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潜在的自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例如从未公开演讲,可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演讲口才不错。
④背脊的自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例如口头禅、习惯性动作等。
图3。1乔韩窗口理论
通过与他人分享隐私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由此,人对自己的了解将更加全面和客观。
1。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来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以及自己的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就会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找到差距,激发自己的动力。通过比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补短。
在自己与他人比较的时候,切忌单向比较,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能拿己之短比人之长。另外,自己也可以与自己对比,即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把自己的目标和现实状况比,这样才可以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他人评价法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就是听取他人评价的过程。他人评价法即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反映来认识、了解自己的方法。自己做某件事,若总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比较优秀。当然,对他人的评价,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他们对你比较了解,评价也会较为全面、客观;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重视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价。有时,别人的意见我们的确难以接受,但还是要多听听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对别人的评价更要客观分析,虚心接受。
3。内省法
内省法即是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了解自己的方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也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通过自我意识来省查自己言行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也是探索自我的有效方法。通过自己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等认知,对自己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用以自我反省的方法有很多。第一,写日记。记载生活中的事件,从中总结成败得失,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二,写“个人传记”。主要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注重描述事情的本来面目,抒发自己的感受。第三,撰写成就故事。首先,记述学习、生活及工作过程中自己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的事件,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分析:发生了什么事?遇到哪些挑战?出现哪些机会?自己如何解决?其次,分析这些经历中彼此是否存有共通之处,比如使用了哪些能力,这才是核心所在。
4。实践成果法
这是通过活动的效果来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例如,自己参加绘画大赛得了一等奖,那么可以说明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确有一定的能力或特长。如果自己在某项活动上屡遭失败,但也不能轻信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是欠缺的。
5。测量法
测量法可以分为生理测量和心理测量。通过生理的测量或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通过心理的测量(大多是心理测试)可以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等。通过一些较为成熟的、信效度较高的测验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一种比较科学、准确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时,不仅采用一种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全面地了解自己。
扩展阅读
认识自己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午餐都吃不起,并露宿公园。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销保险,等他详细说明之后,老和尚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原一平哑口无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说:“年轻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必须先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先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是的,**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从此,原一平开始努力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一代推销大师。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这是我们一生中要努力追寻的目标。哪一种事情适合自己干?如何让周围的朋友喜欢自己?可以说是你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假如你想加入直销行列,首先便推销你自己——你的形象、你的修养、你的气质、你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