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出版物流管理题库及答案 > 任务一 了解出版市场监测的现状(第2页)

任务一 了解出版市场监测的现状(第2页)

1。进一步扩展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升共享层次,提高监测的全面性

目前,北京开卷和上海东方的监测运行模式是: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共享来源于各大型书城和书店的销售点数据(POS)来分析销售趋势、顾客偏好和顾客分布等,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读者和客户的图书需求。由于供应链一体化程度较低,上述两大系统仅仅基于产品品种、价格、销售点数据以及其他有关订单处理等作业信息的共享来监测读者需求。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理想内容范围,从业务过程看,具体包括读者需求信息、图书订货信息、图书编辑出版信息、图书库存信息、出版物流信息等几个主要方面;从目标功能看,包括作业信息、管理信息、战略信息共三个层次的信息。出版物流中心将拥有的图书库存信息、出版物流信息等贡献于供应链,就可以修正监测结果。

2。最经济的激励措施是上下游企业联盟,减少预测层级,提高预测的精准和响应速度

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为了在谈判中取得优势,通常会保留某些私人信息,如产品质量、企业生产能力等。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的障碍有许多,包括成本、分配不均、泄密、信息不对称等,但归根结底还是信任问题。出版发行集团最有优势解决上下游信任问题,通过与出版社的博弈建立契约型信任,如四川新华文轩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战略联盟;发行企业集团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资源可以使之有充分能力整合出版社和零售商,建立能力型和信誉型信任,如深圳发行集团整合海天出版社建立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物流中心占有市场信息的核心资源,出版社渴求共享这些资源。基于这些信任及有效的激励措施,紧密型的供应链得以建立,信息系统由复杂网状结构改造为简单的层级控制,监测的精准度和响应度得到质的提高。

3。出版物流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为监测平台

出版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模式是:“完善的信息系统,适当的设备配置,合理的运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重点建设,出版物流中心的系统因此而成为业界的标杆。美国出版信息的流动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推行行业信息标准,将不同供应商的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集成到同一个信息链条中,关键是保证内部各类信息的编码标准化、营业数据的标准化、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另一个是公司以自己的技术为主来承包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实现“无缝集成”。在美国,由于各节点均有巨头企业,第二种途径实施方便,因此比较普遍。国内目前基本与美国相似,也需要两种途径,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像英格拉姆那样的少数巨头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扶持和鼓励出版发行集团的现代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升级。

4。进一步完善开卷等市场监测系统

开卷零售观测系统如若直接实现与若干出版发行集团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和共享,既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又可以迅速拓展监测范围、提升监测质量,真正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市场专家。监测系统主要精力用于市场信息源头的整合,避免重复和多头建设,因为这些出版巨头的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已经涵盖到市场的终端。

5。进一步打造国家级信息监测平台

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应该作为公益性监测机构,加大投入建设,加快升级。发挥宏观协调优势,整合5个全国性现代出版物流中心。商业秘密是出版市场信息共享的最大障碍。作为公益性机构的总署信息中心,克服企业的功利主义倾向所产生的戒备和不合作,可以单方面与多个企业建立保密联盟。

四、监测的应用领域

1。预警进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外资的到来,从国外进口或版权引进的出版物更多地充斥国内市场,如何掌握这些出版物的增长情况,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国内市场、产业的变化,均需要有及时、准确的统计跟踪,一旦发现新情况则要迅速及时地预警。中国出版集团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在这方面的监测预警职责和优势是不能替代的。

2。调控出版资源

观测报告可以对全国图书市场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反馈各出版社的选题及品种的销售和退货数据,反馈各发行商和销售商的销售额和库存量。这些数据应当作为下一年度新闻出版总署选题审读、批准书号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一些退货或库存大的数据可以一票否决,给予停止选题或限制选题的警告。同时将选题资源进一步集中到优秀出版社,真正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净化出版市场环境。

3。推行版税制

销售信息的缺失和失真是国内版税制实施的最大障碍,这也极大地削弱了版权引进的竞争力,导致引进谈判的盲从和不确定性,这也正是西方出版商所忌讳的。供应链的强大功能,实现了归口单位惟一化、跟踪对象单品化和跟踪监测全程化,可以准确、及时、可信地掌握单一出版物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作者与出版社、国内外出版商之间的谈判环境,自觉推行版税制,有利于保护作者权益,维护知识产权。

4。销售预测和经济核算

国外每本书在经过编辑会议通过之后都必须制定图书损益表,销售数字是基础。编辑必须综合大型批发商的相关图书销售数字和市场销售人员的咨询建议,对概述的市场前景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一个市场销售部门认为恰当的销售数字。“在对待利润这一问题上唯一有意义的途径就是保证销售数字现实而有所保留”。图书损益表又是大多数预算工作开展的基础,损益表中的栏目与公司收益表上的内容相匹配。这样一来,来自于图书损益表中的数据,以累计形式最后转入收益表中,并作为公司收益表的基础。同时,销售数字也是预付版税的重要依据。

5。库存控制和退出机制

由于出版泡沫和流通体制不畅,国内出版业库存持续增长、高居不下,对库存成本管理和品种管理的监测可实现全行业库存的动态监控。今后,在市场上长期亏损、靠买卖刊号书号生存的报刊社和出版社将会退出市场,即以市场监测为基准,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实施优胜劣汰,将退出的企业调整划转、兼并重组。

6。监测公益性出版

公益性出版单位、公益性出版工程、公益性出版物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全部由政府买单,属于非营利性出版。国家正在加大投入,也急需加强管理。非营利性出版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秉承文化使命,但同样要市场化运作,使国家投资收益最大化。公益性出版单位同样要做市场分析和预测。那么,读者对出版物的阅读评价、专家对出版工程的绩效评估、政府职能部门对出版单位的经济审计等构成的多级监督,应当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版监测为出版业必需,国内三大监测系统存在先天不足。基于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的监测,可以极大地修正现有监测的内容、范围和层次,并且符合国际出版监测的运作惯例和发展轨迹。应当适应出版业流程再造的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出版物流中心的监测功能,推进三大监测系统的改造升级,整合出版巨头的出版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监测质量,高质量的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实施退出机制、预警进口、推行版税制和预测销售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