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惊寒心中一喜,快步走上前,只见密道尽头是一处天然的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太好了!”他松了一口气,“立刻派人将泉水引入城中,分发给军民!另外,派五十将士驻守在这里,严防北狄偷袭!”
解决了水源问题,谢惊寒心中稍定,立刻带领将士们返回城中。刚回到城头,便看到北狄的攻势更加猛烈了,拓跋烈亲自督战,手中的弯刀指着城墙,高声呐喊:“攻破鸣沙关,屠城三日!”
北狄士兵们像是疯了一样,冒着箭雨与滚石,再次向城墙冲来。城墙上的将士们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不少人身上多处受伤,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屏障。
谢惊寒手持寒锋剑,站在城墙的最前线,玄色铠甲上已沾满了鲜血,手臂上的伤口再次裂开,鲜血顺着指尖滴落。他眼神坚定,望着城下疯狂的北狄士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鸣沙关,等到援军到来!
时间一点点流逝,夕阳西下,夜幕渐渐降临。鸣沙关的城墙上燃起了火把,火光映照着将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北狄的攻势终于减弱了一些,拓跋烈见天色已晚,且伤亡惨重,只得下令撤军。
谢惊寒站在城头,看着北狄士兵远去的背影,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将军!”身边的亲卫连忙扶住他,脸上满是焦急。
谢惊寒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道:“我没事,只是有些疲惫。清点伤亡人数,照顾好伤员,加强警戒,防止北狄夜袭。”
“是。”亲卫应道。
夜色渐深,鸣沙关城内一片寂静,只有城墙上的火把在风中摇曳。将士们靠在城墙上休息,有的在擦拭兵刃,有的在处理伤口,脸上都带着浓浓的疲惫。百姓们自发地送来热粥与干粮,看着将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眼中满是感激。
谢惊寒坐在城头上,望着东方的天空,心中默念:沈砚辞,援军该到了吧。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野狼谷,沈砚辞亲自率领的三万援军正在日夜兼程地赶路。他身着青色官袍,坐在马车中,手中拿着一份舆图,眉头紧锁。他知道,鸣沙关的情况一定十分危急,谢惊寒已经坚守了三日,再晚一步,恐怕就来不及了。
“加快速度!务必在明日清晨抵达鸣沙关!”沈砚辞对车夫高声道。
马车疾驰,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发出急促的声响。沈砚辞掀开马车的帘子,望向西方的方向,心中满是担忧。他仿佛看到了谢惊寒在城头浴血奋战的身影,看到了鸣沙关军民同心坚守的场景。
“谢惊寒,再坚持一下,我来了。”他轻声说道。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鸣沙关的城墙上,将士们正在加强防守,准备迎接北狄的新一轮进攻。谢惊寒靠在城墙上,脸色苍白,却依旧眼神坚定。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突然高声喊道:“将军!快看东方!是援军!是援军来了!”
谢惊寒心中一震,连忙抬头望去。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旗帜鲜明,铠甲整齐,正是沈砚辞率领的援军!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城墙上的将士们纷纷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士气瞬间高涨。
沈砚辞骑在马上,带领援军快速向鸣沙关赶来。他看到了城头飘扬的旗帜,看到了城墙上坚守的将士们,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拓跋烈得知援军到来,脸色铁青,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知道,大势已去,再打下去,只会被内外夹击,全军覆没。但他依旧不肯放弃,高声喝道:“进攻!趁援军还未入城,立刻攻破鸣沙关!”
北狄士兵们再次向城墙冲来,却被城墙上的将士们奋力击退。就在这时,沈砚辞率领援军赶到,从北狄的后方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杀!”沈砚辞高声喝道,手中的软剑出鞘,剑光闪烁,北狄士兵纷纷倒地。
援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与城墙上的守军内外夹击。北狄士兵腹背受敌,瞬间溃不成军,纷纷向后逃窜。
谢惊寒见状,心中大喜,高声喊道:“兄弟们,随我冲出去,杀尽北狄贼寇!”他带领城中将士,打开城门,冲入敌阵。
两支大军汇合,谢惊寒与沈砚辞在乱军之中相遇。四目相对,无需多言,眼中都充满了欣慰与信任。
“沈大人,你来了。”谢惊寒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我来了,你辛苦了。”沈砚辞微微一笑,软剑与寒锋剑同时挥舞,斩杀着身边的北狄士兵。
两人并肩作战,配合默契无间,所向披靡。北狄士兵们在他们的夹击下,死伤无数,拓跋烈见大势已去,带着残部仓皇逃窜。
“追!”谢惊寒高声喝道,带领将士们追击北狄残部。
一场惨烈的追击战在鸣沙关城外展开,北狄士兵们丢盔弃甲,四处逃窜,不少人被斩杀于途中。拓跋烈在逃跑途中,被秦风一箭射中肩膀,仓皇之下,带着少数亲信逃向漠北。
夕阳西下,鸣沙关城外的厮杀终于平息。满地的尸体与血迹,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将士们欢呼雀跃,百姓们涌上街头,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谢惊寒与沈砚辞并肩站在鸣沙关的城头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终于结束了。”谢惊寒轻声说道,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不,这只是开始。”沈砚辞摇了摇头,眼神深邃,“北狄虽败,但根基未动,我们还需加强边防,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谢惊寒点了点头,他知道,沈砚辞说得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守护家国的道路,还很漫长。
但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他知道,从今以后,他不再是一个人战斗。沈砚辞会在他身边,与他并肩,一起守护这江山社稷,一起守护这天下太平。
城墙上的火把再次燃起,照亮了将士们的笑脸,也照亮了鸣沙关的夜空。烽火连城的岁月终于过去,剑定河山的传奇正在书写。砚与戈,文与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们用智慧与勇气,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也成就了一段跨越千里、生死与共的佳话。
夜色渐浓,星光点点,洒在鸣沙关的城墙上,也洒在这对并肩而立的身影上。他们的故事,将被永远铭记;他们的坚守,将为中原百姓带来永恒的安宁。剑定河山之日,便是国泰民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