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出版物流管理作者有哪些 > 任务二 运输方式(第2页)

任务二 运输方式(第2页)

(3)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航空运输平稳、安全,货物在物流中受到的震动、撞击等均小于其他运输方式,尤其当飞机在1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时,不受低空气流的影响,更能保证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4)航空运输的国际性。严格来说,任何运输方式都有国际性,都有可能在不同国家间完成运输任务。这里所要体现的国际性是指航空运输在国际交往中的特殊地位。

(5)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回收快。航空运输建设主要包括飞机、机场和其他辅助保障设施。一般来说,修建机场比修建铁路周期短,投资回收快。航空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运输量少。所以,运输成本高,一般的货物使用此方式经济上不合算。因此,航空运输适合贵重货物、精密仪器、计算机、高档服饰、鲜活产品、季节性强的货物及时间性强的邮件包裹等的运输。

二、多式联运

按运输的协作方式可分为一般运输及联合运输两类。孤立地采用不同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为一般运输,如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等。联合运输简称联运,是使用同一运送凭证,由不同运输方式或不同运输企业进行有机协作来接运货物,利用每种运输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不同运输工具效率的一种运输形式。采用联运,可以方便、简化用户托运手续,加速运输速度,节省运费。经常采用的联运形式有铁海联运、公铁联运等。

多式联运是联合运输的一种现代形式,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由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整合,经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起运地运至目的地的独立的运输形态。这种设法把不同运输方式综合起来的方式,也称作“一站式”运输。

根据以上定义,与一般单式运输相比,多式联运具有如下特征。

(一)使用至少两种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进行运输,是多式联运与一般单式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因此,某一运输是否构成联运,主要取决于其是否使用了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区别不同运输方式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运输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或运载器的种类;二是交通工具进行空间位移所依赖的媒介,如铁路、公路、河流、海洋等。这两个标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交通工具,如连接海洋与内陆河流的运输,尽管运输所依赖的媒介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运载工具并未变化,仍应认为属于海运。在另一些情况下,运输媒介则起决定性作用,如同样利用公路进行运输,尽管其所利用的运载工具不一,如汽车、拖拉机和非机动三轮车等,人们仍然将这些不同运载工具所进行的运输统称为公路运输。

(二)多式联运是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组合,是一种独立的运输形态

尽管多式联运利用至少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但利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所进行的运输并不都是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不仅要依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而且所依赖的运输方式还要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对每一种运输方式最佳优点的利用,从而使多式联运较之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共同完成的运输更加方便、简洁、安全、高效。多式联运并不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从本质上讲,多式联运是一种区别于现存的几种单式运输方式的新型的、独立的运输方式。

(三)多式联运必须以多式联运合同为根据

多式联运必须以多式运输合同为根据,缺乏多式运输合同,就不存在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这一特点,使得多式联运区别于通过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的非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这一特征被包括我国《合同法》在内的各国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所重视。我国《合同法》尽管未明定多式联运合同,但却在第317条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履行或者组织履行多式联运合同,对全程运输享有承运人的权利,承担承运人的义务”,其隐含之意即是多式联运经营人必然与托运人之间有一项多式联运合同。我国《海商法》第102条则直接将多式联运合同界定为:“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其中一种是海上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并收取全程运费的合同。”1980年《海牙公约》第一条规定:“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为履行单一运输方式运输合同而进行的该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接运业务,不应视为国际多式联运。”

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多式联运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手段,以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从技术上讲,在所有基本的运输方式之间都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对于每一种多式联运的组合,其目的都是要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以实现绩效最优化。在实际运输中,最常见的几种多式联运形式有:

(1)公路和铁路联运,即公铁联运,又称驼背式运输。这种形式的运输就是将卡车拖车或集装箱装在铁路平板车上进行长距离运输,是目前最著名的和使用最广泛的多式联运方式。

(2)公路或铁路与水路联运,也称作鱼背运输,是指将卡车拖车、火车车厢或集装箱转载驳船上或是大型船舶上进行的长距离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运量大、运费低,所以在国际多式联运中比较常见。

(3)公路与航空联运也是被广泛采用的运输方式,这种将航空运输的快捷、公路运输的灵活方便的多种优势融合在一起的运输服务,能以最快的方式实现长距离“门到门”的货物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定量分析

运输方式的定量分析是指运输方式各个指标的绩效乘以物流部门对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值。运输方式选择的定量方法有综合评价法、成本比较法、考虑竞争因素的方法等多种方法,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影响运输问题的因素复杂,很难用一种计算结果来决定一切,计算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综合评价法

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足运输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由于运输对象、运输距离和货主对运输时限要求不同,对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程度也不同,因此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运输方式的确定。

设置评价运输方式的重要程度为:

(1)经济性。它主要表现为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管理费等)的节省;在运输过程中,总费用支出越少,则经济性越好。

(2)迅速性。它指货物从发货地到收货地所需要的时间,即货物在途时间,其时间越少,迅速性越好。

(3)安全性。安全程度通常指货物的完整程度,以货物的破损率表示;破损率越小,安全性越好。

(4)便利性。各种运输方式的便利性的定量计算比较困难,实际因素很多,如换装次数、办理手续的程序与时间等。为简便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近似发货人所在地至装车(船、飞机)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距离越近,便利性越好。

(二)成本比较法

如果不考虑将运输服务作为竞争手段,那么能使该运输服务的成本与该运输服务水平导致的相关间接库存成本之间达到平衡的运输服务就是最佳的服务方案。因为,运输的速度和可靠性会影响托运人和买方的库存水平(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以及他们之间的在途库存水平。如果选择速度慢、可靠性差的运输服务,物流渠道中就需要有更多的库存。

由于需要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可能升高,而出现抵消运输服务成本降低的情况。因此方案中最合理的应该是,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使总成本降到最低的服务。

(三)考虑竞争因素的方法

运输方式的选择如果直接涉及竞争优势,则应该考虑用竞争因素法。竞争可以促使购买方将更大的订单转向能提供较好的运输服务的提供商,这样供应商可以从这些订单中获取更多利润,从而弥补为了选取更好的运输方式而增加的成本。好的运输方式意味着好的物流服务和更多的利润,因此物流供应商之间就有了竞争的激励。当一个供应商为了争取买方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时,参与竞争的其他供应商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存在竞争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只考虑直接成本,还要考虑运输方式对库存成本以及运输绩效对物流渠道成员购买选择的影响。运用竞争因素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买方和卖方对彼此的成本都有一定的了解,将促进双方的有效合作;卖方将自己的成本信息部分反馈给买方对自己有利。

(2)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买方和供应商都应该采取合理的行动来平衡运输成本和运输服务,以获得最佳收益。

(3)注意价格影响,假如供应商提供的运输服务优于竞争方,他很可能会提高产品的价格来补偿(至少部分补偿)增加的成本。所以,作为运输服务的买方要衡量产品价格和运输绩效。

(4)运费率、产品种类、库存成本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增加了问题的难度,涉及多方博弈。

总之,竞争因素法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实用;但与成本法相比,操作性较差。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最好用竞争因素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比较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