均水平提高2倍以上,是一般省店的4倍以上;在一个项目中同时应用多项新技术,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全面更新了收货、直配、储存、拣选、复核、销退等各个环节的设计思想,全面实现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管理一体化,将成为我国出版物流建设新的里程碑,引领我国出版物流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在提升技术含量、优化作业流程、强化监控水平等方面呈现出“经济、快速、安全、准确”的特点,使其成为具有较为成熟的物流理念、符合出版物物流特点、引领我国出版物流发展方向的新一代出版物流中心的标杆,它的建成将为新华传媒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技术亮点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采用新技术最多的出版物流配送中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图书配送领域的诸多问题。其技术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到货翻理系统。到货翻理系统包括图书到货、图书整理、图书编目、图书分配等多项业务,是出版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设计的到货翻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翻理效率高、翻理时间短等优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