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 第一节 弘扬雷锋精神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页)

第一节 弘扬雷锋精神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页)

第一节弘扬雷锋精神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自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急剧变化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雷锋精神都面临着历史风雨的检验,每一次社会变化都会引起人们对雷锋精神的重新审视。但每一次的检验都更加坚定了人们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每一次的审视都促进了学习雷锋活动的深入发展。任何一种精神或理论的形成必定有它特定的产生背景和历史特性,但一种精神或理论之所以能够存留下来,就必定有其促进社会进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面。我们应深刻理解学雷锋活动的意义,全面开展学雷锋活动,注重理论研究和探索,为学雷锋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夯实学雷锋活动的实践基础。

一、深刻理解学雷锋活动的意义,全面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虽然已逝去50多年之久,但他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今年3月,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1周年的日子。51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亿万人民自觉实践的精神榜样;雷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雷锋永驻人们心中,成为正义和道德的化身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坚持奋战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要深刻理解学雷锋活动的现实性、时代性和长期性,深刻领会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崭新的意义,全面开展学雷锋活动。发挥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弘扬雷锋精神,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学雷锋活动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一种精神是否具有现实性,关键在于它能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的需要,能不能给当前的社会带来价值。有人说,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过渡、集体主义盛行的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时代变化了,其精神不一定适合现实社会。如果结合雷锋同志的生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以及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雷锋精神和我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信仰是相辅相成的,即雷锋精神的意义有其传承性又有其时代性。其一,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继承了革命时期的**与力量。在雷锋身上,我们看到了井冈山上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万里长征中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还在。革命不是非得要流血牺牲,雷锋用他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和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将我们的思想彻底地革命了一次。其二,雷锋精神渗透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和共产主义理想紧密相连的,而共产主义理想,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其三,雷锋精神受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诚实友爱的社会氛围、公平正义的法律环境和科学的自然观等。雷锋严于律己,对身边的战友、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正确地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是与和谐社会的命题相契合的。可以说,雷锋精神不但不过时,反而有着强盛的生命力。

雷锋的家庭是旧社会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家庭,亲人的相继含恨离世使雷锋成为了孤儿,新中国成立时迎来了新的人生,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他得以生存,并且读书学习、加入少年先锋队。可以说,他就是党和新中国的儿子。这样一个人,一心想着报效祖国,造福人民,在危难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些不仅仅是写在纸面上的事迹,雷锋精神的高风亮节已无须多言。雷锋精神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应当是全社会所倡导的,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学习与发扬。可以说,雷锋精神出现的前提和特殊历史背景决定了雷锋对党和集体有着当代人难以体味的特殊感情。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雷锋精神不是雷锋本人独有的,而是植根于人性最深处的善。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伸出援手帮助别人,而是出于各种顾虑而不敢帮助别人。比如怕闲人的闲话,怕被骗,甚至怕被诬陷。有时我们顾虑的太多,反而失去了许多帮助他人的机会,当然,在雷锋精神的有力推动下,我们的思想道德提升了一个高度,我们的思想素养也会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也会不断升华。这不仅仅是在国家倡导的作用下,更是在自发地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大家所乐见的文明。从个人的角度讲,个人的成长也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没有落伍。从国家的角度讲,国家的富强也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各个方面,正是我们在新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所以,雷锋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每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以及先进事迹都不尽相同,但是从这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中所折射出的先进的思想却都有它们的共同特点,雷锋精神也是如此。如果生命用时间来丈量的话,雷锋同志确实太年轻了,但是生命的意义岂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他短短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珍贵的东西,在时代的变迁中没有被淘汰,反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年代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雷锋精神的时代性需要我们立足当下,充分发掘其内涵以指导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有其特有的理论价值,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更不能被轻易忽视。亚当·斯密曾在《价值情操论》中说过:“为他人担忧,而不要为自己,限制我们的自私,展示我们慈善的情感,这些组成了人性自然的完美。”[1]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受到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植根于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进入历史新时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雷锋还有时代意义吗?回答是肯定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3]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地区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没有文明的社会风尚,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日益多元化,个人意识觉醒,个体权益得到普遍承认,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历史和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许多领域包括道德领域的失范和断裂也客观存在,而当经济交换成为普遍法则,个人意识被推向极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与疏离,就无时无处不在,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雷锋精神在当代不但没有落伍,反而更深切地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精神不可以当饭吃,可是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经济越是发展,精神的构建就越不可少。而雷锋精神就是一种很好的充实的精神,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涤自私自利的污浊;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唤醒那些冷漠的人;他敢于献身的精神可以震撼那些畏缩的胆小鬼;他甘于吃苦的精神可以警醒那些安于享乐的人……古语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雷锋精神就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时时刻刻警醒,时时刻刻不忘去反省自己的行为。其实,雷锋精神更像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们向真善美的方向前进。

(三)学雷锋活动的长期性与特色性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雷锋是谁,也都听过一些他的故事。雷锋精神,在现代已经成为一种好人好事的标签。每当人们提到雷锋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帮助路人的画面,在这个道德亟须提升的年代,显得那么的崇高与纯洁。他在人们心中或许是照片里那个用手电筒照着书熬夜苦读的勤学青年,或许是那个雨天一手搀着年迈的老奶奶一手拉着稚嫩小妹妹的助人模范,也许是那个戴着标志性帽子穿着军大衣英姿飒爽的握枪军人。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重视效率原则的时代,雷锋精神还能发挥多大能量,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只愿意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一心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最终谁都得不到自己期望的东西。雷锋精神所展现的奉献、敬业、创新,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雷锋的无私奉献,好像学雷锋就是要牺牲自己似的,然而,没有一种帮助不是互助,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收获。当奉献成为了良性循环,和谐的氛围由此形成。竞争越激烈,对事业的投入度、忠诚度要求就越高。由此看来,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雷锋,一个过去时代的好人,许多人赞颂的楷模,至今仍然为人们赞颂不已。不仅仅因为雷锋的品行为人们所崇敬,更因为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厚底蕴。他不仅为人们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更为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的血液。许多人认为,在现今社会生活中,雷锋精神代表着“傻子”精神,他们对这一伟大精神表示不屑。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有些人怎样诟病雷锋这一人物,雷锋精神这一思想,总有许许多多的人铭记着。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那个活着的“有的人”。50多年前他的事迹就曾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时光荏苒,当每年的3月5日来临,我们仍旧会想起那张永远带着微笑的青涩面孔,想起这个优秀的新中国士兵,想起那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雷锋精神。

近年来,老人摔在路上没人敢扶,幼女被撵十几次没人理,这显然是对现实的耻笑,对道德丧失的人们的耻笑!“雷锋精神”,一个铿锵有力的口号在现实面前唤醒了人们沉睡的道德观,让人们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努力方向。

二、注重理论研究和探索,为学雷锋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雷锋精神历经几十年的洗礼,越发显示出它深厚的内涵和宝贵的价值。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便是注重理论研究和探索,为学雷锋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雷锋精神的理论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人本工程,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满腔的热情共同创造。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对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雷锋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在于他做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他的先进事迹都是平常人都可以做到的,雷锋的一生是很平凡的,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士兵,一生没有什么不平凡的经历和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他的牺牲也很平凡,但这些小事正体现了雷锋人格的伟大和思想境界的高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正因为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雷锋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做到,雷锋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不仅可敬,而且可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雷锋。这一特点也是学雷锋活动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和雷锋的示范作用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不会变,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不会减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雷锋精神的内涵赋予时代意义,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全方位学习,多视角宣传,扩大其影响力,让雷锋精神与我们同行。

(二)雷锋精神的实践意义

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之所以广受欢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学习,就是因为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再伟大的理论、精神,也需要适当的宣传手段才能充分地为人们所接受,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功效。在雷锋生活的年代,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此种背景下,弘扬雷锋精神既易开展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外来思想文化涌入,不断使人们生活多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学雷锋和怎样学雷锋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说到学雷锋,就不得不提到信仰问题。信仰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更是全球化时代尤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避免精神迷失、获得精神支柱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所谓一部分人的信仰缺失,主要是指政治信仰的缺失,更进一步讲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号召人民学习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学雷锋”就是其中一种。学雷锋并不是要求像他那样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让人们找到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动力。很多中国人的户口本上宗教信仰一栏写的无,于是乎一些国外的好事者到处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西方人常常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把我们的民族讲得危在旦夕,遇到问题就犯愁,所以抗压能力不行。其实不然,我们中国人不但有信仰,而且华夏儿女的信仰还特别一致。我们的信仰不但在心中,而且能够切实落实在行动上。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批判和指责那么简单,要明白单纯的口头批评是无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勇于承担和负责,用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来为社会做些什么。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诠释着雷锋精神。“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一己微薄之力,撑起了一片充满人间关爱的天空。热心公益、善待他人、奉献社会这些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在志愿者精神中得到全面体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74615名志愿者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优质服务。雷锋精神在这些新时代的“雷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要想真正达到雷锋那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是不容易的,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