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带队的将领一声令下,北狄士兵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索,向城墙上攀爬。城墙上的守军猝不及防,很快便被北狄士兵斩杀大半,侧后方的城墙被攻破了一个缺口。
“城墙破了!冲进去!”北狄将领高声呐喊,带领士兵们冲进城中。城中的百姓们吓得四处逃窜,哭喊声、尖叫声交织在一起。
正在西城门激战的谢惊寒得知侧后方城墙被破,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拓跋烈的调虎离山之计!若不尽快将入城的北狄士兵剿灭,鸣沙关便会陷入内外夹击的境地,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赵将军,这里交给你,务必守住西城门!”谢惊寒对赵毅道,“我带一千将士,去剿灭入城的北狄士兵!”
“将军小心!”赵毅高声喊道。
谢惊寒带领一千将士,快速向城中冲去。城中的街道上,北狄士兵正在烧杀抢掠,不少百姓倒在血泊之中。谢惊寒看着眼前的惨状,眼中燃起熊熊怒火,高声喝道:“杀!给我杀尽这些畜生!”
将士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激怒,个个红着眼睛,冲向北狄士兵。街道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北狄士兵虽然凶悍,但谢惊寒带领的将士们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寒锋剑挥舞间,剑气纵横,北狄士兵纷纷倒地。
激战中,谢惊寒的手臂被一名北狄士兵的弯刀划伤,鲜血瞬间染红了铠甲。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挥舞着长剑,斩杀着敌人。身边的将士们见将军受伤,更是士气大涨,拼尽全力斩杀北狄士兵。
就在这时,城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谢惊寒心中一喜——是秦风回来了!
秦风带领三千骑兵,成功袭扰了北狄的粮草大营,烧毁了大量粮草。在返回途中,他得知鸣沙关侧后方城墙被破,立刻带领骑兵火速赶回。看到城中的厮杀景象,秦风怒不可遏,高声喝道:“兄弟们,随我杀进去,保护百姓,支援将军!”
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城中,瞬间扭转了局势。北狄士兵腹背受敌,渐渐体力不支,开始四处逃窜。谢惊寒与秦风并肩作战,两人配合默契,所向披靡,很快便将入城的北狄士兵尽数剿灭。
解决了城中的北狄士兵,谢惊寒与秦风立刻赶回西城门。此时,西城门的战况也渐渐平息,赵毅带领将士们成功击退了北狄的进攻,守住了西城门。
拓跋烈站在高台上,看着入城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知道,今日的进攻再次失败,而且损失惨重,军中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再打下去,不仅无法攻破鸣沙关,反而可能被谢惊寒趁机反击,导致全军覆没。
“撤!立刻撤军!”拓跋烈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满是怨毒。
北狄士兵们如蒙大赦,纷纷转身向后逃窜,队形混乱不堪。
“将军,要不要追击?”秦风问道。
谢惊寒摇了摇头:“不必。北狄虽败,但主力仍在,我们若贸然追击,恐遭埋伏。传令下去,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加固城墙,防范北狄再次来犯。”
“是。”秦风应道。
夕阳西下,鸣沙关城内渐渐恢复了平静。街道上,百姓们自发地清理着尸体与血迹,不少人对着城墙上的将士们磕头致谢。城墙上,将士们疲惫地靠在砖石上,有的在擦拭兵刃,有的在处理伤口,脸上却都带着胜利的笑容。
谢惊寒站在城头,望着北狄骑兵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场仗,他们赢了,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守军伤亡三千余人,城中百姓也有数百人丧生。他抬手抚摸着手臂上的伤口,疼痛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场与北狄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将军,沈大人的密信。”一名亲卫递上一封刚收到的密信。
谢惊寒接过密信,拆开一看,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闻君大捷,甚慰。拓跋烈虽退,必不甘心,或将联合周边部落,卷土重来。已令各州府援军星夜驰援,不日便至。盼君安好,共待凯旋。”
谢惊寒将密信收好,抬头望向东方。千里之外的京城,沈砚辞此刻或许正在灯下处理政务,或许正在为边关的战事忧心。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遥远的后方,有一个人始终与他并肩,为他运筹帷幄,为他稳固后方。
夜色渐深,鸣沙关的城墙上燃起了火把,火光映照着将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谢惊寒走到城墙边,俯瞰着城中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拓跋烈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带着沈砚辞的信任,带着将士们的期盼,带着守护家国的决心,他将与鸣沙关的军民一起,坚守这座孤城,直到将北狄铁骑彻底赶出中原。
与此同时,京城的沈府书房内,沈砚辞正对着一份舆图沉思。案上的烛火跳跃着,照亮了他眼底的担忧与坚定。他收到了谢惊寒发来的捷报,得知鸣沙关大捷,心中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谢惊寒成功击退了北狄的进攻,守住了鸣沙关;担忧的是,拓跋烈并未遭受重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林墨,”沈砚辞开口道,“立刻传我命令,让工部加快赶制军备,务必在半月之内,将剩余的三十万支箭矢、两百坛火油以及千套铠甲运往鸣沙关。另外,让兵部调遣三万援军,由镇国将军率领,星夜驰援鸣沙关。”
“是。”林墨躬身应道。
沈砚辞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色中的京城一片宁静,只有远处的宫墙上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他知道,这份宁静是用边关将士的鲜血与性命换来的。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为谢惊寒提供最坚实的后盾,让他在边关能够安心御敌,无后顾之忧。
他抬头望向西方,心中默念:谢惊寒,坚持住,援军很快就到。我们约定好的,要一起见证北狄退去,一起守护这江山太平。
鸣沙关的烽火与京城的烛火遥相呼应,跨越千里的距离,将两个心怀天下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砚与戈,文与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们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用智慧与勇气,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血沃孤城,戈指天狼。这场与北狄的战争,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但他们心中都清楚,只要他们并肩作战,同心同德,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鸣沙关的城墙,将是北狄铁骑永远无法逾越的屏障;他们的坚守,将为中原百姓带来永恒的安宁。
夜色渐浓,星光点点,洒在鸣沙关的城墙上,也洒在京城的宫墙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但无论是边关的谢惊寒,还是京城的沈砚辞,都已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他们的传奇,还在继续书写;他们的坚守,终将照亮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